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遇春若没有暴亡柳河川,蓝玉的结局是否仍是必死?历史将大不同

 醉风文史 2023-10-16 发布于河南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命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军北伐,此次北伐,他们取得辉煌战果,相继平定山东、河南以及山西等地,更重要的意义是,他们成功将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重新收回到汉人手中。


然而正在这大胜之际,一场悲剧也在悄然酝酿,常遇春在攻下元上都开平之后,准备率师南归,谁知在大军行至柳河川时,常云春突发疾病暴亡,年仅四十岁。

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但佼佼者当属徐达、常遇春两人,其中徐达善于治军,偏向于谋将,而常遇春善于突袭,是冲锋陷阵的绝世猛将,两人为朱元璋的天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常遇春之死,令朱元璋悲痛万分,在常遇春遗体到达龙江时,朱元璋亲自出奠,事后追封常遇春王爵,入功臣庙,位皆第二。而作为常遇春的小舅子,大明另一位猛将蓝玉的下场却极为凄惨,被剥皮实草,灭三族。
那么问题来了,若是常遇春没在柳河川暴亡,蓝玉的结局是否仍是必死?


01

朱元璋铲除功臣


对于任何一位开国皇帝来说,杀功勋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一般不直接出手,以免造成江山震荡,比如刘邦杀韩信就不是亲自出面,而是让妻子吕后出手解决,在韩信死后,刘邦又“怜之”,这不免有些虚伪。


而朱元璋杀功臣的目的更加明确,那就是为子孙铺路,防止儿孙压不住这群骄兵悍将,尤其是他精心培养的太子朱标病逝之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加猛烈。

要知道,此刻朱元璋已经走到人生暮年,对朝廷事务的处理掌控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手下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形会怎么想?当然是选择站队,以图“从龙”之功,这样才能攫取巨大利益。

当然,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是朱标之子朱允炆,但立朱允炆为继承人随着带来一个严重隐患,那就是以蓝玉为首的原“太子”党一脉,朱标若是不死,朱元璋自然不会对他们下手,因为朱标可以轻松拿捏他们,但朱允炆没有这个能力。


更重要的是,蓝玉还算得上是“外戚”,朱标的第一任太子妃就是蓝玉的外甥女,也就是说,按照亲戚辈分来讲,他是皇孙朱允熥的舅老爷,天然站在朱允熥一边。

但这显然与朱元璋的打算不符,所以朱元璋为了消除隐患,也只能大开杀戒。所以,在朱元璋选定朱允炆为继承人那一刻,蓝玉的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那么,蓝玉如何才能避免一死的结局呢?朱标不死是一个解法,另一个解法或许有些出人意料之外,那就是倘若常遇春不死那么早,蓝玉或许也有一线生机。

02

常遇春“穿”龙袍


常遇春加入朱氏集团的时间比徐达等淮西勋贵晚,也不及他们与朱元璋有老乡情,但常遇春与朱元璋的关系却十分紧密,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在常遇春病逝后,朱元璋命人给常遇春绘制了一幅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这份恩宠唯常遇春一人享有,可见常遇春在朱元璋心目中的非凡地位。其实对于朱元璋来说,常遇春虽是半路投奔自己的,但这也有一些好处,那就是赏骂由心,毕竟若是处罚徐达等人,还要顾忌“老乡情”,对常遇春则不用如此。


比如,在至正十八年与陈友谅的大战中,徐达和常遇春两人曾就杀俘一事产生了分歧,常遇春执意将投降的三千士兵处死,徐达不肯,连夜派人请示朱元璋,结果回信还没收到,常遇春就已经杀了一半。

朱元璋知道后对常遇春一顿大骂,后来有一次常遇春没杀降兵,朱元璋又对常遇春大肆夸奖,一手大棒,一手甜枣,朱元璋这拿捏人心的本事在常遇春身上施展得淋漓尽致。

而对于徐达,朱元璋这招就无法随意使用,因为两人之间实在太熟悉,这招根本取不到任何效果。


除此之外,常遇春有大局意识,每次出征,徐达多为主将,而常遇春只为副将,但常遇春听从徐达的指挥调遣,从没有掉链子;常遇春谦虚谨慎,朱元璋犒劳其战功时,常遇春对答颇为得体,言说成功全靠“皇上成算”。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让常遇春成为朱元璋第一心腹爱将,连徐达也比不上,毕竟连徐达都没有“穿”龙袍的待遇,更不用说,朱元璋还让常遇春的女儿嫁给太子朱标,这份恩宠谁人能敌?

03

常遇春不死,蓝玉未必能死


这又回到关于蓝玉死局的问题,蓝玉为何必死?原因在于朱标死了,少了个在朱元璋面前说好话的人,而且蓝玉这人打了胜仗之后有些自傲,接连做一些违制的举动,这令朱元璋杀心渐起。


比如在灭元的“捕鱼儿海”之战后,蓝玉端了北元的老巢固然是有大功,但其在班师回朝时,不仅强闯关隘,还对北元皇妃动手动脚,导致其不堪受辱自尽,这一系列事件都被朱元璋记在小本本上。

蓝玉为何敢如此嚣张,关键原因还是因为欠敲打,将朱元璋的宽容视作理所当然,若是常遇春活着,断然不会让小舅子蓝玉如此“翘尾巴”。

须知,蓝玉从小就是在常遇春身边长大,一身冲锋陷阵的本领也是从常遇春身上学的,若是常遇春敲打他,蓝玉根本不敢造次,只能老老实实为朱元璋效力,可惜就可惜在,常遇春死得太早,而太子朱标也英年早逝,蓝玉少了能敲打他的人。


至于朱元璋,早就少了雕琢蓝玉的心思,当初朱元璋可没少敲打蓝玉,比如改封蓝玉为凉国公,但蓝玉可一点都没改,不仅将义子大肆安插在军中,还操纵军中将校的升降进退,这显然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在朱元璋看来,蓝玉有才能不假,但太过狂傲,恐不为新君朱允炆所制。
而常遇春则不同,他谦虚谨慎,会做人,若是他没死那么早,蓝玉不敢那么嚣张,朱元璋或许也会选择他女儿常氏所生之子朱允熥为皇太孙,这样一来,历史将大不同,朱允熥若是登基,恐怕连靖难之役都根本不会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