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迟来但或许恰逢其时的万字法考经验贴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10-17 发布于海南

“心中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

——题记

写作此文之目的,一方面在于总结2021年的两大任务之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得与失,反思自己在准备此考试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将之成文,以求固定过去奋战的时光并鞭策自己。另一方面,也有惠及今后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的想法。笔者还是有些社会责任感的,值此法治国家建设之际,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因而也想畅谈自己准备法考的些许经验,尽管只是由果推因的设证推理,但内容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笔者尽量将自身的特殊备考方法标准化、抽象化,以求更好的作为众考生备考的参考。为全面总结,故本文总字数较多,为节约读者阅读成本,故而目录分列如下,读者可结合自己情况选择其中部分阅读,以提高知识获取效率。

一篇文章受作者所处时空影响很大,而作为经验贴的文体尤甚。笔者是在校时备战法考的,所做规划也是基于在校大三、大四学生的时间分配上,所以本文的经验或许更贴切于在校即将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请读者留意。

- 目录 -

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一)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作用

(二)参加法考所锻炼的能力

二、备考总览

(一)时间分配

大三寒假期间

大三下学期

大三暑假期间

考前冲刺期间

(二)老师选择

(三)关于做题

客观题

主观题

(四)关于心态

三、其他事项的经验

01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合格法律职业人才的国家考试。”2022年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根据官方通知(司法部官网“2022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客观题为9月17日/18日,上午考卷一(主要是公法),下午考卷二(主要是私法)。主观题为10月16日,9点-13点考察主观题。

(一)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作用

之所以言法律职业资格,就在于要从事特定的法律职业,必须要通过此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律师执业、公证员执业和初次担任法律类仲裁员,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由此可见此考试的重要性。

(二)参加法考所锻炼的能力

对于广大的法学生而言,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总结复盘自己几年大学生涯所学知识,以为迈入社会处理实务问题积累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后,也可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还有一部分考生应该也是把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当做学了法学专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笔者以为,我们更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就是,通过备考这次考试来提升我们相关的能力,以使得我们能够在之后的实务工作中更为游刃有余。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锻炼的能力如下:

第一,案例分析能力。与研究生考试更注重考察法理涵养不同,法考更注重实例考察,客观题有两百道,也就是接近两百个案例,主观题除去法理学,也有六科,每个小问题就算是一道小案例,也有四十多道案例。笔者以为,法考的内容其实更多侧重于与实务工作相接洽,需要我们掌握抓取要件事实,并涵摄法律法规推出结论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剖解案例的方法,锻炼案例分析能力。

第二,短时间内汲取并掌握庞大知识的能力。备战法考实际上也是一种锻炼学习能力的机会。笔者始终认为,在大学阶段,就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更为重要的应是掌握学习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方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考察范围是比较广泛但同时也是比较浅层次的各大类法部门知识,综合性的考察就是为检验我们的总体法律素养。不过,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当我们参与实务后,为了更加专业,不可能对所有部门法知识持续地保持相当的知识储备,我们必须有所侧重,集中一个领域,然后尽量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笔者的意思在于,我们备战法考所需掌握的许多知识或许对于我们今后的实务工作并无多大直接的助益,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执着于通晓这些知识,更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训练自己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相当一部分知识真可谓日新月异,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的不是一时、一地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根源的——学习能力!

第三,写作能力。主观题所考察的就是我们攫取案件事实,找寻适当的法律,并且将事实与法律合适的联系在一起的能力,目光穿巡于规范与事实,推导出最后的结论。法律实务工作多为程序性的工作,法律文书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我们可能会写作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判决书、裁定书等等,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取舍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这都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方能达至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此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也会涉及法律文书的写作,我们恰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来进行专门的训练,一来是备考考试之用(不过,就之前的试题来看,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专门考察法律文书写作的时候极少),二来也是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是更为重要的。

第四,提升我们对各观点的包容性与理论素养。法学是一门关涉价值判断甚多的学科,在不少问题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尤其是刑法学中。就笔者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过程而言,其中刑法学对于理论的考察是最多的,或许也是因为刑法切关个人重要的权益有关吧。刑法学中的观点展示题颇多,理论争鸣最鲜明,十分考验我们的说理论证能力。对同样一个案件事实,持“行为无价值论”的人很可能作出与持“结果无价值论”的人不一样的法律评价,但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的,这无疑需要我们同时掌握两种学说及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就个案衡量哪种学说对己方的利益更大,然后用之作为论证基础。

02

备考总览

(一)时间分配

 我准备法考的周期,总体上是大三寒假期间简单打基础,从三月开始正式备考,再到十一月主观题考试结束,大概九个月左右。但其实七月之前都只能算是打基础,大致以民法、刑法、民诉、商经知、法理、三国、行政法、刑诉的顺序听的。七月中旬——九月初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是真正算是学透了法考相关内容。之后九月到十一月就是临考前的复盘学习了。

大三寒假期间

由于我们之前民诉法学本科授课中没有安排民事执行部分(这块离我们所熟知的诉讼较远,并且比较复杂,故而需要多理解),所以我在执行部分的知识基础很薄弱。

于是在大三那个寒假我就用张卫平老师的《民事诉讼法》(第五版)搭配戴鹏民诉先修卷的配套视频(戴鹏也是师从清华民诉,所以听他的课搭配张卫平老师的教科书还是不会有太强不适感的)展开了对民事执行部分的学习,大致弄懂了这一块,对于之后动真格的法考知识中民事执行法部分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大三下学期

我主要是从2021年3月左右,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开学初时开始进入正轨准备法考的。但也并非全身心投入,而是同时准备研究生初试相关内容以及大三相应课程,交相进行。因为大三相关课程的考核并非集中在期末,而是根据课程时间设置不同分开进行的,故而每次在课程考核前,我都会结合相关法考/考研部分进行针对性地学习。一是准备相关科目的期末考试,二是准备法考,三是滚动学习考研部分相应内容,一举三得。毕竟学业成绩对于之后研究生复试以及找工作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最好不要随便应付。因而在这一点上,其实比较建议诸位大三学子也循此路,可以兼顾法考备战与本学期课程期末考试。

大三暑假期间

集中准备法考,还是在暑假期间,因为同时要准备考研,并且暑假期间图书馆不开门,没有一个相对可以认真学习的氛围。所以报了机构的线下培训班,目的在于以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环境来集中精力备考法考。虽然只是集中播放录制的讲解视频,但也受益颇多。的确帮我极大的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以及掌握了之前不曾明了的知识点。在这个阶段才是真正形塑了我与法考内容相对接的知识体系。

考前冲刺期间

在九月至十一月的时间段内,就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主观题的冲刺阶段了,这个时候,对于涉及的部门法的主要的知识点基本都已理解,然后就是一天一科的滚动式复习加上相应的题量进行训练了,查漏补缺。并且进行考试模拟,客观题我一共模拟了五次,主观题由于时间的缘故就没有进行整套的模拟,只是大致地进行了几次模拟训练。

(二)老师选择

在法考老师的择选上我有如下四条经验:

第一,最好一开始就选择合适的老师。建议大家先在B站上都听一听各老师的课程,不用太多,听一两节大致就能判断适不适合自己了。这个工作可放在大三期间的寒假来做。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然后全程跟课,可以避免出现刚开始选的老师不喜欢中间又换老师的适应成本。

第二,在听课过程中遇到没听懂的知识点,可以尝试听另外的老师讲这个知识点。也即,主要选取一个老师,但在遇到一些知识点,听他讲没听懂的情况下,可以听听其他法考老师的。毕竟,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不同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会让我们有不一样的理解,或者理解并且掌握更深,或者没懂亦或是误解。知识呈现形式无疑是会影响听众的接受程度的。比如,我在听柏神讲刑法中关于事实认识错误处理方案中的“法定符合说”、“具体符合说”的时候,并没有听懂,但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听毛毛讲这个知识点就听懂了。

第三,注意复盘所学的知识点。白天学习完之后,晚上睡前拿十多分钟翻阅一下白天所学的重要的知识点。睡中也可复盘下白天所学的知识。这一点极为重要,我第一轮学习的时候,就只是单纯的追求汲取知识的速度,总是在学习新知识,而没有注意复盘,导致第二轮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前期只能当做打基础了。

第四,保持一个规律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课程时,要保持一个规律的学习时间分配,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保持集中精力的五个小时学习时间足矣。前期学得比较猛,一天十多个小时地学,不仅可能劳神费心,而且后面往往会出现厌学情绪,得不偿失。

(三)关于做题

我并没有用纸质版的题,而是选择用竹马法考APP与网页版做题的,一是因为我觉得这样能够更好地与考场上的情形契合起来,免得由于长期做纸质版题后面机考时出现不适应的感觉;二是用APP做题比较容易调取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题(收藏夹中),可以减少查找成本;三是APP中的题目与答案的分布方式比较明了,便于查看;四是重复做题比较方便,不用像纸质版那样难以循环刷题;五是一个有些滑稽的原因,第一轮精讲卷学习时我其实是在淘宝上购买的盗版的法考资料,内容是齐全的,只是纸质差了点,不过,这都还好,最大的问题是发货到一半,店家跑了,导致该给我配送的好几科的纸质版法考题都没有送来,于是我也就只好弃纸质版题而鏖战于竹马法考了。

客观题

客观题我大致做了三遍,但并非每次都是全做。

第一遍是各科选择题全覆盖地做,不过,实际上也只是分值占比可观的几门,如民事诉讼法、民法、公司法、刑法学、刑诉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理论法中的法理学与宪法学、经济法中的部分内容是全部刷了的。在做题的过程中,我通常会把做过的一些题收藏起来,以留到第三遍刷题时做。有关法制史、三国法以及经济法中的部分小法(如“金融证券法”“环境资源保护法”“房地产法”等)我就只做了2010年(2015年之后也可以)之后的题。

第二遍,则是将第一遍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当然,由于第二轮做题与第一轮做题的时候会隔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做同样的题会发现自己还是会做错。但是,不宜妄自菲薄,就像戴小新说的那样,有些题第一遍会错,第二遍做还是会错,可能会错很多次,不过,不要灰心,只要在考试中做对就好了。

第三遍,则是做自己在前两轮所收藏的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过于迷信做题的效果,不要抱着在考场上会出现原题以及相似题目的心态(我当时就是抱着这种心态,结果上考场之后发现考卷的题与之前练习的题难度相差太大,直接就懵了——应该也有紧张的原因),重要的是训练一种解题思路以及做题心态,以及更为重要的是熟练这道题背后的知识点,法考中的许多同类案例虽事实多样但不会偏离其宗——法律规范的。


在做客观题方面经验提炼如下:

第一,有规划、有策略地做题,刷三遍真题最好,但也不用全刷,懂得取舍,分批次做题,按全做-错题-收藏的题的方式做三遍。

第二,做题的时候要画图。卷一还好说,理论法部分基本上靠背就能得分,法律关系也简单,刑法、行政法、国公等也都不太需要画图。但卷二就不同了,一个案件中可以有很复杂的法律关系,尤其是商法与民法,不画图很难捋清楚这些法律关系的。我个人也是在做卷二时才会画许多图。在考客观题的时候,卷一的草稿纸我应该才用了不到半面,而下午做卷二的时候则将草稿纸涂画得满满当当。所以,大家在做民法、民诉法、公司法这几门法律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题的时候,一定要动手画图,通过画图来捋顺题中的法律关系,然后将小前提嵌入大前提导出正确答案。

第三,做题最好与听课配套当日听了哪些课,就做哪部分的题,通过听课-做题-复盘来循环记忆,加深印象。

第四,可将做题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复制下来,粘贴整合在一个word文档中,后期复习时会比较方便。

第五,能够掌握以往真题的知识点(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也要至少刷三遍题)对于通过法考来说已然足够,模拟题可做可不做,我并未做客观题的模拟题。

主观题

主观题其实我投入的时间不算太多,曾一度想放弃法考主观题来着。一方面,因为当时由于法考延考的缘故,主观题在11月21日才考,而之后12月25日就是研究生考试初试,担心准备法考后之后的研究生初试会时间紧凑。另一方面,客观题考完的确心态有点崩,“日断两百案,个个都是冤假错案”真的是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都做好用余下的时间全部来准备研究生初试的打算了。

查到客观题成绩后,发现客观题分数还看得过去,所以对于主观题则莫名多了些信心,加之法考主观题与研究生初试的部分题型很像,以及针对研究生考试复习的投入相对而言不太足,所以综合权衡之下,便决定在11月1日再全力准备法考主观题。而客观题考完至11月1日这中间的时间段就用来进行研究生科目的第二轮复习。

主观题我还是用的冲刺卷先搭配讲解视频听课,其后再练习资料后面的模拟题(主要是刑诉、刑法以及法理学部分),而对于民商法、民诉法以及行政法我就是直接做的竹马法考上这几年的真题。每题都至少做了两遍,第一遍自己做,做完后参考答案,然后组织语言做第二遍。

在做主观题方面的经验提炼如下:

第一,心态一定要平稳,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客观题的,考完客观题后可以适当放松几天,不要强迫自己硬学,那几天是学不进去的......其实也没有学的必要,而是适当放松,为后面的主观题备考积聚精力。

第二,一定、一定要多训练写作能力。每天坚持在主观题考试的时间点刷题,我当时是在保持必要的休息时间下尽量对接主观题的考试时间的。每天上午9点-11点半刷题,因为11点40后就是饭堂高峰时间,所以要踩点错峰去吃饭,午餐后再回到图书馆,参考答案,再组织语言做一遍刚才刷的题。

第三,熟悉法条,一定要尽可能地熟悉法条。主观题是可以查阅法条的,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大致熟悉一些重要法条的位置,在看到有关案件事实时精准定位到有关法条,再简单联系法条与案件事实作答。刑诉这块尤其如此,我全阶段投入刑诉的精力都比较少,导致这块一直有些薄弱。其实,我一直认为,刑诉应该也是极为琐碎的一大类法学科,就参与的法律主体来说,就涉及到公安、检察院,原、被告及其各自的代理律师也都不同,由此就导致刑诉极为琐碎。就法律规范而言,不仅要考察《刑诉法》及其解释,还要参考最高检、公安部的相关文件。故此,我认真听了主观题冲刺卷末尾部分的法条定位课,并且认真刷了那本书的十道模拟题,两相结合,就比较熟悉刑诉的相关法条了。后面主观题做刑诉题的时候也是如鱼得水,较为游刃有余的。

(四)关于心态

心态一定要放平,在备考期间不要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波动,与周围同学、同事、家人搞好关系,以保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此外,良好心态的背后是规律作息的保持,以及学习、工作时间的科学合理分配,因而要求我们尽量少熬夜,充分把握白天的时间就足够了的。

在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我们应该都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过,在经过长期地针对同样知识的学习之后,倦怠和惰性会不断冲击我们的初心,有些人也就放弃了,甚或在考前一天弃考了,不可谓不令人叹息。“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法考备战来说就是“前期靠理解,后期靠重复”,在不断枯燥乏味的重复中得到升华,诸位一定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啊!!!我始终持这样一个观点:只要我们前期认认真真的学了,一定是能通过考试的。

03

其他事项的经验

就我的观察而言,感觉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其实并不难,至少通过客观题不算太难,客观题可以凭借题感、价值判断以及运气加成做题,主观题则有法条辅助。难的是真正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通过法考。对于在职考生以及打算毕业后就工作的大学生而言,最好将备战法考当做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对待。这是最后一次能够全面系统地训练法律思维和法学专业素养能力的机会,所以要把握住。特别是其中关于《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部分的知识,与我们未来从事任何职业都息息相关,不可不重视之极。

第一,宏观统筹,我通常会将未来几个月的学习计划用一张纸规划下来,当然,只是中观意义上的,如果事无巨细的话会令人焦虑。每一阶段的任务也会依据当时所处具体的时空有所调整。

第二,学习环境,我其实自制力不算太强,于是会选择图书馆这样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学习,而非待在宿舍学。

第三,真题训练,就法考而言我是很注重案例训练的,在后期一般每天至少一百道题,用的竹马法考,比较有效率些。主观题也是使劲的敲键盘训练写作能力,大概敲了6万多字的样子(另加一万字的纸面训练)。

第四,观点探讨,如果我发现在一些有意思的知识点(于我而言是有知识增量的),我会在睡前与室友探讨,一方面实在是感觉这些知识点很有意思,于是想与舍友分享,另一方面,也借着这个分享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熟悉。

第五,关于报班,建议在职或者在校大学生暑期报一个法考培训班。暑期由于学校放学,所以难以有一个相对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而笔者以为,暑期的学习情况又是决定能否通过法考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考察所报班的学习环境以及住宿情况,最好约几个同学一起住。我当时报班时也没注意学习环境,所以在上课期间经常性的听到教室外装修的嘈杂声音,十分影响学习状态。且在所报班提供的宿舍内,大多数室友作息时间也不规律,从而严重影响我晚上的休息,进而影响隔天的学习状态。

第六,在学习法考有关的知识时,要有侧重。不仅要抓大放小,选择重点突出、分值占比高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兼顾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未来想从事民商事这块业务,那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如果想读法理研究生,那就重点学这块。要有将我们的备考与未来的职业进行联系的这种思维。对于法考所要考察的各法部门知识不用一碗水端平。

第七,法学生最好都报名法考考一下,即使没有准备也没有关系。就我们院而言,有几位同学都没有准备法考,专注于备考研究生初试,但参加了法考客观题考试,也考了170多分,就差一点就过客观题A线了。所以即使没有准备法考也可以报着考考,并且在考场上认真作答,说不定就过了哩!

第八,其他需要注意的琐碎事项:1.在学习时,可以将手机关机放在书包里,然后将书包拉链拉上,以防止看手机摸鱼。2.不要放弃吃晚饭的休息时间来学习,得不偿失。我当时是从下午两点半一直学到晚上九点半图书馆闭馆,中途不去吃晚饭(晚上回宿舍泡奶粉),这七个小时都在知识吸收中度过,反而导致因为看得太多而没有剩余吸收知识的时间。现在回头来看,还是应该在中间断开以下,用吃饭的时间缓解一下,这样既能巩固之前所学,同时也能为之后的学习储存精力。3.如果考点是在比较远的地方的话,请一定要租一个比较好的酒店,以保证良好的休息,以及第二天考试时的精力状态。我当时图便宜租了个一般的旅馆,结果隔音墙壁不好,总是听到外面的吵嚷,导致没休息好,有些影响第二天的考试状态。

笔者以为,对于法考知识的学习要求的归纳,最精辟的还是:前期靠理解,后期靠重复,在不断重复中得到升华。知易行难,请诸位一定要知行合一,行动起来。

大概就这些了,一孔之见,希望对诸位“法治之光”有些许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