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将City walk从旅行方式变为旅游产品?

 婷指的风景 2023-10-17 发布于上海

有网友说:“生活不是为了赶路,是为了感受路。”

为了这份感受,City walk成为了最火的旅行方式、时尚生活的代名词。

作者摄于布达佩斯

外地游客不再走马观花挤景点,本地人也不再把周末时光只花在公园和购物中心。或漫无目的或有主题目标的探索城市的角落,感受人间烟火,每一次转角可能出现的惊喜,成了这种生活方式最大的魅力。

作者摄于布达佩斯

于是,各大城市自觉迎来了新机遇。热门商区可以疏压,冷门的街巷可以通过城市更新,创造更多人文景观或者小众业态吸引热衷于新奇特的City walk人群。一时间,建筑立面修复、景观装置设计、口袋公园规划、老旧街区改造又再次被推到了各区各街道的案头重点。

作者摄于布达佩斯

我也因此受到了许多城市规划、旅游部门的邀约,希望我为他们量身定制城市有机更新的策划方案。但在交流中, 我发现大家的关注点始终围绕着“治标而非治本”的问题。

几十年的城镇化之路,我们总是在围绕着硬件建设、设施打造不停起舞。鲜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软性建设”的重要性。City walk的火热,对激活衰退的老城活力、挽救日益低迷的线下实体经济注入了强心剂,但应对他可能带来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源泉,我们所需要做的绝不应该是掀起新一轮的重建设、重投入。

作者摄于伦敦

住建、规资、文旅等相关部门,应该联合思考:如何让城市更适合漫步?如何将漫步本身变成可售卖的旅游产品?

City walk在国内爆火后,有许多报道提及其最初起源于英国伦敦的“London Walks”(伦敦漫步),且上海已经出现效仿“London Walks”推出城市漫游线路的旅行社。大家想要学习效仿,尽力抓住热潮的心值得鼓励,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伦敦之所以能将City walk发展成为几十年经久不衰的旅游产品,形成完成的产业链,其底层逻辑是伦敦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视其步行空间的打造,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策略。

“健康街道”打造

奠定City walk发展的基础

01

为应对人口和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打造街道有活力、交通有效率、空间有魅力的宜居城市,伦敦率先发布了健康街道宣言,即《伦敦健康街道——优先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打造健康城市》(Healthy Streetsfor London: Prioritising Walking, Cycling andPublic Transport to Create a Healthy City)。规划中提出了健康街道方法,构建了战略措施、规划设计和监测评估的完整闭环系统,以“健康”为核心理念,全面优化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健康街道方法关注人在街道上的感知体验,以定性定量相结合为原则,设计了10项评估指标,提供了《健康街道使用指南》《健康街道满意度调查》、健康街道交互式设计评分表等评估工具。依托大伦敦市政府的交通数据监测体系,由6家非政府组织组成第三方机构,发布健康街道年度排行榜,实现对各行政区健康街道的实施监督。

图源:《Healthy Streets for London》

这十项指标分别为:乐于步行和骑行;感觉友好;松弛感;安全感;易于过街;空气质量好;街道噪音在可接受范围内;有充足的游憩场所(设施);便于观光赏景;绿色遮阳设施。

图源:《Healthy Streets for London》

为引导健康的出行方式,实现“至2041年80%的城市出行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承担”的目标,伦敦相继出台了各项公共政策以及健康街道建设的绩效考核指标、公众参与的评价标准。2019年,伦敦成立非政府组织,每年对各区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公示。2021年,大伦敦政府实现了对每条街道的自动化评价,反映年度街道空间健康建设水平。

实际上,近年来健康建成环境评价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国际城市。在健康街道评价的基础上,由交通环境空间拓展至社区空间、邻里空间,成为发展都市旅游,提高游客和本地市民幸福生活指数的坚实基础。

我在伦敦居住的日子里,无论在Notting Hill(诺丁山)还是Shoreditch(肖尔迪奇),最爱的便是步行探索这座城市时,偶然遇见的五彩斑斓的人行道。这些遍布在伦敦各个角落的经由设计的人行道,为整座城市提升了步行的乐趣,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氛围。

作者拍摄于伦敦

学习借鉴伦敦的策略,我们不难发现,想要接住citywalk的流量红利,首先要做的其实是城市“软装”。 将策展的理念和手法从室内空间运用到城市街道,做好:

上图为成都温江区统一食品厂临街围墙改造后效果图/睿途作品

反之,如果只重视都市旅游中节点的打造,而忽略了citywalk的基底是步行空间的舒适性和松弛感,那就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比如上海热门的citywalk路线——百年愚园路,有众多网红咖啡馆、买手店和打卡拍照的节点,政府也下足功夫联动各类商业机构、公益组织,做了“愚园路历史名人墙”、故事商店等节点,但是,当原本局促的人行道被钢铁垃圾(共享单车)所占领,人们相互走过都必须要侧身碰撞才能通过时,我们的发展策略是否“舍本逐末”呢?

作者拍摄愚园路实景

完善且富有内涵的

城市解说系统

02

City walk要真正成为感知城市历史、文化、生活气息的途径和旅游产品,解说系统是重要的一环。城市,就是一个活态化的博物馆。因此,他和所有静态的、室内博物馆一样,需要一套完整的解说系统,才能让市民读懂她、以她为荣,让游客了解她、爱上他。  

图源:解放日报

2017年5月,上海首次提出“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是有温度的”。2018 年,政府正式启动“建筑可阅读”工作,由市文旅局主导推进。从6个中心城区逐步向16个区推进:一方面让更多经过修缮的老建筑对外开放,允许市民免费进入参观;另一方面为老建筑设计“介绍二维码”,即可用手机扫码,通过中英文导览、语音介绍、视频播放、VR互动等方式,阅读建筑背后的故事。至 2022 年初,开放参观的建筑数量从近百处增至1056 处,二维码数量从400余处增至2957处。

图源:乐游上海

与景区和博物馆专业导游词和解说员不一样,上海“建筑可阅读”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全民互动。开展“五个民”活动,即“全民评”(线上征集市民对的建言)、“全民讲”(邀请市民创作与上海老房相关的音频故事,逐步建立建筑故事数据库。参与活动者年龄最小的仅4岁,最大的80岁。)、“全民拍”(通过微信平台向市民征集上海建筑的摄影作品,挖掘上海建筑蕴含的动人故事,逐步建立建筑图片数据库)、“全民游”(联动线下建筑与线上话题,由此产生了多条网红建筑打卡路线)、“全民创(举办“建筑可阅读”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市民从建筑的“参观者”“阅读者”,逐步转变为建筑的“守护者”“解读者”,最终成为活化和振兴历史街区的“推动者”。

同时,上海市政府从资源整合、顶层设计着手,推动“建筑可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包含:

资讯来源:2022版《上海手册》第五章文化篇

图源:乐游上海

专业的线路研发和

向导社群培育

03

在citywalk的起源地伦敦,有多家专业经营“城市漫步”的专业机构。其中, London Walks是英国和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城市步行旅游公司。他们每周都会精心制作100多条步行线路。

图源:www.londonwalks.com

打开其官网主页,每日安排的各种主题的漫步线路出现在首页醒目位置:由音乐家兼导游的”披头士摇滚音乐”漫步;由摄影家带领的“城市摄影”漫步;由专业医生讲解的“医疗伦敦”漫步,由知名剧团演员带领的“莎士比亚在伦敦”漫步,由律师担任讲解的“法律伦敦”漫步 ,由历史学家带领的“伦敦教堂”漫步,承载艺术历史的“老酒吧”漫步……粗略统计,各种主题的漫步线路多达20余条,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几乎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主题线路。这些伦敦漫步线路的价格也很透明:成人价格15-20欧元,加一名同伴10欧元,孩子5欧元。

图源:www.londonwalks.com

以摇滚音乐漫步为例,专门的乐队/作曲家导游将带游客前往披头士乐队、亨德尔、鲍伊、平克·弗洛伊德、鲍勃·迪伦和奇想乐队的伦敦栖息地。向导将带领游客参观他们生活、工作、玩耍的地方,探索伦敦这座城市如何塑造出他们的作品。

图源:www.londonwalks.com

伦敦摄影之旅则由专业摄影师、杂志编辑兼 Blue Badge 指南 Marc Zakian 带领,引导游客在世界上最上镜的城市之一了解摄影技巧。路线以小团体的形式开展,(不超过6人),每个人都会得到单独的指导。拍摄对象包含人、风景和建筑物,路线包含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圣詹姆斯公园、特拉法加广场、考文特花园等。整个过程历时约3小时。

图源:摄影博主@一只澄

London Walks还针对同一个城区或者街区开发不同的City walk产品。例如金融城,开发了探索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学漫步、以虚拟科技探索城市地下宝藏的考古漫步、通过宫廷和小巷揭开伦敦千年历史的“秘密伦敦”漫步、探寻莎士比亚和查尔斯·狄更斯足迹的文学漫步、揭秘伦敦如何致富的金融主题漫步。

图源:摄影博主@一只澄

这些丰富多元,或娱乐猎奇、或主题研学的路线满足了不同消费者探索伦敦这座城市多元文化的诉求,使城市漫步不再是一种旅行方式,而是一个有可观盈利空间且具备较高复购率的旅游产品。

此外,城市漫步也并不局限于城市街道,还可以向上发生、立体而行。如俄罗斯圣彼得堡就开发过一款Rooftop walk(屋顶漫步),组织者拿着一串钥匙,打开线路起点处房子的大门,带着参与的游客攀上房顶,为大家讲解周围的建筑和城市文化历史,最后还能一起欣赏日落。令人称奇的是,游客们途中经过的十多幢房子的屋顶全部连在一起,整个行程都在城市的屋顶漫步,充满挑战性和新奇感。

荷兰的鹿特丹也曾开发了不同主题屋顶漫步路线,它们串联着创新、可持续和创意的屋顶项目,除了壮观的景色之外,这里还向游客展示:什么才是城市的美好未来。2020年,我在主持编制《重庆市渝中区“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时,也曾提出发展“屋顶经济”的理念,即利用重庆的城市特点,将屋顶作为休闲空间实现纵深发展中。

行进式演艺

创造新热点

04

早在2018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开始推出“城市漫游”的沉浸式系列演出,创编专属于城市记忆的故事,引导市民和游客在沉浸式参与巡游戏剧,去深度体验城市的历史文化,同时创造出全新的消费热点。

图源:上观新闻

《武康路19号》就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巡游式戏剧。戏剧全程大约110分钟,共计步行1.3公里,起点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终点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舞台”是武康路及其沿路的历史文化景点。演出共有普通票与互动票两种选择。每场仅30张演出票,其中互动票限量3张,购买普通票的观众将领取任意配饰,自行决定是否佩戴。购买互动票的观众将在演出前换上老上海服装成为演员,与话剧演员互动,一起演绎战争时期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史。

图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所有观众都会拿到一部耳机,跟着演员一起从剧场出发,耳机里会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观众一边跟着演员,一边沉浸式在耳机里讲述的故事中,途经宋庆龄故居、武康大楼、上影演员剧团、巴金故居、开普敦公寓、密丹公寓等。

图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在武康路395号的上影演员剧团,你会碰到“周璇”在阳台上唱起歌,又拉着观众们合影。在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你会看到巴金先生笔下《家》的故事正在发生。还有一些演出发生在路上:转角咖啡店门口,穿旗袍的女演员窃窃私语,交换信件;武康路98号东欣酒家对面,穿黑制服的人搜捕革命者。

这样的特殊体验方式,用一场巡游式的戏剧,既让游客深度了解了武康路的历史,又实现了散点串联。在每一次演出中,参与者是演员亦是观众,路人是观众也是演员,每场演出因为不同的人员组成,创造了不同的戏剧效果。

图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先后出品、制作了以上海徐汇区为演出场地的《遥感城市》、以苏州为演出场地的《声入姑苏·平江》等五部作品,以城市为舞台,引导观众们在熟悉的城市中开启一场文化之旅。

当前,各省都组建成立了文投集团,并入了过去省、市许多的剧团。若是能应当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部门的人才优势,结合现下的旅游热点,创造一些参与度高、故事性强、经营成本可控的巡游式戏剧,或能成为citywalk火热下文旅融合的引擎性产品。

当然,城市漫游也不一定局限在步行探索城市,也可以是特色的慢行交通方式。就如同维也纳的马车游一样,从霍夫堡出发,围绕内城核心区主要景点绕一圈,小圈20分钟,售价55欧。大圈时间和价格同比增长50%。这个产品可谓三高:购买率高、利润高、翻座率高。如果放在国内的古城,把“茜茜公主”同款妆造一体搞起来再价加个旅拍,至少卖129欧/人。

作者摄于维也纳

总之,趁东风,把旅游方式变为“有利可图”的旅游产品,才能增进地方文旅收益、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行动起来吧,各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