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堤

 bmtz 2023-10-16 发布于江苏

命名

北宋元祐四年,诗人苏轼杭州知州时,动用20万民工,利用疏浚西湖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堤坝。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才命名“苏堤”。[15]

历史沿革

北宋时期,知州苏轼为治理西湖,将疏浚西湖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成了这条贯通西湖南北的长堤—苏堤,可见,建设苏堤起因并不是为了游乐。苏轼墓志铭记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但其建成后,有了景观化的趋势。[11]
南宋理宗年间,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景观形成,并成为“西湖十景”之首,苏堤的烟柳画桥成了南宋较著名一大西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前往观赏。[11]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16]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至杭州,不仅题写了西湖十景之名,还在各景点刻碑建亭。乾隆六下江南,曾多次为西湖十景题诗。乾隆时的山水画家董谐,他的《西湖十景图》组画,就是以乾隆的西湖十景诗为题而创作的。[12]
苏堤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苏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10]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9]整条堤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面积比约为1:5)。[17]

气候

苏堤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是新四大火炉之一。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8]

地形地貌

苏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18]

生物多样性

苏堤植被丰富,有芙蓉、桂花、玉兰、夹竹桃、樱花等名贵花木。春季景色迷人,是散步、摄影的最佳时节;夏季可观赏到苏堤西侧大片的荷花。[19][20]
苏堤两侧,种植了很多无患子。这种树很有意思,它的果子圆圆的,到了秋天,变黄后像极了龙眼,还有个好玩的名字,叫做肥皂果,古时没有肥皂, 就可以用它搓洗衣物。秋天,无患子的叶子会变得金黄耀眼,是秋日里的杭州一道迷人的景色。[21]

景点布局

苏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单孔半圆拱石桥,每座桥的净跨约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桥体为条石砌筑,桥栏雕花,形态小巧、工艺精致。[3]
苏堤上的六座石拱桥

重要景点

映波桥

西湖南入口进入园区,入口公园内有苏东坡纪念馆,左边是小南湖,沿着苏堤前行,到达苏堤第一桥映波桥。桥栏上装饰有跃狮、蝴蝶、回纹图案,桥上往南可见雷峰塔,往北看是西湖十景“花港观鱼”。[22][23]
映波桥

锁澜桥

穿过游船码头沿苏堤前行,到达第二桥锁澜桥。锁澜桥桥长16.9米,净宽6.4米,单孔净跨6.2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始建于北宋,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改石级为斜坡,一九五四年拱桥改为青石桥栏,在桥上可观不远湖对面处的汪庄,以及远处湖中的游船。[22][23]
锁澜桥

望山桥

继续前行,经过醉书亭,到达苏堤上的第三桥望山桥。望山桥长16.9米,净宽7米,单孔净跨4.7米,半圆石拱桥,始建于北宋,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苏堤六桥的名字都是苏轼亲自命名和题写的,桥上所见,各不相同。既然名为望山桥,要望的山就是近处的丁家山和远处的南北高峰,望山桥是西湖十景“双峰插云”的最佳观景点。[22][23]
望山桥

压堤桥

压堤桥是苏堤自南向北的第四桥,桥长16.9米,净宽4.0米,单孔净跨6.3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是眺望全湖风景的最佳处之一,故名“压堤”,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桥左是西里湖,桥南竖立着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是苏堤最出名的景观。[22][23]
压堤桥

东浦桥

东浦桥是苏堤由南向北的第五桥。桥左是岳湖,右边是外西湖。桥始建于北宋,桥通曲院港,与西岸流金桥斜对。整桥长16.8米,净宽4.3米,单孔净跨5.9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民国九年至十一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东浦桥是西湖上观日出的好地方。[22][23]
东浦桥

跨虹桥

跨虹桥是苏堤由南向北第六桥。始建于北宋,明代桥址略有移动,是苏堤六桥中唯一移动过桥址,长度最长,单孔跨度大的一座,民国9年后,桥面由石级改斜坡。[22][23]
跨虹桥

御碑

“断桥残雪”等八块碑都已不是原物,皆毁于文革,现碑都是当代重立。只有“曲院风荷”、“苏堤春晓”两碑,是货真价实的清代御碑。“曲院风荷”碑,它位于西湖苏堤的跨虹桥边。碑为太湖石所制,通高2.33米,宽1.12米,厚0.22米。御碑正面行书“曲院風荷”四个大字,这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三下江南时,钦定西湖十景留下的题名墨迹。事实上,“断桥残雪”等其他八块重立的十景碑,大多依据的也是当年清代原碑上的拓片,故正面都模仿得十分逼真。[24]

苏堤建造者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25]
苏轼
苏轼

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26]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26]

相关文化

苏轼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到了苏堤才知道,原来苏堤一边是西湖,而另一边是岳湖,西里湖和南湖。[27]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28]
《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29]

开发与保护

2004年,杭州西湖著名的“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
2023年,“苏堤春晓”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13]

旅游指南

苏堤

交通   

苏堤[杭州苏堤]
苏堤[杭州苏堤]
乘K4、504、游1、2、3、5路、假日1、4、5、7线到“苏堤”站、“花港”站下或乘西湖游船到花港可抵苏堤南端,或乘7、15、27、28、游1、2、3、4、5路、假日1、4、6线到'岳庙'站、'曲院风荷'站下,可达苏堤北端。[29]

住宿   

杭州的旅馆服务业非常发达,有近百家设施齐全的宾馆,各类小型旅店也有很多。香格里拉饭店、五洲大酒店、雷迪森酒店都是著名的五星级宾馆,东方龙大酒店、望湖宾馆、黄龙饭店是四星级的知名代表,还有三星级的花港饭店、华侨饭店、海外宾馆、友好饭店等,这些星级宾馆均有高档的设施。[29]

饮食  

杭州菜属中国八大菜系之浙菜,“清爽别致”是杭州菜的最大特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盛赞“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且有“闻香下马”的典故。杭州的名菜最著名的有叫化鸡东坡肉、宋嫂鱼羹、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油焖春笋等。[29]

重要事件

2011年6月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