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 朱光潜
2023-10-17 | 阅:  转:  |  分享 
  
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朱光潜)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朱光潜的《谈美》中提到三类不同的人对一颗古树的不同看法。如果是
商人,会注重古树的价格与所能获取的利益;如果是植物学家,会测量古树的各种数值,得出标准结论;但如果是艺术家,则会心无旁骛地欣赏其艺
术性。三种态度体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观,商人看重的是实用,植物学家注重科学,艺术家则更看重审美。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振华中学
将举办以“思维·审美·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光潜《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
种人生观:一种是“观戏人生”,“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一种是“演戏人生”,“把自己放在前台,与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在一起‘玩把
戏’”。朱光潜主张选择观戏人生,用静穆观照人生的精神,体现“超世观世”的人生观;而鲁迅认为,“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丈
夫当持“匹夫”之责,怎可以讲“静穆”“超脱”?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
径走》一文中指出,“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一个人要有大成就,就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如果以当
下流行语来概括朱光潜先生的话,就是要“挑战不可能”。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成功之人,却并非“挑战不可能”,而是“扬长避短”,如著
名的“孙膑赛马”的故事,再如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少胜多,李左车赞其善于“以长击短”,等等。作为新时代的逐梦青年,你如何看待“挑战不
可能”和“扬长避短”?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学家朱光潜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到什么,
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
,最后词作达到精妙境界。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里说:“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
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缺陷与创
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三个人看待古松的方式,对应三种态度。这三种态
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一种态度是实用的态度。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有益,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有害,哪些人和物对于我的生活无关痛痒。我
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向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在木商看来,事物的意义大都源于“有用”“利益”,能为我所用,
我能从中获取多少利益。第二种态度是科学的态度。植物学家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实用,他更注重客观、理性、抽象的思考,测量古树的各种数值,分
析这棵古松与其他松树的异同。第三种态度是审美的态度。画家看古松,他把全部精神都关注在古松本身上面,他把古松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从而发
现它的美,它的艺术性。他不计较实用,也不推求关系,偏重直觉感受。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
为最高目的。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然而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即为大用。科学家的目的虽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
有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从实用的观点看,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美呢?因为人性
本是多方的,需求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兼具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征文
,征文主题是“思维·审美·成长”,其中“思维”体现对材料中三种人生态度的看法;“审美”侧重从美的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在实用和科学之外
具备审美能力;“成长”则是从材料中得到有益的启迪。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写作时不需要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因为三种人生态度只是立场、
角度不同,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我们主张在实用和科学之外要学会欣赏美,因为懂得美,精神才饱满充实,人格才是健全的。这样的“思维”也正是
完成了主题的要求,并且“成长”也体现在知识之外的审美能力的提升。立意:1.实用和科学固然可贵,审美更需培养。2.以欣赏美的态度对待
生活,才是真的成长。3.无用之用,即为大用。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提到了两种
人生观。一种是“演戏人生”,它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前台,与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在一起‘玩把戏’”,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亲自参与
其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设;尤其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参与演戏不仅仅是一种作为,更是匹夫的责任,这是一种精英
意识。另一种是“观戏人生”,“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能“坐在路边鼓掌”,欣赏他人的人生,以旁观
者的角色看待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设。但观戏人生又不是作为纯粹的旁观者“观看”人生,而是以一种静穆的方式“观照”人生,以一种乐观自达
、安静庄严的态度看待人生,其精神层面可达到“超世观世”,这种人生观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向上的。这两种人生观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写作
时只要紧紧围绕两种人生观谈看法即可,可以通过比较选择其中一种人生观,也可以辩证谈两种人生观的联系。写作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从“观戏人生”“演戏人生”的内涵,二者的辩证联系,为何要“观戏”“演戏”,如何“观戏”“演戏”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行文构思上,可
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感动中国人物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过程中挺身而出、担当责任的人物事例,以此来论证“演戏人生”的重要性。也可以列举庄子避世“眼冷心热”看世界、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举世
皆醉唯我独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等事例,论证“观戏人生”的意义,从而论证人生路上,应兼具“出世”和“入世”的人生观
。立意:1.以超世之智,担入世之责。2.超世观世,成就自我。3.少年不负青山业,积极入世谋复兴。4.出世入世,践行人生。3.略【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朱光潜认为人要想要有大成就,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也就是“
挑战不可能”。我们需要思考他为何这样说,“挑战不可能”的意义在哪里。可从如下方面思考:“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需要克服困难,而
且需要坚持和毅力,要勇往直前,这样的精神是人立世的根本。人生本就荆棘丛生,哪儿会时时平坦?此外,人本身有惰性,常常想要做容易的事,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是要去除这种惰性,才能不断拓展路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克服困难的过程
中锻炼了精神品质,还能增长才能,何乐而不为?“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需要奋斗的精神,而奋斗是民族、国家生命力的表现,倘若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不努力奋斗,必将走向灭亡……材料又提出另外一种对立的观点——“扬长避短”,除了材料中列举的事例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一个与“
短板理论”相对的“长板理论”,长板决定一个人的上限和高度,应该发扬自己的长板或优势;与其花大量时间去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还不如发
挥自己的长处,将优势打造成一把利剑。一般情况下,“短”可能与自身的先天因素有关,有些“短”并不是靠努力就能弥补的;现代社会节奏飞快
,没有那么长时间等着你慢慢补“短”,因此快速找到自己的长处,并善加利用,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学生需要注意,这两种观点都是正向价值论
,各有道理,因此在否定另外一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述的准确和分寸。此外,像这种貌似对立的观点,我们也能找到他们的“统一”之处,比如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需要“挑战不可能”,而在另一个阶段则需要“扬长避短”。总之,我们要找到二者平衡的“点”,从而全面思考、辩证分析。立
意:1. 逐梦之路,就是挑战之路,要敢于“挑战不可能”。2. 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实现梦想。3. 既需要在“挑战不可能”中磨炼意志,
也需要有“扬长避短”的智慧。4.例文:以努力的汗水,浇灌兴趣之花功力深厚如朱光潜老前辈,如果仅凭兴趣,信笔而写,不辅之以苦功夫,尚
且不能臻于诗词之至境;根基浅薄如我辈,在求学业、做事业时,如果仅凭一时之兴趣,随意而为,将会如何?我想,可能更难以成功。因此,我们
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之花,千万要用努力的汗水去浇灌它,以收获成功的果实。必须承认,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的人,是幸运的,兴趣是成功的原动
力,是成功的先导。有多少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不知道己之兴趣之所在,结果,事业没有动力,人生没有方向。而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有机
会、有条件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的人,往往让自己的奋斗过程,既激情满满,又幸福满满。就像梅西,热爱足球,致力于足球,这对足球的兴趣,给
他以动力,赋予他激情,同时也让他享受足球,在绿茵场上收获幸福。兴趣如花,花开明媚,花香四溢,让人为之而心潮澎湃,为之而心魂迷醉。但
是,花朵娇艳,花朵也脆弱,最是好物留不住,其中之一就是花辞树。兴趣的花朵,如果没有努力的汗水来浇灌,即使不凋零,最终只能成为枝头上
的失去了水分和馨香的干花枯朵。总有人,在兴趣来时,表现惊艳,最终却因未付出努力,而浪费天资,比如某神童少年, 13岁读大学,17岁
时考上硕博连读,20岁却从中科院辍学回家。天资如此聪颖,却没有辅之以刻苦努力,最终未能收获成功的果实,成了又一个方仲永,令人叹惋。
只有用努力的汗水,时时浇灌兴趣之花,它才能茁壮成长,结出成功的果实。篮球巨星科比,对篮球无比热爱,但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凭兴趣,还凭借
其看过无数个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这样的努力。钢琴演奏家朗朗,自幼对钢琴有兴趣,但是,他回顾练琴经历时,也曾用“悲惨”二字来描述其辛苦。
即使兴趣如他们那样之浓烈,即使天赋如他们那样之高,尚且努力如许,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兴趣之名,行偷懒之实?设想,如果科比没有日复一日的
努力,或许只能沦为一个街头篮球手;如果朗朗没有年复一年的努力,或许只能在自己家客厅弹琴解闷。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他们才投入如
此之深,用心如此之专,努力如此之刻苦。但是,这不正说明,兴趣与努力,彼此不可分离吗?莫因懒惰辜负了兴趣。所以,当兴趣来临时,抓住它
,培养它;但别忘了,还要用汗水去浇灌它。要借兴趣馨香的吸引,开启努力模式;要用努力的汗水,浇灌兴趣的花朵。【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
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写的是朱光潜练习作诗填词的经历。材料中朱光潜最初填词时,是兴趣使然,虽自觉不错,但
在朋友那里碰了壁,朋友点评他的作品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后来的作品才有了境界。通观整则材
料,故事的前后形成对比。通过以果溯因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创作时既需要兴趣,也需要“下力”,不能取巧的结论。填词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另外,在本则材料中,朱光潜面对友人的批评时,勇于接受,最终取得成功。考生若从这个角度出发,写要勇于接纳意见,要勇于改变自我,也可以
。在写作时,如果选择第一个角度,应重点分析兴趣、下力和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单纯谈兴趣或下力。行文过程中,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先
认定兴趣对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然后,强调仅止步于兴趣还不行,还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需要下苦功夫。接下来,可以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兴
趣是努力的先导,努力能让人把兴趣变成本领,兴趣加上努力,才能让一个人走向成功。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则可以把论点定为勇于接受别人的意
见能让一个人走向成功。可以先从材料引入,然后正反对比论证接受别人意见的必要性,此处可以进行举例论证,正面事例有毛泽东称罗元贞为“一
字师”让《长征》这首诗语言更有韵味、王宝强去领“金扫帚”最烂导演奖促进了自身成长等,反面事例有周厉王止谤而亡国等。接下来,可以分析
如何正确接纳别人的意见:要包容异质声音,要有辨别能力。立意:1.以兴趣为先导,以努力为基石。2.不以苦功夫为基础的兴趣是轻飘飘的。
3.勇于接纳意见,乐于改变自己。5.例文:正视缺陷,去探索去创造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们的信中曾说,“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在《无
言之美》里,朱光潜先生又进一步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作为美学大师的朱光潜先生对人生悲剧的看法,可谓新颖深刻,启人深思!悲
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面对这人生的悲剧,许多人“悲观厌世”,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给人留下无尽唏嘘!但在朱光潜先
生看来,悲剧并不悲,人生恰恰因为悲剧的存在,才让人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由此可见,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让世界充满不
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充分发挥主体性、去不断探索、积极创造的“可能性”!有了这创造的“主体性”,人便会“知其不可而
为之”,尽力弥补人生的悲剧,绽放生命的光彩。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君不见,维新志士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慷慨赴死,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生命绝唱;君不见,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
长张桂梅“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古往今来,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在面对人生悲剧之时,充分发挥其
创造主体性,“知其不可而为之”,让生命绽放出了最璀璨的光芒!有了这创造的“主体性”,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力完善世界的缺陷,
展现世界的美好。当下,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人类又一次
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世界如此之缺陷,却也给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创造主体性的舞台:李兰娟等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研制出
新冠疫苗,让肆虐人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渐趋稳定;面对阿富汗战争、俄乌冲突,中国等国积极斡旋,让人类看到了和平的曙光……面对世界的缺陷
,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让这个有着缺陷的世界,慢慢走向美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处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创造主体性,
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人生虽然有悲剧,世界虽然有缺陷,
但正因如此,人生才有不断创造的可能,世界才有不断探索的可能。人生因悲剧而美丽,世界因缺陷而完美!就让我们勇敢去探索去创造吧!【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朱光潜先生给出了
具体的解释,世界的美满是因为“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在此,考生可以思考: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要
的那个样子,我们无须任何的努力便可轻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世界的单调乏味,人生的了无意义,昨天、今天、明天
的毫无区别……如此,作为有着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体性又将如何彰显?反之,如果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处处存在着缺陷,人所想要的
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作为主体性的人之价值就会彰显出来。由此可见,残缺,让世界充满不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创造的“可能性”。由此可知,缺陷,往往是相对于完美而言的,而要达到完美,则需要创造;创造,首先需要认识到缺陷,又不讳饰缺陷;认识到缺陷,并尝试弥补缺陷,才能进步,才能创造,才能臻于完美;缺陷是不足,是无奈,但它为创造提供了灵感,抑或缘起。行文构思时,可以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即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完美与缺陷往往共存,而原因正是缺陷促使我们不断创造,永远拥有向完美进发、不断创造的勇气;然后列举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例子论证世界因缺陷而美丽,以及他们身上具备的创造精神。最后结合现实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说明缺陷意味着更多可能,以及缺陷是我们不断向上的动力,为了追求完美,我们不断努力创造,才有了日臻完善的品格和不断完美的世界。最后则可引发呼吁,让我们正视缺陷,树立起理想中的完美,并为之不懈努力创造。立意:1.缺陷之完美,就在于拥有不断探索创造的一切可能。2.勇于创造,悦纳缺陷。3.适应未满之小满的缺陷,积极探索创造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