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乐观面对人生,走出人生困境
2023-10-17 | 阅:  转:  |  分享 
  
作文主题训练-------乐观面对人生,走出人生困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颜回是孔子杰出的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
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
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
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
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王心仪,这
位寒门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门口之时,她却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因家境贫困,高考结束后,经高中老师介绍,她
在保定一家辅导机构做辅导员。贫困的家境丝毫没有影响乐观积极的她,小学、初中、高中在班里一直都名列前茅。各种奖状,证书贴满了墙壁。从
小学开始,王心仪就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家务,经常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王心仪的班主任曾这样评价她:“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
很大,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在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之前,王心仪曾写过一篇《感谢贫穷》的文章。她说:“感谢贫穷,你让我
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这篇文章看哭无数
人。对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朝理学家胡居仁家中贫穷。有人很为他担忧,他却说:“身已闰义,屋已闰书,大
处足矣,不必琐求。”在胡居仁的眼里,道义和书籍是“大处”,吃穿用度是“小处”。只要大处得到满足,其他细枝末节都不值一提。他博览群书
,尤其饱读儒家经典,在程朱理学的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一生远离官场,淡泊自处,过着俭朴的生活,所以才有“大处足”的境界。巴金老人在散
文《灯》里说过:“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人活着要吃米,但米并不是唯一的需要,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不同于物质富裕的生活样态,那就是精神
上的富足。读了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位记者去偏远山区采访,走进一户人
家,房屋破陋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物件。一位母亲正在给几岁的孩子煮方便面,记者关心地说:“方便面不能多吃。”母亲说:“不会多吃的
!今天他过生日才给他吃一次,平时哪里舍得?”看着孩子开心地吃着,母亲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他们生活很贫穷,但精神却很富有。以
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第三单元中,小说中的人们都陷入了各自的困境,
或为贫穷所困,或为腐朽所困,或为强敌所困,或为疾病所困……他们面对困境的选择也各有不同,有人乐观以对,有人忏悔弥补,有人守护尊严,
有人变害为利……他们不屈服于命运和环境,或主动作为,或奋起反抗。在现实生活中,屈原、陶渊明、苏轼、袁隆平、史铁生等人也都遇到各自的
困境,他们也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当我们深陷困境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困境,莫忘安贫乐
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何者让人念念不忘?是“一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死后唯有草席裹尸的颜回。
材料中讲颜回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一生不幸而凄惨,已让人唏嘘;对比“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精神态度更让人感叹。贫贱
不能移,是古来一直被人推崇的品质,生活清苦,不是不快乐的理由,颜回是能真正做到安贫乐道的人,也是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的人。他启示我们
:困境,莫忘安贫乐道。安贫乐道,何意?安于贫困乐于求道,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或者说,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
困恶劣环境。这是君子之为,是成事之关键。追溯历史,不羡陶朱猗顿之富,不改安贫之心,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邻的刘禹锡,挥
毫泼墨,远离尘嚣,笑回天下“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终究求得内心的大自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
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保持了心灵的安详和宁静,把清苦的生活过出了自在怡然,一成田园之风,传益后人。面对贫穷困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小人向往富贵可以不择手段,一旦困苦,惶恐不可终日,落魄又丧志,而真正的君子会安然于贫困,把苦难当磨炼,不变节,底气无损。困境,不忘
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理想精神。一个要志于成事的人是不会贪图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物质环境的艰苦的,自然也不会丧
失真心本性,不会缺少快乐。孔子强调安贫乐道,并不是鼓励世人非要居陋巷、食瓢饮以示清高,“居于富贵,安于富贵。居贫贱,安于贫贱”,他
的教诲重在一个“安”字,贫贱不戚戚,富贵不汲汲。颜回之所以得孔子赞赏,受世人尊敬,是他能够用高度的精神修养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当
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依然有着幸福感。《文子上仁》中讲“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身。”人的成长,离不开物质,更需
要丰厚的精神滋养。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一旦生活困窘、身处逆境,愿我们都能乐观以对,秉持安贫之心,拥有乐道的情怀,处贫能安,更能乐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写了大家熟知的颜回安贫乐道的故事,由此引出疑问:
第一个疑问——“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材料中的答案或许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由此形成第二个疑问——“当
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由此,不难看出,第二段话中后一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深入解读,在认为精神
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的不幸之后,才会探讨幸福感来源于何处。可见,题目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
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写作时,针对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去论述。1.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现实
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2.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3.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
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类似的观点。写作时注意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讨论幸
福的来源。立意:1.要做精神的丰盈者。2.安于贫穷才能乐于求道。3.豁达是一种可贵的胸怀。4.快乐离不开精神的给养。5.贫穷也是可
以快乐的。6.安贫乐道乃君子之风。7.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2.例文:感谢贫穷的一切相赠刚刚落地的婴孩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
的命运,但还不需要多久,原生家庭的状况将清晰地反映在她们身上,其中最直观的便是贫穷与富有。这无法选择的命运将影响他们的童年,甚至是
一生。人人都有富有的梦,但贫穷却占了大多数。当贫穷的人们埋怨上天的不公时,还有一部分人群选择了接受贫穷,并收下了他所馈赠的礼物,用
独一无二的财富换取一个超越开局的未来。贫穷赠予人百折不回的坚强。《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为了激励年轻人写出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句子虽轻描淡写,却勾勒出了一位在风雪中奔
波的少年,只为按时将书籍送还,读到更多的书。无论天寒地冻还是路程遥远,他一定锲而不舍地前进,无论几重困难,只为学习圣贤之理。是家贫
让他渴望用读书改变命运,是百折不回的坚强让他求学成功。贫穷赠予人刻苦向上的动力。最近,一位考上北大中文系的女生写下的文章走红网络,
因为她在感谢贫穷。尽管贫穷夺去了她的许多权利和拥有,但她并不因此沉沦于怨天尤人,而是将它变为自己积极上的动力,就像落入马路缝隙中的
草籽,抱着必胜的决心,用知识做自己的武器,冲破贫穷的樊笼,在生命的缝隙中开出绝美的花朵。她用青春和拉开了和大多数人的距离,她是命运
的馈赠者,她也是主动掌握着自己命运的成功者。贫穷赠与人快速生长的肥料。民间有俗谚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早早的就明白了生存的
艰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各项产业百废待兴,刚刚独立就在世界中风雨飘摇,是贫穷的激励,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期望,让尚在新生之
初的国家坚强的成长着,用加倍的汗水完成一项项的奇迹,用30年做到了西方国家300年的成就,是曾经的一贫如洗,换来了今天的富有强大。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会在暗中标上价格。贫穷会给人带来不可忽视的伤痛,在伤痛过后,努力之下会有值得的馈赠降临在生活中,激励着人们继
续走下去,直到拥有美好的那一天。贫穷并不是锁链,而是蝴蝶背上,那双需要挤压才能飞翔的翅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词是“感谢贫穷”,考生可以结合材料理解“感谢贫穷”的内涵,再进行立意作文。【审题】
首先概括材料。材料中的女孩身处贫困的生活中,没有放弃梦想,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很好地调整心态,勇于面对贫穷给她带来的困难,克服贫穷给
她带来的痛苦,在这样的生活中活出了精彩。不可否认,贫困的生活对一个人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甚至会导致一些人永远处于没有希望的境地
中。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贫穷的生活也更能使人在对抗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坚忍不拔的毅力,让人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从材料中女孩高考7
07的高分来看,她没有被贫穷的生活压倒,也没有在贫穷的生活中失去奋斗的方向。为此,我们可以引申出:贫穷也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贫穷能赋
予人生生不息的希望,贫穷能滋生永不低头的气量等。写作时要避免对“贫穷”大赞特赞,似乎贫穷就成功,这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也不能写成对
“贫穷”的战斗檄文,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宣传稿,这是对引|文部分的误读。理想的行文思路应该是能够从王心仪的文章出发,谈一谈“贫穷”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要注意辩证思考,但是更多的应该从正能量方向写作;也可以就“贫穷”应不应该感谢来立论,其实感谢的不是“贫穷”
,而应该是"贫穷”给予人的磨练。参考立意:贫穷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感谢贫穷是对生活的态度,非赞美贫穷。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感谢贫穷的一切相赠”。然后开篇用一段富含哲理的话引出“贫穷”这一话题。正文部分从“贫穷
赠予人百折不回的坚强”“贫穷赠予人刻苦向上的动力”“贫穷赠与人快速生长的肥料”三个角度分析“贫穷”之于人的意义。结尾部分收束全篇,
展现“贫穷”的意义。素材:1. 《感谢贫穷》提笔时,我是有些许犹豫的。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讲起这个关于我自己、关于贫穷、以及关于希望的
故事。我出生在河北枣强县枣强镇新村。枣强县是河北省贫困县,人均收入极低。我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读于枣强小学,小弟弟还在上幼
儿园。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着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微薄的收入。王心仪的家小孩子的世界,本没那么多担忧与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贫穷与生
活的真相,是在八岁那年。那年姥姥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平静的生活如向湖面投了颗石子一般,突然被击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乱,却难以从拮据
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姥姥辛苦了一生,却未换来一日的闲暇,病床上的
她仍然记挂着牲畜与庄稼。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姥姥的离世,让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贫穷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钱也未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经济的窘
境的确将一家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清楚的记得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母亲无声又无助的泪水,我也开始明白:谈钱世俗吗?不,并不是的,它给予了
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让我们能尽全力去留住那些珍爱的人和物。而这些亦让敏感的我意识到:生活,才刚刚揭开她的面纱。我和小我一岁的弟
弟相继踏上了求学路,又给家中添了不少经济负担。母亲由于身体原因,更因为无人料理的农活及生活难以自理的外公,而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
亲一人打工养家糊口。父亲工作不稳定,工资又少的可怜,一家人的日常花销都要靠母亲精打细算,才勉强让收支相抵。外公与妈妈一年的医药费也
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姥姥生病时家里又欠下了不少债,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钱。亲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会把一些旧衣服拿到我家。
有些还能穿的衣服经母亲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她常说,穿衣裳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母亲现在仍
穿着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听话,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不过,班上免不了有几个同学嘲笑我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
搭配。记得初一一个男生很过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我哭着回家给妈妈说,她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
事就好。”是的,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内里的自我,不睬他也罢。人生的路毕竟不是走给别人看的
。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话我也记到现在。王心仪的小弟弟除了衣着,上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低年级可以在村里上,但升到三
年级,就只能去乡里的学校。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弟弟只能坐前面的梁上,两条腿翘起来。别人眼中近乎是“演杂技”的样子,竟让
弟弟坚持了三年。当时到乡里的路破的不成样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来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还会积很多水。可妈妈每天接送,从不误时。其
实本可以让我们寄宿在学校,一周接送一次,但乡里学校的伙食实在很贵,妈妈又心疼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却苦了体弱的自己。有时候免不了要让我
们下车跑一会儿。于是,每天上学跑上一公里就成为了我和弟弟的锻炼方式。记得一次下大雪,雪积了有一尺厚,车子出不了门,妈妈裹着棉袄,顶
着风,走到学校来接我们,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母亲的脸上。但我和弟弟兴奋的不得了,一边玩雪,一边和妈妈说着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时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
好与阳光。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
穷。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了更美好的世界。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
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时偷偷玩水;我
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作伴,爬上屋后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果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
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
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
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
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母亲早早地教我开始背诗算数,以至于我一岁时就能够背下很多唐诗。她让我比别人早上一年学,并不是因为自己
的攀比心理,而是她盼望着我更早地摆脱蒙昧与无知。满壁奖状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霾,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贫
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的相信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
子埋在土里后要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撒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
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当我们从一开始便遇到阻碍与坎坷,当命
运看似在刁难自己,不要怀疑,她只是想让你茁壮成长。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旅程,有的直达彼岸,有的蜿蜒曲折,艰难前行。“富”不代表心灵
高贵,“穷”不代表精神贫瘠。不是所有的富贵都是幸运,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那么可恨。无论家境如何,只要心怀梦想,顽强拼搏都可以培养出懂得
感恩,自立自强,成绩优异的好孩子。2. 感谢贫穷是对生活的态度,并非赞美贫穷经由生活沉淀和思考的肺腑之言,更容易击中内心深处的最柔
软的弦。“人生的路不是走给人看的”“幸福是极力拥抱,自己看到的美好与阳光”“尽管贫穷刺伤了我的自尊,但仍想说:谢谢你!”“我不相信
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读完这篇文章,在赞叹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文笔同时,更为她在贫困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不已。生
活不易,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积极向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王心仪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回答。由此来看,值得感谢、应该赞美的不是贫
穷,而是那种热爱生活、勇于奋斗的态度,是在人生过程中收获的宝贵成长。命运给予每一个人的馈赠千差万别。对生活抱以什么样的态度,就能够
收获怎样的果实。在现实与诱惑面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古人留下的风范;承受着身体痛苦与折磨,用思考拓展宇宙的边界,这是科学
家的执着与伟大;永远无法预测人生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但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过好每一天,这是影视剧呈现的道理。的确,阳光的投射不会是均
匀分布,比如出生的家庭无法选择,再比如运气好坏也无法左右。但即便如此,18岁的王心仪仍以积极心态面对成长之路上的风雨和阴霾,由此构
成一份独一无二的生活理解,更从中收获内心的平和与改变命运的力量。贫穷绝非成功的条件,而且往往会让人在成功之路上付出更多努力。被贫穷
阻断了发展之路者,更不在少数。不过,也正像老话所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份努力绝不会白费。风吹日晒,成就果实的甜美。生活也是
如此,每一份磨练都会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宽度,而不被困境打败,更能成就精神的高地。《老人与海》里面的渔夫忍着饥饿和伤痛搏斗,虽然最终捞
回来的是一副鱼骨架,但依然可以自豪的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世界杯期间,喝着混水牛奶成长为顶级射手的卢卡库告诉我们,
“生活不会无视你的努力”。对于不少像王心仪这样,在逆境中成长的人来说,物质的匮乏并没有消磨掉意志,困顿坎坷也没能阻挡前进的脚步,反
而更加执着地相信奋斗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感谢贫穷”背后,是战胜贫穷、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正因如此,如果把“感谢贫穷
”误解为“赞美贫穷”,忽视背后复杂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体验,难免会陷入片面。当然,感谢贫穷,不代表掩盖、忽视不公平的存在,这既是文章带
来的多元思考,也是当下讨论的共识。从“大凉山格斗孤儿”的争议,到“工地收北大通知书”的新闻,再到如今考入北大“感谢贫穷”的刷屏,贫
寒中的奋斗之路,让人们看到执着的希望,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才能让更多孩子走出贫困,拥有直面生活的勇气、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罗曼·罗
兰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值得庆幸的是,贫困中没有迷失自我的王心仪,通过努
力改变了命运,未来难免仍有诸多不期而遇的困难,但那一份乐观向上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成长的礼物。当前,国家也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
力以赴,为更多贫困孩子搭建成长的舞台、畅通向上的渠道。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一条不变的真理是:梦想成真,最终靠的还是每一个人的奋斗和
努力。这正是:无论顺境逆境,奋斗才是唯一。【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
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
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
,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3.例文:物质与精神齐飞,温
饱与灿烂一色两位人类学家看到了火对人类发展的实用功能,而数学家托姆看到了抽象的形状之美,灿烂多姿之美。其实,火之功岂能一言以蔽之?
如果固执一端而排斥另一方,便是盲人摸象之论。对此,笔者认为,惟有物质与精神齐飞,温饱与灿烂一色,才是火种对人类的终极意义。诚然,物
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
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但是,正如巴金先生所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们的生活因为有物质保障而远离饥寒,但我们
的生活如果有了精神追求定会增光添彩。穆罕默德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诚如斯言,人生就像天平,一边是物
质,一边是精神,首先你得有物质,让你能够活下去,但当物质足够多时,思想与精神的充盈便显得格外重要,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人
生不止只有眼下的温饱,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充满生机,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肉体的温
饱是生存,精神的灿烂是价值,是人存世的意义,因为精神是永恒的。陶铸曾有言:“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有了充实的精神
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生活处处都是美,作为美的发现者,我们不仅要面包,也需要水仙,它让我们获得存
活之外的丰富意义,有奋斗,有泪水,更有美丽。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追求灿烂更会书写出我们有意
义、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物质与精神之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愿生活不止有眼下的苟且,还
有远方的灿烂;愿物质与精神齐飞,温饱与灿烂一色!【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的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引述
胡居仁的话,通过“大处足”的观点,第二则材料,通过引述巴金的话,进一步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两则材料的共性都在强调精神追求要比物质
追求更重要。第一则材料中胡居仁的观点启示我们:精神上的追求是“大处”,物质上的追求是“小处”,和物质生活的富裕样态相比,我们更应该
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巴金的话中,“米”指代的就是物质需求,而“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启示我们:在今天竞争的社会里,难免人心浮躁、物欲横
流,如何在冷静中自省自律,固本守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呢?人生的意义不只在物质层面的满足,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丰富,
或者说,要摒弃过多的物质追求,重视精神世界的构建。在写作中,需要厘清“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概念,理清二者的关系,把握精神世界
的构建对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写作时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表明观点:在物质大为丰足的当代社会,我们不应为物质所拘泥
,成为物质的奴隶,而应追求精神的富足。接下来先以问题引出:那么何为要“追求精神的富足”呢?接着回答这个问题:精神的富足又给予他从容
应对人生困境的自信,使他能够超脱于现实的困厄。人之一世,匆匆不过几十载,人生的意义何在?不应该是物质追求,应该是精神追求,所以,精
神上的富足才是人们毕生应该追求的境界。最后再次表明观点:摒弃现世的浮躁,摆脱物欲的束缚,用花香取代铜臭,静心读书、学习、生活,充实
内在精神,收获人生的馨香。立意:1.不囿于物质,追求精神富足。2.物质与精神齐飞。3.物质是燃料,精神是火光。4.略【详解】本题考
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则记者采访新闻,这则可以引发人们多重思考,如扶贫、母爱、温暖的问题,甚至
有“何不食肉糜”争论,具有发散性,但材料最后一句评论“虽然他们生活很贫穷,但精神却很富有”对这则新闻进行了收束,所以“物质与精神”
的关系才是本次作文写作的中心,如果偏离这个中心,写成“扶贫、母爱、温暖”则为审题不当,应视为偏题。在写“物质与精神”时,还需进行二
级审题,即即使在物质贫穷时我们也要葆有精神乐观的态度,要能创造、享有精神的富足。但反多来说我们要有精神的富有就必须坚守物质贫穷,则
为错误的观点。故物质贫穷只是前提,而不是目的,精神的富有才是目的,因而两者相比,重点应落实在精神的富有上,而不是物质的贫穷上。提示
语提醒考生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什么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强调“感悟和思考”的独特性,要“我手写我心”。行文构思上,可
以先概述材料,以材料为由头,引出“物质与精神”的话题;接着对二者的内涵和关系进行阐述,然后分别从“物质”“精神”之于人的意义角度进
行阐释;最后联系当下,指出当代青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葆有精神的富足。立意:1.物质贫穷不能阻挡精神富足。2.物质给予生活,精神给
予幸福。3.莳精神于物质沃土,长信仰指引生活。5.例文:当我们深陷困境的时候人生在世,当我们深陷困境的时候,就应当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同样面对落花,悲观者会与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心生共鸣,乐观者却会对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诗句心生敬意。面对困境,应该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应该相信自己,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总会获得成功的,
正如陆游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乐观的心态,可使你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化不可能为可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只要
有乐观的心态,任何的不如意都会随着你乐观的心态而消释。深陷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要有十足的自信。海伦·凯勒双目失明,身陷人生困境
,她流泪,自怨过,消沉过。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她拥有了十足的自信。她乐观地看待世界,感恩上苍赐予自己的一切。她从这无一丝光亮的深渊
中,伸出双手。无论道路多么险阻,小小的臂膀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自信的鼓舞下,她写成了享誉世界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十足
的自信,乐观的心态,使海伦·凯勒从困境中走向了成功。 深陷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要有克服磨难的勇气。当史铁生坐在轮椅上,他开始自
暴自弃,整天郁郁寡欢。他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变得脾气古怪。后来经过心灵的一番沉静,他汲取了克服磨难的勇气,变得乐观起来
。行走于地坛的史铁生,他拥有克服磨难的勇气,是乐观、坚强的。起初,坐上轮椅,他怀念可以奔跑的日子;得了褥疮,怀念坐轮椅的安逸;后来
有了尿毒症,他又怀念得褥疮的日子。他凭借着克服磨难的勇气,凭借着乐观的心态,重新摆正自我,从歧路回归正途,走出困境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 深陷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爱迪生为寻找理想的灯丝,试验了成千种材料,最后获得了成功。在探索的过程中,爱迪
生坚持不懈,乐观地看待失败,坚信理想的材料一定会找到。正是靠着坚持不懈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爱迪生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使自己在科学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然,又有多少人看见了半杯水还能欣慰地说道“真好,还有半杯”呢?写下了《夜莺》的作家王尔德,本是贵族,
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当他不幸入狱时,却完全消沉了。不但他的身体被囚禁,桎梏的心也让他从此颓废,再无佳作问世,就像笼中的夜莺,已
困于心,衡于虑了。缺少乐观心态,将使我们的人生充满黑暗,了无生机。 因此,当你面对人生的困境时,做一个生活的智者吧,不要消沉,不要悲观,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需要十足的自信,我们需要克服磨难的勇气,我们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朋友,勇敢面对人生的困境,让我们保持乐观心态,走出阴霾,去创造人生的辉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小说人物,他们“面对困境”时有不同的选择,让我们想到在困苦磨难的生活中,大卫·科波菲尔显示出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死存亡的情境中圣地亚哥展现出不屈不挠的勇于抗争的硬汉精神。第二部分提到现实生活中的古圣先贤,在“各自的困境”中做出了思想与行动上的正确选择,让我们联想到,屈原在世俗的濯淖污泥中显示出品格的高洁,陶渊明在黑暗的政治氛围中活出了灵魂的飘逸,苏轼在政治的漩涡中显示出人生应有的豁达豪迈。题目要求考生从这些人面对困境所受启示,表达自己在困境时的人生思考。由此看来,面对困境,我们可以选择乐观面对,可以选择迎接挑战,可以选择永不屈服,守护尊严,可以选择变害为利,扭转困局……因此要不屈服于命运和环境,或勇敢面对,或积极抗争,或自信进取,或达观正视,当身处困境时要积极应对,我们无法改变外界,但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态和行动。用乐观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用积极果敢的行动去改变现状,脱离困境,这样才不会被境遇所羁绊,才能活出精彩的理想人生。行文构思时,由材料分析历史上的名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表现出的是乐观、勇敢、自信,始终对人生葆有一种美好的期许,因此面对困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一是困境对人的客观影响,二是人在困境中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如何应对生活的考验。最后总结全文,当外界环境变得恶劣时,不要陷入焦虑悲观的情绪,要自信、勇敢、坚持不懈,拥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才是生活的大智慧。立意:1.直面困境,永不言弃。2.困境不能束缚你的心灵。3.乐观面对人生,走出人生困境。4.不屈服于困境,做命运的主人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