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 | 源远流长的中国马文化

 孤凤 2023-10-15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丁真的故事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一个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丁真。

一时间,丁真要当“赛马王子”、“爸爸换来小马珍珠”、丁真获赠屡获殊荣的职业赛马“青龙”,都成为了热搜话题。借着这些热搜,理塘成功把当地的赛马节传播了出去,丁真也荣获了2020年中国马文化推广奖。

图片

大多数人都对丁真为什么会火充满疑问。正如当地旅游局副局长、书法协会会长昂旺曲批说,“丁真的眼神和肤色,是由理塘的蓝天,草场,和高原阳光造就的。”支撑丁真火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塘的文化,而马文化正是其中一个。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马是一个赋予国人力量的伟大物种。马与中国先民、社会产力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博弈、历史兴衰的进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始终伴随着人们,参与了几千年波澜壮阔的时代嬗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图片

马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涵盖面时空浩大,既有历史的长度又有地域的广度,还有专属的厚度。

中国马文化的形态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No.1 驭马术

YUMASHU

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驯养、控驭马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认识、经验、技能和成果,其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关于马的自然存在、形体生理、生活习性、繁衍培育,以及马的起源、种群分布、品质特点、驯化繁育、疾病疫情防治的有关文献记载等。如人文始祖轩辕创制车马的传说、春秋时代孙阳(伯乐)《伯乐相马经》的出土等。

图片

No.2马具

MAJU

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驾驭、役使马的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器具装备,包括人类发明的马镫、马衔等各种马具,装饰美化马的当卢、马冠等各种饰品,保护马匹的马面、马胸等各种防护装备;还有各种以马为动力的导车、斧车等历代各式车辆。

图片

No.3 马与战争

MAYUZHANZHENG

中国古代各统治力量把马运用于战争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理念和由此发明的兵器装备等。秦汉以来,“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的认识成为中原王朝维护政权的重要理念,也是历代制定马政的思想基础。

图片

No.4 马政

MAZHENG

中国历代王朝制定实施的马政,是中国历代王朝律令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设置有专门的马业管理机构,制定颁布有一系列发展马业、改良马种、开展交易、壮大骑兵的政策法令、旨要规章。如周代有车驾制度、马匹买卖规定,秦代有厩苑令、卤簿制度,汉代有禁马出关查验制度等。

图片

No.5 马的交流和交易

MADEJIAOLIUHEJIAOYI

中国历代王朝为提高马的种群品质和牧养规模所采取的各种交流举措和交易途径有很多种,这其中就包括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贸易之路、玉帛交流之路,更是茶叶与马匹的互市之路。各地域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也是良马的交流史、引进史、培育史。

图片

No.人马情思

RENMAQINGSI

各民族在长期的人马关系中形成了亲密深厚的人马情思。在人与马的长期相伴中,人与马结下了特殊的情谊,在全社会形成了喜爱马、崇尚马、赞美马的文化氛围。

英雄的名字与神骏宝马总是如影随形,每一匹著名战马的背后,都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历史上相马、用马、爱马的名人故事及著作可谓闻名古今。如善于养马的秦非子,善于驾驭马车的造父,善于识马的伯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图片

No.7 马与文艺作品

MAYUWENYIZUOPIN

历代文人骚客、书画艺匠所创作的崇尚马、赞美马、颂扬马的文艺作品。古代人马之间的情谊融入了历史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马成为文学诗歌、绘画雕塑、歌舞戏剧等文艺形式中最具人文精神的主题。《诗经》、《楚辞》、《天马歌》等诗词难以尽述。

在历代绘画作品中,马也占有一席之地,留存了大量形象生动、技法精湛的马绘画作品,不少都是国宝级文物。魏晋顾恺之的《洛神赋》、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都留下了神骏的形象。

古代以马为表现对象的各类材质的雕塑雕刻艺术品,也蔚为大观。甘肃武威东汉铜奔马、四川绵阳双包山汉代漆木骑马俑、青海玉雕卧马等,都荣列中国国宝级出土文物之最,闻名遐迩。

图片

No.8 关于马的活动

MAYUHUODONG

历史上中国各地区族群在人马情基础上衍生转化了许多以马为崇拜对象的图腾崇拜、风俗节庆和赛事娱乐活动。马很早就被当作神物,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形成远古先民崇拜的图腾符号。

各地马神、马王庙(殿)的信仰祭奠;竹马社火的流传,马褂的穿着,马钱的流通,马戏的演出,赛马的举办,这些无一不是马文化的孑遗。

图片

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依托。中国马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与马有关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国马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抽去马文化,将会大为逊色。因此,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值得发掘整理的优秀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