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趙孟頫《蜀山圖歌》賞析(附釋文)

 承輝 2023-10-16 发布于中国台湾

《蜀都圖歌》墨拓本不見印行,其書跡原件亦不知所終,但就拓本全篇看,筆圓墨韻美,字裡行間展露颯爽之氣,風神卓絕。接鈐白文「趙氏、子昂」、「西川郡圖書印」印章各一。

此冊《蜀山圖歌》書跡是趙孟頫晚年之作。拓本墨色清醇濃潤、結體嚴密,用筆圓轉秀勁,極顯瀟灑古逸,其運筆的輕重、疾澀、轉折已至爐火純青之境,全篇書法均衡、和諧、統一,具有一種文人氣質。亦如音勻旋律一般,有抑揚頓挫之感,令人意趣悠然。所謂氣質,實則為個人特有天性,或稱性情,應是先天氣質經後天教化,再經社會環境影響所形成。而反映在作品中各人的藝術天性表現則迥異,由此可看出各自修養水平。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答三子問》謂:「書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質,然性情得於心而難名,形質當於目而有據」。包氏以為源於心之接納與感悟,識見精當,已然道出氣質與書法的密切關係。

細觀《蜀山圖歌》拓本,雖然字間融涵諸家書風,然其主流仍師承「二王」。正如明代宋濂謂:「趙魏公留心羲、獻帖凡臨數百過,所以盛名充塞四海者,豈無其故哉」。而趙孟頫臨寫「定武蘭亭」拓本有數百遍之多,並在帖尾先後作跋十三則,盡情傾述感悟心得。由此可見趙孟頫向以晉人二王風範為依舊,勤奮學習不已。試看《蜀山圖歌》拓本中如山、長、之、大、人、不、一、天、為等字,其間架、波磔,及至使轉等處,皆與明代何士英一白堂藏「定武蘭亭」原石拓本風貌合拍,特具二王遺風。亦如明代陳繼儒所稱《蜀山圖歌》「直從大令發脈,同出一轍。應當說《蜀山圖歌》書法中同時也接納大令(即王獻之)《十三行》書體,風骨秀逸。「蘭亭」脈胳,瀟灑絕妙。二者融合,流美而不浮躁,氣韻愈具生動。全篇《蜀山圖歌》拓本筆意婉轉,姿韻閒逸剛健,映帶成趣,表露出趙孟頫溫文爾雅性格與高深修養。崇法尚韻,始終如一。

《蜀山圖歌》書跡顯系趙孟頫晚年書寫,它字形修長,筆劃舒美,氣勢挺拔,似飄飄然具凌雲勢態。趙孟頫60 歲以後書法已達精美程度,遒勁、豐秀、飄逸,雅正,尤具蒼勁雄放之風,這是為過去不曾企及的。本篇拓本筆法方圓並用,體貌圓潤健朗,蒼勁奔放,縱逸中自欹側,激越中有徐緩,總見點劃多變,跌宕多致,整體雍容平和而又大氣磅礴。然而明代項穆卻道:「趙孟頫之書,溫順閒雅,似接右軍正傳; 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所以天水之裔,甘心仇敵之祿也,故欲正其書者,先正其筆; 欲正其筆者,先正其心」(《書法雅言》) 。此論偏頗,書法風格多在苦學中養成,與人品實則並無必然聯繫,何況趙孟頫之人品亦非如其說。「士少而學之於家,蓋亦欲出而用之於國,使聖賢之澤沛然及於天下」(趙孟頫《送吳幼清南還序》語) 。趙孟頫選擇的是走忠君體國出仕之道,人各有志,不可非難。客觀講,對趙孟頫書法之影響來自幾個方面,其中藏讀名帖與友朋切磋是重要一環。入仕期間,趙孟頫每常奔走於我國兩大文化中心大都和杭州之間,得以藏讀大批書畫名跡,又能接交詩文、書畫方面朋友,舉如書畫家鮮于樞、鄧文原、仇原、高克恭等人;鑑藏家周密、王子慶、郭天錫、喬貴成等人,轉益多師,受益匪淺。

細觀《蜀山圖歌》拓本筆法,主用中鋒,令筆尖在筆心中運行,一氣連貫,筆劃迅疾,並少用側鋒,轉折自如,撇點精當,故書體丰容縟婉,特別動人。筆者發現《, 蜀山圖歌》拓本與趙孟頫書宋歐陽修《秋聲賦》卷本書風頗接近,字數也大約相同。其中如方、天、之、為、秋等字,體貌幾乎一致。對此,明代陳繼儒稱:「趙魏公早年書法思陵,既而師李北海,余見《秋聲賦》一卷,晚年筆也。後有文太史微仲、顧中丞應祥跋。」可知卷本同為趙孟頫晚年之作,只是較《蜀山圖歌》略華美過之,雄毅少之《, 蜀山圖歌》英標勁骨,爽爽有圓活雄秀姿韻,特具書者個人特性,亦即藝術風格。這種個人思想氣質與性格特點,是隨各人所處社會環境、生活經歷、文化審美觀念,以及人生愛好自然形成,儘可能「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書譜》語) 。表現一種精神之美、風格之美,也就是藝術創作之美,集中展現漢字線條的變化和情景交融的境界兩個方面。不同時代產生不同書法風格,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趙孟頫眼見宋代尚意書風日趨流俗,反其道而提倡復古,以前人為師,以古法為宗,刻苦學習,因而能寫出如《蜀山圖歌》一類書法,形神兼備,楚楚動人。正所謂「取法乎上,不落乎中」,既表現出章法之美,也表現出結構與線條之美,蘊含高古意境。

今據清代康熙間墨拓本抄錄全文如下:

...
...
...
...
...
...

釋文:蜀山圖歌

次王公泉坡,周公雙崖韻。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銀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飄飄豪氣凌滄洲。參棋井鉞跨疆域,劍閣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初導江,頭亂石森矛戟長。魚貫舟山九淵飛,濤噴雪隨奔川東。雙蹲灩澦大如象,萬仞瞿唐高插天。蠶叢魚鳧去我久,石古路細愁板援。空中飛鳥不敢度,馬上行人遙指鞭。團沙魚腹沉雲黑,陣圖蛇鳥定陳跡。寂寞巫山十二重,楚台雲雨無消息。棘道遙連雪嶺西,天梯逈歸繞關北。丹丘曾與羽人逢,為我鼓棹呼長風。舉杯雲陽麴米曉,掛劍東海扶桑紅。登高作賦紀名勝,追逐李杜攀揚雄。灑麗筆下飛晴虹,名齊岷峨配岳宗。氣勢盡壓東南峰,杜鵑夜啼苦竹叢。火井斬木哀猿窮,舊遊如夢方驚寤。指點蒼茫引歸路,畫圖誰為寫羞顏。鳳閣舍人推獨步,瀛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聖主,聽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頗覺良工苦,金鑾退直有餘閒。縞素秋風生晝寒,中流砥柱障狂瀾,一笑春回天地寬,泰山北斗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間,蓬萊方壺別有山。 陽春白雪和皆難。松雪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