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汗困扰?肝脏是关键!简单方法或可告别盗汗烦恼

 五行健康辨证 2023-10-15 发布于陕西

盗汗是一个常见的症状,给许多人带来困扰。在中医理论中,盗汗与肝的功能失调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盗汗的原因比较多,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调治肝脏问题是不可或缺的。

据医家临床观察发现,盗汗往往具备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是年龄主要集中在四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之间,这个时期是盗汗的高发时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更年期都承受着人生中最大的压力。其次,他们自身明显表现焦虑的倾向,尽管还不清楚他们焦虑的具体原因,但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愁苦和焦虑之情。第三是,一般患者脉细长。脉弦细意味着肝郁,也意味着精神上的焦虑和紧张。

为什么说上述盗汗问题出在肝呢?

想象一下,为什么人会在半夜出现盗汗呢?因为我们的身体产生了虚热。这种虚热迫使身体散发汗液,而夜间体表的卫气又不足,这就导致了盗汗的发生。

虚热为什么在晚上表现得更严重呢?

许多人白天都感觉良好,到了黄昏时分,就开始感到热,烦躁不安。为什么晚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一定是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项功能在夜间失调了。在我们的五脏六腑中,有哪个器官在晚上发挥特殊的功能呢?其实就是我们的肝脏。肝脏储存血液,当人卧倒时,血液就会聚集在肝脏中。肝脏到了晚上本应储存血液,保持阴血的充足,这样就不会出现虚热的情况。

相反,如果肝脏功能出现问题,阴血得不到储存和滋养,就会导致阴血不足,从而产生虚热。汗液与津液有关,而津液与血液有关。因此,肝脏功能失调是问题的核心。

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肝脏。当肝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盗汗的发生。

当然,上述情况并不代表适用于所有患者,但这种理解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因此,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盗汗的患者,其病因可以归结为肝肾阴虚、肝火旺盛、肝郁气滞或心神不宁等与盗汗有关的症状。因此,在调治盗汗时,我们应该重点调理肝脏。

这其中就有这么一则医案,一位50多岁的女性在绝经后半年出现了盗汗、多汗、心悸失眠、胃部不适、易怒、焦虑等症状。且患者舌质淡红,脉细数。这些症状都是肝阴不足、肝脏郁气和心神不宁的表现。

对于这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医家给出了这么一则配伍。其组方为:夜交藤30克,远志9克,石菖蒲6克,炒枣仁15克,茯苓15克,合欢皮10克,生龙齿12克,柴胡6克,陈皮9克,生地10克,水煎服。

这其中,柴胡和陈皮能疏肝理气;夜交藤和炒枣仁滋养心肝之血;生地滋补肝肾之阴并清热;茯苓、远志和龙齿安神。这体现了调理肝脏的治疗方法。请注意,这个方剂仅供医生参考,普通人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借鉴。

因此,在中年期的四五十岁时,如果频繁出现盗汗的情况,个人建议从调理肝脏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法来调理肝脏以止汗。就比如说,可以用山萸肉9克、地骨皮3克、黄芪皮3克泡水代茶饮。

这其中山萸肉有滋补肝肾精血的作用;地骨皮入肝经,可以凉血滋补肝阴;而黄芪皮则有固表的作用。这对于肝阴肝血不足而盗汗的人比较适合。这类患者的症状包括盗汗、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眼干、心烦潮热、睡眠不安等,脉细数。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穴位来帮助调理。就比如说选择肝俞穴、足三里和行间穴。肝俞穴可以滋养肝血,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功能,而行间穴则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的方式进行刺激,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肝脏功能,从而减轻盗汗症状。

除了中医的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改善盗汗有所帮助。就比如说,保持适当的锻炼和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放松心情和减轻压力等都是有益的。同时,避免着凉,保持身体温暖也能减少盗汗的发生。

尽管肝脏与盗汗有一定的关联,但是盗汗可能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药物副作用、梦境等。因此,在治疗盗汗时,最好咨询专业医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确切的诊断。

总而言之,调理肝脏功能对于缓解盗汗症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中医的方法,调整肝脏功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帮助减轻盗汗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咨询专业医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