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戏图——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微信用户s7nn7j 2023-10-17 发布于江苏
据考证,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瓷器、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在瓷枕上,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且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传神之至。宋初社会稳定,人口增殖,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

图片
宋 磁州窑四系婴戏花卉纹罐
高 H 25.4cm  
格古博物馆 藏
Cizhou kiln Baby play floral pattern Tank   Song  Dynasty (960-1279)  H 25.4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在我国古代崇尚多子多福,又认为莲谐音连,故童子玩莲目口寓意连生贵子。
纹饰图案多以一个或几个顽皮可爱的男婴组成,或肩负荷叶交脚而行或几个婴孩同戏一束荷花。有坐、有立、有玩、有闹,将不同姿态的游戏和动作刻画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图片
宋 耀州窑青釉海水婴戏纹盏
直径 D 10.4cm
格古博物馆 藏
Yaozhou Kiln green glaze design of children at play Zhan   Song  Dynasty (960-1279)  D 10.4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观赏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形象,有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表情木讷,脑袋奇大,甚至瘦骨嶙峋。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幼童神态各异。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传统的封建社会又把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就成为陶瓷常见的装饰图案。

图片
元 红绿彩寿山福海人物纹高足杯
高 H 8.6cm
格古博物馆 藏
Red and green  High-foot cup   Yuan Dynasty (1271-1368)   H 8.6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除了反映民众心理,婴戏图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孩子们嬉戏在户外,且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婴戏。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

图片
金 磁州窑婴戏纹花口瓶
高 H 42cm
格古博物馆 藏 
Cizhou kiln Infantile pattern Bottle   Jin Dynasty(1115-1234)   H 42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
在社会动荡不安、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记录下来。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图片
明万历 青花婴戏龙纹盘
直径 D 28.8cm
格古博物馆 藏
Blue and white Yingxilongwen Plate  Ming Dynasty Wanli period(1572-1620)   D 28.8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艺术品的创造总能够映现那个时代的特征。观赏婴戏图,让人感叹盛世的难得,只有当民众安居乐业的时候,儿童才能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那些乱世的婴戏图,好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今国运昌盛的大好局面。

图片
清康熙 青花刀马婴戏诗文图花觚
高 H 42cm
格古博物馆 藏
Blue and white “yingxishiwen' Huagu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42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康熙 青花婴戏图纹盖罐
高 H 30cm
格古博物馆 藏
Blue and white Yingxitu Lid ca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30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婴戏图束腰笔筒
高 H 15cm   直径 D 14.5cm
格古博物馆 藏
Blue and white Underglaze Copper-red  'Xiyingtu’ Brush pot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15cm  D 14.5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道光 慎德堂粉彩婴戏龙舟双耳瓶
高 H 29.5cm  
格古博物馆 藏
Pastel'Yingxilongzhou’Binaural Bottle  Qing Dynasty Daoguang period(1821-1850)  H 29.5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高8.5厘米  口径20.8厘米  足径4.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碗敞口,宽唇,深弧壁,圈足。里外施青釉。碗内刻婴戏莲花纹,一肥胖的婴儿戏于三朵莲花之间,两手腕各戴一手镯,憨态可掬。
此碗刻花精细,画面生动活泼。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

图片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腰圆枕
高10.4厘米   长29.9厘米  宽2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枕面前低后高。通体施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装饰。枕面边框以双线勾勒弦纹及如意形开光,弦纹与开光间饰四组卷枝纹。开光内绘婴戏主题图案,两个婴孩相对站立,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 
在磁州窑器物装饰以婴戏为题材的很多,如池塘赶鸭、打陀螺、蹴球、骑马、钓鱼、放炮竹等。不论是游戏、玩莲或赶鸭,寥寥数笔,把孩儿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出来。即如此枕,虽着墨不多,用笔简练,却生动传神。

图片
明成化 斗彩婴戏图杯
高4.8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渐收,圈足。杯里口绘青花线纹一条,外部通景绘婴戏图:天空彩云飘浮,一童双手持线放风筝,另一童观看,作欢舞状,其余三童持花为戏,空地辅以葵树、芭蕉、桂石、花草等纹饰。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明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图片
明万历 青花婴戏图圆盒
通高11.3厘米  口径20.8厘米  足径1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盒上下子母口套合,口微内敛,弧形壁,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盖面主题纹饰为婴戏图,绘16个顽童在庭院中玩耍,下衬以云龙戏珠、杂宝、卷草纹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这种盖盒胎体厚重坚硬,为万历朝的典型式样。青花色泽艳丽明快,蓝中泛紫。纹饰构图繁而不乱,用笔随意生动,人物众多,形象夸张,寓意子孙繁衍。

图片
清 松石绿釉粉彩婴戏图凤耳瓶
捐献自孙瀛洲
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长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沙底。颈两侧各饰一螭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口沿描金,下绘松石绿地粉彩如意头纹。颈、腹部饰凸雕“百子婴戏图”。无款。
此瓶饰“百子婴戏图”,描绘出一幅喜庆热闹的节日场景。童子在苍松翠柏的庭院中嬉戏玩耍,有的舞龙,有的舞凤,有的演奏乐器,有的放炮竹,每位童子都洋溢着欢乐喜悦的神情,他们身穿华服,手舞足蹈,场面热闹非凡。整体布局层次丰富,色彩浓淡相宜,远山近景,人物表情,无不细致刻画,是一件清中期粉彩瓷精细之作。

图片
清乾隆 粉彩婴戏瓶
高19.3厘米  口径5.5厘米  足径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瓶撇口、细颈、圆肩、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白釉饰粉彩婴戏图,表现了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瓶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栏内书署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用以描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经康、雍父子之经营,摊丁入亩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时民族矛盾已相对化解,两千年的封建经济臻于顶峰,讴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颂德的文章和图画也大量出现,各种工艺品上的婴戏图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图片
清乾隆 粉彩婴戏天球瓶
高51厘米  口径11.3厘米  足径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瓶直口微撇、直颈、球圆腹、卧足。以粉彩描绘纹饰。瓶身绘两棵青松下嬉戏的婴孩,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吹喇叭,或骑木马,或举旗,或提灯笼,场面十分热闹。旁边衬以梅花山石,点出“闹新春”的主题。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器高大稳重,婴戏图中人数多,场面大,整体气势远胜于清康熙、雍正时期以同类题材作装饰的瓷器。

图片
清乾隆 粉彩婴戏图壮罐
高14.9厘米  口径5.8厘米  足径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拱形盖,盖顶置圆珠钮。罐内壁与外底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外底署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婴戏图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已经出现,至宋、金时期磁州窑枕面上多见。唐、宋、金瓷器上的婴戏图主要反映民间生活场景,人物、动作、场景单一,系民窑产品。明代这种喜闻乐见的纹饰被官窑瓷器吸收采纳,将表现人物与场景扩大,发展至清代逐步成为官窑瓷器上的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图案,寓意喜庆太平。

图片
清乾隆 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
高75厘米  口径26厘米  足径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瓶撇口、束颈、颈上饰一对螭耳、折肩、腹渐敛、圈足。瓶内施淡绿釉。外颈部饰淡绿地粉彩缠枝花纹,间绘蝙蝠衔 “寿”字、“卍”字纹带,并分别以云头纹、变形莲瓣纹为上下边饰。螭耳上饰青花点珠纹。肩饰粉地粉彩回纹一周。腹部的主题纹饰为白地粉彩婴戏纹,描绘了在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洞石花卉之间,众多的婴孩嬉戏其中,他们有的燃爆竹,有的骑纸马,有的耍龙舞鱼,有的吹奏乐器、敲锣打鼓,气氛十分活跃。主题纹饰的上边饰粉彩如意云头纹,下边饰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卉纹。足墙上饰粉彩回纹一周。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瓷瓶的螭耳仿商代青铜器,颇具古意。主题纹饰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此瓶形体硕大,器形规整,釉彩亮丽鲜艳,纹饰细腻生动,意境欢乐喜庆,是乾隆官窑器中的精美之作。

图片
清嘉庆 油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
高9.7厘米  口径21厘米  足径17.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碗敞口、口下渐敛、弧壁、圈足。外壁绘五彩描金婴戏图,衬以红地。一群在栏杆、山石、花草、树木之间玩耍的童子千姿百态,场面热烈活跃。碗内施白釉,底足内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嘉庆朝承袭了乾隆时期的制瓷工艺,此时的景德镇御窑厂继续生产御用瓷器。此碗色彩鲜艳,图饰活泼,红色地更衬托出婴戏图的热闹气氛。

图片
清同治 粉彩岁朝婴戏果盘
高10厘米  口径63厘米  足径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此盘为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大盘内壁画有一百个童子,他们或燃放鞭炮,或吹唢呐、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车、耍龙灯、跑旱船等。将“吉庆有余”、“太平有象”、“五福献寿”、“五子夺魁”、“冠带流传”、“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吉祥主题鲜明地反映出来,无处不渲染着喜庆气氛。盘外壁以黄釉为地,在一轮红日两侧绘一龙一凤,在龙凤头尾之间各有一红色“囍”字。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除釉色和图案寓意喜庆吉祥外,底部的款识也具有喜庆色彩,如“燕喜同和”、“吉祥如意”等。它们多用红彩书写,与釉面相互呼应,共同衬托出祥和喜庆的主题。

图片
清光绪 青花婴戏图碗
高7.4厘米  口径15.5厘米  足径5.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装饰,发色灰蓝,口沿和足墙各有青花双环线一周。外壁绘两组婴戏图,婴孩或穿肚兜,或穿宽衣肥裤,嬉戏玩耍,天真可爱。两组图间以树木、山石、花卉相隔。外底有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称为婴戏图,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来源:格古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