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zjp67 2023-10-16 发布于福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XX县教育局“1255”教育工作思路的指导思想,按照《XX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XX县XX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学校前身是XX县西街初中,始建于1984年,2016年迁建至条山大街西,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公立学校。学校地处县城条山大街西侧,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占地37002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办学条件趋于一流。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1862人。教师223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中级教师82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32人,市级以上荣誉7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38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学校在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德育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科学高效。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质量在XX县名列前茅。学校推行教学改革、实施全面育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个性特长多样,办学特色初步形成。先后被授予全国目标教学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楹联教育基地,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文明学校”“楹联教育基地”“红旗团委”“五星级基层工会”,运城市“五面红旗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依法治校示范校”“示范家长学校”“文明校园”“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被树为全县初中教育的标杆和旗帜。

学校办学理念

遵循现代教育规律,紧跟时代潮流,以生为本,全面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发展为本,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推动形成适合XX县直初中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校训:崇文报国,敬业乐群

校风:团结、勤奋、文明、创新

教风:严谨、务实、厚德、仁爱

学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办学理念:追求卓越,全面发展

办学思路:依法治校、管理立校、质量兴校、文化强校

学校精神:担当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办学目标:办一所追求教育理想、坚守教育规律、面向未来和世界的的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温暖、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发展目标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养教育。在三年时间里,学校要从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师资提升、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学生成长、教学成绩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把学校的特色课程打造成品牌课程和样本课程,让学校的高效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示范引领效应,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走出XX,走向运城,把XX县直初中打造成XX名校和运城名校,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领域目标及推进计划

一、创新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学校内部自发自动运行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激励力与约束力。我们要在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实践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民主管理、精细管理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以“育人为本”为主题的激励型核心素养管理模式,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以“和谐激情”为目标的舒畅型高效学校管理模式。

二、构建文化体系

构建学校顶层文化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强调立足学校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走内生式发展之路,通过挖掘学校和乡土文化根源,结合学校管理思路和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挖掘环境文化。从而创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结合,全方位、可持续的新时代学校文化,用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教育发展,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三、完善育人工作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共振,卓越教育”育人大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开发“综训”课程,实施核心素养教育;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育人工作体制。

四、构建课程体系

提高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国家课程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经积累的经验,设计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优化学校的课程资源;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并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

五、提升教学效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新模式,并在其基础上探索尝试“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学”,将其融合到学校教学模式中,实现由教授型教学模式向自主型学习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分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保障系统

一、组织保障

(一)机构建设

成立“XX县XX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实现全员参与。落实校长定期检查制,对行动计划方案中目标实现情况进行阶段分析、指导、落实。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积极推进学校各项规划、制度的全面落实,保障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队伍保障

发挥行政的核心领导作用与模范带头作用,全体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垂范率先,有开阔的视野,有积极的服务意识,有谋划有步骤地引领学校发展;引导广大党员脚踏实地,努力成为爱岗敬业的旗帜、提升质量的标杆、班级管理的示范和自律的表率,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全体骨干教师,要在班主任管理和专业成长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协同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二、制度保障

(一)建章立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所有制度出台要体现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把师生的合理需求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提升教师价值感和幸福感。让制度为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和保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努力使管理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服务、一种激励、一种提升,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提高执行力

在计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要提高执行力。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督导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存在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行政接受教职工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达成。

(三)强化目标管理

为保证学校各项制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学校各部门领导工作要加强目标管理,保障目标制定的科学、实际、可操作。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物质保障

学校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将经费向教育教学倾斜,向师生学习和生活的服务空间倾斜,向特色项目倾斜。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