分享

高品质的翡翠应该拥有的传承价值

 Bao5685 2023-10-1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中国古代先哲论玉无不有“温润以泽”之说,管仲(约公元前725—前645年)在《管子·水地》中说到“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此乃其精也精粗浊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意思是说“因为水聚集在玉中就生出玉的九种品德。水凝聚留滞而成为人,就生出九窍和五虑。这就是水的精、粗凝聚,能存而不能亡的例子。”
上下八百年,四位先哲论玉德
图片

      尽管那个年代翡翠尚未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但无论是按古人评玉标准还是当代人的标准,这种翡翠都属极高品质。它完全应该拥有极高的传世价值。

      “玉不琢不成器”,那么这种品质翡翠的雕琢就应该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

图片
图片
​      这块翡翠料子料型过长,又太直,没有“型”的美感。同时伴有几道纹裂,表面也坑洼不平,如何保留最大规格、避开裂纹,合理运用坑洼造型,赋予原石最大美感,流芳百世,是这块料子雕琢设计的最大难点,也是赋予玉雕师的一种历史责任。
       设计师把料子竖起来,自然会看到一站立人物,他联想到了五台山殊像寺:
图片
​↑“五百罗汉渡江”的悬塑群像,再现了佛经里文殊菩萨教化成熟的500名罗汉,奔赴文殊菩萨故乡舍卫国,朝拜文殊的故事。
​       冰透的长条翡翠原石就像冰柱,灵感便是来自于“殊像寺”里的这种悬塑佛造像形式,背光就如同倒垂的冰岩冰棱。
图片

      上半部分以塑窟作为背光,窟上坐落罗汉,错落有致,文殊菩萨手持法器经书,破型雕刻化解裂和高低位,让整个料型更加自然;下半部分根据材料凹凸自然化型为塑窟造型,化解长裂,同时最大化保留原材料,也让造像与玉石自然融为一体,庄严肃穆。

图片

       搭配底座作摆件以小见大,可彰显大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中图片由经鼎玉文化授权使用,谨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