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千百年来都存在婆媳关系不和睦的现象?

 生命的启示 2023-10-15 发布于江苏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在大多数情况都是婆婆越过边界,去干预和操控儿子和儿媳生活导致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婆媳关系属于假性亲密关系,也就是说,双方并不具备真实的情感链接和互动关系,也并非双方自主选择的,而仅仅是因为丈夫这一纽带才生活在一起的,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但在中国,婆媳关系的不和睦还有一些特殊原因。比如,中国家庭在价值观上,更看重亲子关系而非夫妻关系,将生儿育女,家族名誉,他人的眼光看得更重要。这就大大增加了父母对子女日常生活和婚姻的干预程度,因为中国社会普遍将家庭视为一个集体,儿子找的伴侣不仅关乎儿子的面子,更关乎我们这个家庭的面子,否则亲戚朋友会非议我们。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家族身份是持续终生的,在传统价值观看来,儿子始终是家族的一份子,儿子所成立的新家庭,只是大家庭的一个子系统,不存在独立出去成为一个平等的新家庭的可能,这就使得长辈对儿子及儿媳的干预可以持续终生,儿子和儿媳的小家庭始终不具备独立性。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家庭的夫妻关系是缺乏真实情感互动的,当丈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妻子不再有兴趣,和妻子的情感互动越来越少,而妻子又缺乏其他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时,那么妻子很容易将亲密的需求,乃至全部的人际交往需要转移到儿子身上,并且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力倾注其中。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孤儿寡母”的意象,这使得母亲因为丈夫的缺位而在情感上过分依赖儿子的行为,更容易被视为崇高和伟大的象征。

另外,传统价值观更强调刻板的性别分工,男性主要负责养家糊口,女性则是养育子女和照顾家庭,男性被教导要克制自己的情感,这也导致了在很多家庭中,父子之间的情感链接,要远不如母子之间紧密。而长期对儿子形成情感依赖的母亲,在面对儿子的妻子——这个比自己更年轻,有活力的女人——时,是会有一种潜在的敌意和焦虑的,可能还会有嫉妒。母亲会感到,自己才是儿子最重要的人,长期以来是自己和儿子在精神上互相支撑,才生活到现在,而这个女人要来抢夺我的亲密关系。所以婆婆经常打着“为儿子好“的来插手生活,表面上是怕儿子”吃亏“,实则是想要越过边界来宣示自己的主权。通常来说,夫妻关系越是淡漠,人际关系和社交越匮乏,越是缺少与他人和世界的真实链接的母亲,更可能在亲子关系中过度地干预儿子的小家庭。

所以,如果一个男性发现他的母亲有过度干预自己妻子的倾向,那么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距离。此外,也可以帮助母亲找到新的人际关系和兴趣爱好,但最重要的是,他应当把自己的妻子放在第一位,而绝对不应该在婆媳冲突时袖手旁观,保持所谓的“中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