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阳市华山路学校:书法,“全面育人”的一道桥

 盐心Jaffe 2023-10-16 发布于四川

四川省德阳市华山路学校(以下简称“华山路学校”)始建于1992年,学校的艺术教育出众,曾获“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全方位育人”,是华山路学校校长陈兵对美育的顶层设计。学校秉持“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发展思路,弘扬中国传统美育精神,让孩子成长为有品位、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而在学校书法教育负责人刘通老师看来,书法的重要性,在于让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也为“全面育人”提供了一种“中国式”途径。

学校书法广场

七十多年前,我国现代美学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言:“尝以为今日书学之衰微,学校教育,未能重视,实为主因。”长期以来,书法课程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处于一种“能有则有,没有便无”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1年。

这一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书法课的开设和书法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因而,2011年也被视为“中国新时期书法教育元年”。

文件下发后,四川省作为书法教育试点大省,呼声很高,“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德阳市华山路学校也在试点校名单内。之后,学校便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书法教育探索。

书法专职教师,是书法进入课程的关键。长期以来,兼任书法教学的老师很多,语文老师可以,数学、美术甚至体育老师也可以,但真正擅长书法者寥寥。

德阳市华山路学校的刘通老师不同。他不仅擅长基础学科教学,业余更是勤耕书法艺术。

2011年,时任华山路学校校长钟世平,结合教育部文件精神,基于学校发展,决定开设书法课程,于是便找来了当时教数学的刘通老师,“你爱好写毛笔字这么多年,就由你来担任学校书法课程的专职教师吧。”

刘通老师回忆起那时的自己,“教育就是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况且从读师范那会儿,我就喜欢上了书法。”同校老师也发现,刘通总爱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为了研究一个字、一个笔画,有时候写上好几页,直到满意才罢休。

因而,对刘通来说,这项“任务”更像一种成全。他说,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事,即使以后退休了,也多一项事做。

从数学转为书法,刘通整个人也轻松了下来。课堂上,他不用再扯着嗓子给学生一遍遍讲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的掌声——他们都喜欢看刘老师写毛笔字,经常在课堂上欢呼,期待刘老师露一手。

每每欢呼声从教室传出,全校师生都了然,刘通老师又在上课了。

学校第四届戏剧节嘉年华活动现场,左三为刘通老师

走进华山路学校,当门卫大叔得知我们是来找刘通老师的,便自豪地说:“刘老师多专业的,是我们旌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学校好些字都是刘老师题的。”说着,便指着一座座建筑物。

还未来得及细看,便看到一身儒雅气质的刘通老师,已经等在书法家工作坊门外了。简单打过招呼,我们便随着刘老师,缓步进入工作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方形书法桌,上面摆放着被墨汁浸染至有些变色的毡布和层层叠叠的书法作品。平日就是在这里,老师们来向刘通请教、练习书法。练习室旁侧,便是学生书法室,门上挂着曾经来校交流的书法家肖健康的一幅题名作品“書法樂”,寓意“学生们在此快乐地感受书法之美”。

走进学生教室,最吸引人的是位于窗台一侧的洗笔池,其上悬挂着学生们用过的毛笔,水也已被墨汁染成了深黑色,就像王羲之故居旁的墨池。洗笔池的对面,一排排书架上,叠放着很多卷轴,有些已积灰,看上去有些凌乱,刘通说,“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们都留着,也有学生毕业后,还会回来取走自己作品的。”

作为学校书法教育的总负责人,刘通说,书法工作坊的发展,颇为不易。他告诉我们,现在学校的书法工作坊,其实是2016年成立的“翰墨书社”的延续。

那一年,学校书法教育起步不久。为了培养第一批书法学习者,在陈兵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刘通召集热爱书法的师生,组建了这样一个团体。这些年,刘通老师鼓励近百位学生陆续成为“书法工作坊”的成员,为他们在业余时间潜心临帖和创作,提供条件和环境。

原书法教室“翰墨书社”的讲台上,有这样一排字,“做豪迈的中国人,写漂亮的中国字”,就是刘通老师在2011年结合学校“做豪迈的中国人”的校训,提出的书法教育理念,并执笔书写的。那是华山路学校书法教育的开端,有着最朴实无华的初心。

现在,学校坚持所有班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坚持每天午间开展20分钟“全校师生共书写”活动,利用校园内每处空间,积极打造书法艺术教育氛围。

多年努力得到了回应,年轻的语文老师兼书法老师钟琴告诉我们:“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多年,即便因为师资,目前只在五、六年级普及了软笔书法课,但学生在进校第一年,各班语文老师就会和家长就书法学习形成共识。有了家校合作,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一直比较高,每年班上有90%的学生会参加硬笔书法考级。”

一说到书法教学,就会让人想到“永字八法”(注: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

虽然“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准则之一,但爱好书法近30年的刘通认为,若书法学习只有“永字八法”,是很难勾起学生的兴趣的。

为了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教学,刘通首先用“三年三话”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书法内涵——学习第一年,他让学生知道,书法就是用毛笔书写中国汉字;

第二年,用毛笔按一定法度书写中国汉字;

第三年,用毛笔按一定法度、有情感地书写中国汉字。

同一个概念,刘通花三年时间,让学生从认识汉字之美,一步步走向认识书法之美,认识书法艺术之美

除了对学生进行书法内涵的层层渗透,教学上刘通老师也确定了学习书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带领学生认识笔画和线条,把笔画的直与斜转化为观察自然里的动与静;

第二阶段,学习原汁原味的“颜体”和“柳体”;

第三阶段,鉴赏四大行书,将“有情感地书写中国汉字”落实到对苏轼写《寒食帖》、王羲之写《兰亭序》的故事上来。

其次,上课不再只是“提笔写字”。每堂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刘通尤为重视,认为必须留给学生做“静心活动”——反复默念“身直、头正、臂开、足开”八个字,调整身心至最佳学习状态。

书法也是一种安神益气的修炼,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使学生在此状态里更好地入境和调息。如此,当提笔书写时,方可做到'气顺笔直’。即便学生未习得书法知识,也可练性,改善习惯。

此外,在授课时,刘通还有一项明确禁止的事,即“不允许学生照老师的字临摹”。刘通坦言,学生学习书法,“学”重于“教”,应始终以原汁原味的碑帖为范本,透过拓本上的斧凿痕迹,看到曾经书法家的运笔,如此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同时,作为德阳市旌阳区书协主席的刘通老师,还经常策划、组织“书法进校园”活动,使学生的书法学习不再只是伏首案前,而是有足够的时间用身心去感受,甚至和书法家零距离交流。

古老的书法艺术,在华山路学校真正苏醒了。

书法工作坊教师区

传统书法课教学,以文房四宝为主要工具,老师演示为主要形式,近十年,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更为华山路学校的书法工作坊带来新变化。

作为北师大版书法教材教育教学基地校,华山路学校目前正在使用的,就是北师大版线上教学系统。拿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堂内容来说,有课程讲义、名家名师、经典碑帖、文化拓展、京师字库五大版块。

刘通说,过往他在云盘里保存了几百个书法小故事,“静心活动”之后就会给学生讲解播放,而今,“名家名师”就囊括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带十几个班级的书法教学,还有延时课教学任务的刘通老师来说,多媒体极大方便了他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学习场景、更多元的知识内容。

《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是学校目前使用的第三套书法教材。刘通翻到教材中的“集字练习”篇章,对我们说,“你看,'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现在提倡'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在我们的书法教学里也有体现。”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审视而今的书法课程就会发现,书法教育真正体现了“五育”融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学汉字,学诗词,是智育;修炼身心,健体养气,是体育;感受汉字之美,体会人文之美,是美育;实践操作,则是劳动教育。

刘通认为,书法的重要性,在于让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也为“全面育人”提供了一种“中国式”途径


        

基于目前教学班级扩大,刘通只带五、六年级的书法课,而一到四年级,开设的是硬笔书法课,由语文老师代教。

长期以来,书法教师普遍匮乏,华山路学校也面临这个问题。虽然学校一直在招聘书法专职教师,但鲜有人应聘。即便如此,学校在陈兵校长的带领下,仍初心不改,一直在努力创造更多条件,发展书法教育。

正如四川省教科院艺体所所长、艺术实践工作坊课题领衔人冯恩旭所言:“虽然已有很多所高校开办了书法系,甚至部分学校还有书法硕士、书法博士学位,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并未直接对接中小学校,也就未面向基础教育。”

冯所长指出,像刘通这样的老师,虽然将书法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毕竟不是常规之路,师范专业学书法的毕业生或许才是未来书法教师的主力军。

到了那时,书法教材当如何选择,学生教学又当如何评价,想必会是另一幅全新的光景了。

END


2023年/第217期2023/9月刊

排 | 阎家珲

审 | 周春伦

图 | 受访者供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