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兰河畔

 窗外文学好作文 2023-10-16 发布于湖南

呼兰河畔的悲剧

—— 读《呼兰河传》有感

2215班 王雨桐

指导老师:童 亮

呼兰河,一座东北小城,冰冷、残酷、呆板、愚昧。寒风呼啸,即使少有的温情也消散了。小城里,有可敬的冯歪嘴子,可怜的团圆媳妇,可惜的王寡妇,可恶的杨老太太。萧红,是泥泞中挣扎出的幸存者,是未被麻痹住头脑的幸运儿。但,像她这样的人,毕竟太少了。

落后的呼兰河,生活着一落后的人;他们潦草地活着,仿佛生命是种沉重的负担。“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可悲、可恨。
“兔羔子......兔羔子......”有二伯骂人都只带着几分从软弱中挤出的怒气。他的身世、姓名不甚明了,也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他地位卑下、命如草芥,人人捉弄他,连三岁小儿都取笑他;他孑然一身、一贫如洗,没有好的衣着被褥甚至居无定所,只得处处求人。身为长辈的他,却得不到一丝尊重,自导自演了两次自杀的戏码都换不来半句宽慰,反而成了茶余饭后供人取乐的谈资。他似乎从来不会真的发怒,不会为自己争取任何正当利益。黑暗的社会扭曲了他的性情,古怪成了他性格的底色;难以为继的生活摧毁了他的底线,盗窃是贫苦逼迫下的无奈之举——他不偷,就活不下去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二伯何曾未愧疚过?只是身不由己、世态不公。当他坐在黑夜里,坐在房梁上挂着的绳子下抑或是水井边泪流满面时,他在想什么?是自身命运的凄惨还是周围人情的冷漠?他的一生潦草逝去,只留下了令人搬弄是非的难堪话柄。也许他不算一个好人,尽管这并不是他的错。

胡家刚进门的团圆媳妇,“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开朗活泼,本该尽享童年之乐的年纪,却不料被嫁到老胡家,还遇上了残忍迷信的婆婆。婆婆盲目崇拜男尊女卑的观念并嫌恶团圆媳妇“不正常”的少年生机与落落大方;她生活不顺心就毒打地位最低的团圆媳妇出气;她偏信本无依据的民间偏方将团圆媳妇折磨至死:开水烫、皮鞭抽、符纸贴、烙铁烙脚心......最后,团圆媳妇带着痛苦一命归天,胡家人财两空,名声也一落千丈,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婆婆是病态的封建时代的产物,更是当时社会必然的结果!或许,起初她也只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受害者;或许,她还遭受了更加严酷的迫害。但当她终有一天摆脱了伤害之后,心智却已被磨损,良心已被泯没,苦难的伤痕早就结成了硬痂,她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耳濡目染之下,将自己曾经的痛苦报复似的施加给无辜的团圆媳妇,酿成惨剧。社会黑暗、民生凋敝的环境下,这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家庭触目惊心的缩影!婆婆一辈子,受尽了压迫,也施尽了压迫。

然而,萧红是幸运的。在她成长的轨迹中,慈爱而温和的祖父一路小心翼翼呵护着她,用所有的心神来浇灌她,在那阴沉而看不到尽头的前路为她点一盏明灯,指引她走上正确的道路,免受旧文化的侵蚀。祖父不动声色的开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萧红,在她小小的心中埋下了反封建的种子,等着未来开花结果。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祖父的灯不会一直举着,飘摇的烛火在时间的消磨下越来越暗,直至那抹零碎的亮色全部消灭。“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但祖父与众不同的身影,永远都会在。

呼兰河,一座东北小城,冰冷、残酷、呆板、愚昧。它是中国社会悲戚的缩影,也是封建年代最真实的注脚。它像牢笼一般束缚了无数底层的人,夺走他们的灵魂,操控他们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萧红回望自己凄苦的故乡,用一支笔杆,发出摄人心魄的呐喊,回声久久击荡。
呼兰河畔的人们,呼兰河畔的悲剧。这悲剧,是有二伯的,是婆婆与团圆媳妇的,是逝去的祖父的,更是所有人的。
此之谓《呼兰河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