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阳县在清乾隆年间共有十六处大集,它们都在哪里?

 胶东故事会 2023-10-15 发布于山东

集市,古今皆有,但其地位前后有明显差异。

现代社会高度城镇化,商品流通渠道众多,除商场超市等固定营业场所之外,还有网购平台。集市虽然仍存在,可影响力已呈现衰退趋势。而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情况则截然不同。当时的集市,可谓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各县在编撰县志时,通常都会给集市概括留出专门的篇幅。

以胶东半岛的海阳县为例。该县在清雍正之末裁卫建县,乾隆之初开始修撰第一部县志。而在这部县志当中,就对海阳的大集有详细统计。

根据记载,当时海阳县四个乡范围内(嵩山乡、行村乡、林寺乡、乳山乡)共有十六处集市,它们分别是夏村、海阳所、乳山寨、刘格庄、东村、徽村、盘石店、发城、葛城、高家店、徐家店、行村、毛子院、小纪、朱吴、泉水头。

古今地名在写法上有变化属于常见情况。在上面的地名当中,刘格庄应是现海阳市留格庄镇留格庄村,葛城应是海阳市郭城镇郭城村,高家店为海阳市朱吴镇高家村,毛子院为海阳市辛安镇茂梓集村。其余则跟现在相同。

海阳县建立时,除了原有的大嵩卫城和部分军屯地之外,其余大部分辖区都是从莱阳县划出(嵩山、行村、林寺三乡直接析自莱阳县,乳山乡则是用莱阳县的青山乡同宁海州置换)。因此,上述那十六处集市,有很多在康熙版《莱阳县志》中也有记载。

两相比对,在康熙版《莱阳县志》和乾隆版《海阳县志》都有提及的集市共有九处,分别是行村、小纪、毛子院、徽村(《莱阳县志》写作“灰村”)、东村、朱吴(《莱阳县志》写作“诸吴”)、发城(《莱阳县志》写作“废城”)、郭城(《海阳县志》写作“葛城”)、盘石店(《海阳县志》简写为“盘石”)。夏村、海阳所、乳山寨、留格庄则来自原属宁海州的乳山乡。

设有集市的村庄,通常规模比较大,相当于一个区片的中心。而到了近现代,它们大部分也的确发展成为了乡镇驻地。夏村、海阳所、乳山寨、留格庄、东村、盘石店、发城、郭城、徐家店、行村、小纪、朱吴现在均为乡镇驻地(前三者现为乳山市辖区,其余均为海阳市辖区),高家和泉水头也曾是乡镇驻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年间海阳县这十六处大集当中,有四处的地名均为“某村”字样,即夏村、东村、徽村、行村。旧时海阳县“四大名村”之说,应该就是由此而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