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滞与血瘀症之解(身体探奇33)

 扫地僧一一 2023-10-16 发布于江苏
经络是密布于全身的“能量管道”网,这网中的气与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正所谓是“血兮气所依,气兮血所附”。

——题记



前篇《所谓阳虚、阴虚之证》中论述了阴阳失衡情况下,人体会产生阴虚、阳虚的症状。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其实无非都是气分、血分失常的表现。如果说一个人的气分、血分持续失常的话,那体内便会出现或气或血异常的症状,换句话说,也就是会出现气滞、气积或血瘀的病症。

那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如何对症治疗呢?今天,我们就对照《四圣心源》中的有关记载与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

图片


气滞之证
图片
PART.
01

肺主藏气,所以全身脏腑经络各处的气,都是由肺来宣发布散的。气的本性是清凉肃降,这是因为心火在胃的作用下向右下方运动时,转化为肺气,而肺气一旦生成,就蕴含了阴魄,所以,肺气的本性是清肃而敛降的。当肺气旺盛充实时,就能顺利下降,下降就会清虚安静;当气虚时呢,就会出现气逆而窒塞于胸膈的现象。

我们的体内有君相两火,它们在肺气收敛的作用下,便能沉潜而根植于下焦癸(肾)水。而当肺气上逆,不能收敛时,君火相火便上升外泄,反过来刑克辛(肺)金,因而,产生了上焦执盛的病证。在临床上,痞闷、嗳气、气喘,以及吐血、衄血、咳嗽等病症,大多都是由肺气不降所引起的。肺气不能肃降其关键在于胃不和降。主要原因是由于胃气上逆,浊气填塞胸膈,使肺气失去了下降的通路。

肺胃不能下降,君相二火便持续上升,达到炎热的状态,不能下潜于肾水之中,肾水便因此而至寒。因此,气滞的病证,应当的清上焦之热,温下焦之寒。上焦清凉则肺金能够收敛,下焦温暖则寒水能够蛰藏。这里需强调,虽说清肺降胃是必然的治法,但却不能过用寒凉而败坏胃气。因为胃气上逆的原因,正是土湿太盛,而至中气不能运转,造成阳明胃气不能下降的。如果一味地选用清凉滋润的药物,使中焦湿气更盛,下焦寒气更甚,便会造成肺胃更加上逆,上焦更加炎热的现象。因此,这样的治疗方法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反其道而行之了。

治疗气滞在胸膈右肋者。下气汤方剂:甘草二钱,半夏三钱,五味一钱,茯苓三钱,杏仁三钱(炮),去皮尖贝母二钱,去心芍药二钱,橘皮二钱,煎大半杯,温服。

【方解】此方具有降肺胃之气的功能,用于治疗肺胃不降而气滞于胸膈、右胁的病证。用橘皮燥中上二焦之湿,半夏和降胃气,杏仁通利肺气,贝母化痰而降肺,芍药、五味子酸敛肺气,甘草、茯苓健脾渗湿,防水寒上逆。诸药合用,行气而祛湿,敛降肺胃,使中气运转而气滞得行,气逆得降。


图片

图片


图片
气积之证
图片
PART.
02

肺藏气,性收敛,所以气病时多为气机积聚而不宣散。但临床上所见,肝气的积聚的现象比肺气的积聚更多见。肺气积聚,多表现为上焦心胸痞塞;肝气积聚,多表现为下焦停滞,结聚于腹部肚脐。肝木主升,下焦肝气生机旺盛,气能上升。生机不足,则气机下陷以至下焦郁滞。要说肝木本是善于升发条达的,这便使得体内的下降之气继之上升。但若是肝气被郁于下焦,那是由于太阴脾土过于虚弱了。所以说,要想肝木正常条达升发,其根本是还是需要依赖脾土左旋上升的功能。

说起这气,旺盛于肺胃部位,虚弱于肝脾部位。因此,肺气壅滞可以用泻法,而这肝气郁滞就不能再用泻法了。肺病气滞,病在胸膈、右胁,所以可以用泻肺胃之法来降气;而肝病气滞呢,病在脐腹、左胁,便应当用补益肝脾的方法来升发疏达。这便是从肺、肝来化积滞、调气机的法则了。

治积在脐腹左胁者。达郁汤方剂:桂枝三钱,鳖甲三钱,醋炙焦,研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砂仁一钱。煎大半杯,温服。

【方解】此方是治疗肝气郁于下焦的方剂。用桂枝以其温暖之性而益肝木之生发,鳖甲入肝而软坚散结,干温补脾阳而益其升发之气,砂仁化湿而降胃浊,甘草、茯苓培土而制水。诸药合用,中气得运,肝气得升,郁滞得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血瘀之证
图片
PART.
03

肝主藏血,全身脏腑经络各处的血均是由肝脏灌注的。血是以温暖上升为本性的。因为肾水的左旋运动以化生肝血,肝血刚一产生,便蕴含着阳魂在其中,所以,这血的本性是温和而升散的。当血气旺盛时,就能保持向上升发的状态;而当血虚时,就会受遏制而下陷。而血上升则流畅,下陷则会凝滞而生瘀。

血中所蕴含的温气是心火产生的本源,这股温气,是来源于肾水中的那一阳。如果坎阳亏虚,不能生发肝木,这股温气就会衰弱虚损,所以,木气便下陷而产生瘀血了。日久而至,这血就会由红变紫,甚至变为黑色。肝木发生病变时,人体的气色也会发生改变——肌肤枯槁,眼角青黑,这都是肝血瘀滞所导致的。然而,这肝血不能升发的关键也源于脾。脾虚则气陷气郁,导致肝木的生机被遏制,所以就没有了上升畅达的道路了。

究其根源,肝脾不能上升,在于阳衰阴盛,下焦虚寒。使得下焦寒水中的温气受到抑制,那仅有的一丝阳气沉沦外泄而显现为热证。然而,此证之热仅限于肝木一脏,在脾肾两脏之中,却全是湿寒。说到这里,在治疗时,决不能单纯地使用清热滋润之品。当然,还会遇到一些病人,下焦寒水中的温气虚衰颓败,不能生热反而生寒,这种情况十个中约有六七个,不一定都会化热的。

破瘀汤方剂:甘草二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桂枝三钱,丹参三钱,桃仁三钱(炮),去皮尖干姜三钱,首乌三钱。蒸煎大半杯,温服。

【方解】用丹参、丹皮、桃仁以活血化瘀,桂枝温通血脉而疏肝气,何首乌滋养肝血而柔肝熄风,干姜暖脾土,甘草、茯苓培土而制水。诸药合用,则中焦寒湿得消而脾气得升,肝得温运而能生,血气得活而疏达升散。

图片

图片

综上,由肺胃而致的积气,病变部位在胸膈、右胁,由肝脾所致的积气,病变部位在脐腹、左胁,但两者都与中气虚衰败坏有关。用补法的话,往往使气机更加闷滞,用泻法破气的话,结聚就会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在中气亏虚的情况下,易于生湿生痰,本虚而标实,用破气之法则中气亏虚加重,补益之法又会令痰湿更盛。所以补、泻二法都难以见效。

善于治疗此类病变的医生都会懂得:“肺胃所致的积气,要泻多而补少,肝脾所致的积气,要补多而泻少。”在治疗上,一边用补法,一边用行气之法,方可达到补而不滞、行而不伤正气的效果。这样,患者才会正气日渐旺盛,体内积聚之气便也会随之被慢慢地消磨下去。

再者,针对血瘀的病证,应当温下焦之寒清上焦之热。下焦温暖则肝木得生,上焦得清则心火能长。如果肝木在下焦因郁而生热,则下焦不用温法而用清法。有经验的中医都知道,脾肾两脏的药物,必须全用温燥之品,不可再用他法。这是因为,脾气下陷的原因,在于中焦土湿过盛,而土湿的原因,又在于下焦水寒。如果是肾寒脾湿,中气不能运转,则脾中清阳也就不能上升了。

所以说,水(肾)寒土(脾)湿,中气便会堵塞郁滞,君、相二火失去了下潜的道路,则上焦又生炎热。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误认为所见症状是阴虚所致,而反用滋阴之法,就会助湿而生寒,伤人性命了

坚韧  执着

积累  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