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书连播《阜新故事》第九十五集 揭秘千佛山与圣经寺

 凯歌csto4h5aaq 2023-10-15 发布于辽宁

撰稿:王紫晨   播音:时长军

  话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天,山西五台山下来的云游僧人朱温久,一天路过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前旗紧邻盛京养息牧场的阿古庙山,正待他又饥又渴万般无奈之时,抬头间忽然发现满山遍野的樱桃火红火红,他又惊又喜,大口吃了起来。这时眼前又发现一眼清澈的泉水正咕嘟咕嘟地冒着,他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神泉也!”于是,他再也不想走了,下定决心雕塑千座佛像,来纪念这仙山圣水。他的想法得到阿古庙屯寿宁寺(俗称阿古庙)活佛桑赞札布的大力支持。于是,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率领弟子雕刻了整整10年,雕造了158尊完整的佛像,还有15尊半成品,由于战乱不息不得不停下来,但是人们还是把这座山改叫成千佛山。

  当时,这千佛山归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前旗管辖。1949年,科尔沁左翼前旗撤销,有两个区42个行政村划入辽宁彰武县,千佛山和阿古庙屯也划拨给彰武县。

图片

 千佛山远眺 

  据阜新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诗人刘凤楼介绍,千佛山坐落在彰武县大四家子镇阿古庙屯,位于彰武、法库、康平三县的交界处,距彰武县城45公里,离沈阳100公里。千佛山海拔246米,面积15.9平方公里。它以美丽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游人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解放后,千佛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开发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恢复和新建了许多景点。 

  来到千佛山,眼前一座巍峨大山之上豁然展现一条二十余米宽,笔直通向山巅的千阶道,两面山峦耸峙,野莽古木中,是依山而建的佛殿,一直进入危崖之下。抬眼望去,云缠雾萦,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投在佛殿上,闪动缕缕迷人的光拄,如幻如梦,如醉如痴。这就是两代大师用尽毕生精力建造的佛殿!此情此景都令每一个游人无限感慨。千佛山四周群山环抱,自然景色十分壮观,笼罩着浓郁的神秘色彩。西南角是龟山,它仿佛一个庞大的乌龟,静静地卧伏在山坡;东南方向是卧佛山,它酷似一尊躺着的大佛,一对乳峰高高突起,两只脚平稳地伸直,其体态端庄健美;东北方向的那座光秃秃的山叫铃山,看上去恰似一座偌大的铃铛扣在大地上,上面还带有铃环,让人似乎有见山如闻铃声响的感觉。

图片

 千佛山摩崖造像 

  千佛山摩崖造像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雕成,线条流畅,清晰自然。佛像大小不同,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最高的达3.2米,矮的仅有32厘米。有些佛像依稀可辨其彩绘痕迹。佛像种类繁多,有群像、有单像、有立像、有坐像;有文静祥合的造像,也有怒目圆睁,青面獠牙的愤怒像;有单面双臂像,有多面多臂像;有佛像、菩萨像、度母像、罗汉像,也有金刚力士像、天王像等。佛像有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等。菩萨像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坐骑狮子的大智文殊菩萨,坐骑白象的大行普贤菩萨,普救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其中观世音菩萨造像最多,有十一面观音,观音化身白度母、绿度母等。未来佛弥勒菩萨一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神态。藏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头戴斑霞帽跏跌坐于莲花座上,正在讲经说法,他的左胁侍为贾曹杰,右胁侍为克主杰(一世班禅)。禅宗始祖达摩祖师端坐莲台上。罗汉造像有伏虎罗汉、举钵罗汉、降龙罗汉、笑狮罗汉、托塔罗汉等十八罗汉。四大天王之神像主镇四方: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执剑,西方广目天王执蛇,北方多闻天王持伞,象征着风调雨顺。还有形象逼真的“关羽松下读春秋”和关圣帝身骑赤兔马,手拿青铜偃月刀,翱游在祥云之上的造像。千佛山摩崖造像是目前辽宁省保存较好的一处佛教石刻艺术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千佛山本名阿古庙山,“阿古”是蒙古语,汉语是“山洞”的意思,因山上的观音洞而得名。在千佛山山腰峭壁的巨石上,有一个高2米、进深3米、洞内6平方米的人工凿成的山洞,两侧凿有3个佛龛,佛龛两侧“菩陀山上慈悲主  紫竹林中自在仙”的对联清晰可见,这就是观音洞。在山间树木花草的掩映下,温馨的阳光穿射进来,人们身临其境,犹如处在香烟缭绕的仙境之中,平添几分虔诚。阿古庙原名寿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一位包姓蒙古贵族见这里风水好,且土壤肥沃,就举家迁于此处。以种地为主,连年五谷丰收,人丁兴旺,随即起造庙宇广施善事。阿古庙是用木材凿铆石柱顶立而成,建筑面积为一千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供奉如来大佛一尊,高3米有余,另有四海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都在1.5米以上。整个殿堂内外墙均系彩色图画,包罗万象,尽显佛光神韵。据包氏后人讲,当时阿古庙僧人多达三百余名,每日香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新民县、内蒙古通辽等地拜佛上香者络绎不绝。千佛山山坡上树木繁茂,天然次生林奇形怪状。每当春天来临,桑树、柳树、杨树、枫树等争芳斗娇,枝条婀娜多姿,各领风骚;满山上花红草绿,香飘四野。

  千佛山不仅是座灵山,而且还有圣水。山脚下,清凌凌的泉水化作涓涓小溪,一年四季叮咚作响,流淌不息。据辽宁省地质实验研究所专家评价,该泉水无悬浮物,无异味,水温常年在12℃~13℃,终年不冻,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铁、锶、氟、 钴、铜、锰、镍等12种微量元素,长饮此水,对促进人体健康、维护生理机能和发挥其功能等方面均有功效。山下的涓涓小溪,取名九品莲池,供人观光、品水,享受无穷乐趣。

  在彰武县大四家子镇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圣经寺。圣经寺坐落在大四家子镇政府所在地扎兰营子,这里山水相连,花草丛生,林木葱茏,风光秀丽。圣经寺在山水美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幽雅,雄伟壮观。

图片

圣经寺

  圣经寺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三层藏式庙宇。

  当年,扎兰营子是由两个不相连的自然屯落组成,主要居住着汉、蒙两个民族,人们耕种着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农作物。原来,以圣经寺为中心的街为庙街,处在高岗。东南低洼处的街为下街。庙街只有圣经寺以及喇嘛的住处,并无民居,而下街才是乡民居住的屯子。 

  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朝阳)的喇嘛,法号叫宝甘曹扎兰毕,在西藏学经修道多年期满后,准备回到故乡修建寺庙,收徒传经。宝甘曹扎兰毕起身返乡前,把自己的打算向师父说明并请求指教。师父听后,眼睛微闭,面露笑容,口中念念有词道:“你来西藏学经修道数年,佛学造化颇深,今又想返乡修建寺庙,弘扬佛教,真是佛门幸事,这也是佛家弟子的教规和应尽的义务。你回到故土后,首先要云游各处,选好庙址。如果遇到有骑白马,手拿套马杆赶着一群马,并且还牵着一条白狗的人,那个地方就是你要修建寺庙的风水之地。切记,切记!”

  回到故乡后,宝甘曹扎兰毕遵照师父的指教开始云游,到处细心观察。当他来到科尔沁左翼前旗扎兰营子,即今彰武县大四家子镇扎兰营子,登上龟山举目四望时,山光水色相交辉映,佳景一下子将他吸引住了。他又高高兴兴地走到南大山山坡的平坦处,猛然见到一个人正赶着一群白马,手举套马杆在放牧,牧马人的另一只手还牵着一条狗。他顿时兴奋起来:这不正是师父指点的地方吗!于是,他急忙奔过去,没走几步,又遇见一条白蛇正盘绕着一只白兔。他这时更加喜出往外:这不又应了师父常讲的那句话“蛇盘兔是象征着龙虎相斗之意”吗!他想到夜间在此地一定能听到地音。于是,宝甘曹扎兰毕立即叫来施主买来一口新锅,扣在地上。等到夜间三更时分,他悄悄地来到锅边细听,只听到锅内传出叮咚叮咚的摇铃声和击鼓声,再细听,还仿佛有无数喇嘛在哼哼哈哈地诵经的声音。此刻,宝甘曹扎兰毕心花怒放,一切都得到了应验,便决定在此地修建寺庙。他马上筹备,奔走各处多方募化,广招能工巧匠,之后便破土动工。当时所用的石料都是从扎兰营子东北的大石窑采取,整个工程进度十分快速。

  圣经寺建成后本来叫扎兰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世住持喇嘛宝?甘曹图格杰广积经卷,因此改名为圣经寺。圣经寺选址于高岗处,据民间说法是建在一只乌龟背上。原计划要建九九八十一间,因故只修成78间,是一个3层阁楼式的完整藏传佛教寺庙,呈方形,建在一个台基上。台基由条石砌成,长31.56米,宽22.15米,高1.3米,正殿统高21.75米。寺庙正南有7级台阶,为进寺甬道。寺前正门外呈现凹形前廊,廊东西两侧墙壁上均为彩绘天干地支八卦图和人生转世轮回图,画尽了人间罪恶之后果,善道之喜缘。寺内大厅之中红松铺地,屋顶为红松圆椽,石柱顶立而就,每一石柱均系雕刻而成。大厅两侧有木梯,可通二层和三层。另有后殿、山门、斋房和配院等殿宇。寺庙前墙正脸两侧,各高悬铜镜一面,闪闪发光,耀人眼目,它象征着照尽妖魔鬼怪,不得玷污清净的佛门圣地。山门前有护寺狮一对,依旗杆两旁对称而卧。1900年,庙北200米处,还建成对称白塔两座。殿内四壁绘有形象各异的神、仙、佛、鬼像,像下写有藏文;殿内的梁、柱、栋、斗拱上均绘有各式图案,有十八层地狱等佛经解释图若干,其中青牛白丫图为辽西所罕见。这里的壁画彩绘,虽然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鲜艳如初,看上去五彩斑斓,满壁生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令人遐思追寻的神奇意境。

  1988年,圣经寺被列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