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张力切口的几种缝合方法,一文总结!

 骨科笔记 2023-10-16 发布于陕西

高张力切口几乎是每个临床外科医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切口张力过高轻则导致切口愈合不良,重则导致整个手术失败,通过改进缝合技术来改善伤口愈合后的外观是几乎所有外科医生所追求的外科成就。

然而,闭合高张力深伤口在临床上仍然具有挑战性。机械张力过高会导致切口血运差、愈合不良、瘢痕增生、增宽和瘢痕复发。

通过有效的缝合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张力创面愈合的关键因素,可以保证切口处皮肤血运,减少高张力创面闭合后的并发症,改善创面愈合后的外观。除了各种缝线的研发之外,缝合技巧也是外科医师最多研究的地方。

目前创面闭合方法包括缝线缝合、胶水粘贴、皮钉钉合、减张器牵拉等,其中缝线缝合仍是闭合创面的主流方式,在创缘减张中起到关键作用。

自 19 世纪末期 William Halsted 提出 「 埋没缝合、逐层缝合的观点 」 以来,现已逐渐形成了深层缝合关闭无效腔、真皮层缝合减少张力、表层缝合对合创缘的 3 层缝合模式。

Zitelli 和 Moy 在 1989 年提出了埋没垂直褥式缝合,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减张缝合术式,但其减张作用有限,且存在冒线风险。随后,大量改良术式陆续出现,如皮内埋没垂直褥式缝合、埋没蝶形缝合、远端埋没真皮缝合等,这些缝合术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减张效果。

笔者将分享最近发现的几种高张力缝合方法:

PART1
章氏超减张缝合
图片

图 1 :章氏超减张缝合示意图

1A:截面图,距创缘 1.0~1.5 cm 处自皮下进针,垂直穿出至皮外后,再由同一点进针穿回至皮下;1B:侧俯视图,自右上角起始连续缝合走行,收紧缝线后可见缝合完成区域显著高出皮面(右上角两条虚线)

PART2
双蝶形缝合

图片

图 1:双蝶形缝合图

图片

图 2:针夹的位置,用于将缝线插入真皮

在准备缝合时,皮肤切口不是像往常一样垂直于皮肤表面切除,而是斜切,因此表皮的伤口边缘比下表皮的伤口边缘长 (图 1A、B),从表皮下开始,在伤口边缘后 1-3 毫米处,定位线结。然后用持针器将缝针沿斜弧线旋转引导针 (图 2),直到针紧贴在表皮下,距离伤口缘 3 - 7 mm(取决于皮肤厚度、张力和针的大小)。随后的缝合自动沿着相同的弧线回到真皮的底面,现在在伤口边缘附近(图 1A、B)。持针器的使用方法与运行缝线相同,但医生必须确保持针器的手柄始终与伤口边缘成直角,并以 45°-70° 的角度指向伤口边缘 (图 2)。

PART3
滑轮缝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PART4
串联式滑针法
图片
图片

(1) 步骤 1: 正手动作,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在一侧远端进针、对侧近端出针、同侧近端进针,对侧远端出针(图 1A、B)。

(2) 步骤 2: 将针平行于伤口边缘移动至下一针脚 (图 1B)。

(3) 步骤 3: 反手动作,进行另一个远-近-近-远缝合针脚 (图 1C、D)。

(4) 步骤 4: 打结(图 1E)。

串联式滑针法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

(1) 将每一针精确地放置在对称的咬痕上,以使伤口边缘正确对齐。

(2) 如果需要,在两个平行滑轮针之间留出空间,以便在它们之间放置埋针。

(3) 为了获得最大的强度,进针应沿皮瓣的整个厚度进入间隙。

(4) 为方便拆卸,可将绳结对面的横向部件剪掉,抓住绳结并拉动即可拆卸。

特别声明 | 以上内容仅供专业医疗卫生人士学习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