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这么学英语的

 THOMAS外贸 2023-10-17 发布于浙江

说英语是外贸的最常用语之一,应该没人否认吧。因此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听说读写译,是一体的,缺一不可。

听:

听是最难的,如果听不懂,就没办法回答。听不清就没办法回应。

那用什么办法训练呢?答案肯定是多听,停各种各样的人说话。然而国内,除了课堂上,基本上很少听到纯正的英语。

比较推荐的是跟着软件练习。比如网易公开课,B站,腾讯课堂,原生电影,英文歌等等。里面有一些发音比较标准的音频和视频。跟着练就可以。

然后听自己的录音也可以发现读音是不是标准。回放很有用,可以发现发音是不是标准。有同伴的,可以让同伴说,你听。或者你们一起听。不仅可以练习听力,还可以练习口语。但是同伴口语发音也要标准,不然还是自己来吧。

说:

无非多开口说,一定要发出声音那种。不然还是哑巴英语。很多学霸、考级大牛,一到老外面前,说不出来了。并不是他们不懂怎么说,反应过来。现实跟学校完全是两个概念。学校里很多老师一辈子没做过外贸,不能指望没做过外贸的人带你实操。这也是很多学生毕业就失业的原因。他们并不是什么都不会,而是出来老师教的,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而企业要求的却完全不止学校教的。学校教书育人,做个好学生;但社会处处是坑,完全是两个反方向。

在口语里,说错了没关系,普通话还有口误的时候。但是不开口就很有问题。有人陪聊当然最好,没人就只能自己说自己听。

刚开始可以放慢语速,等到习惯了就可以加快语速。

读:

大量的阅读很重要,要阅读各种各样的材料。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间懂社会。因为很多情况,客户有时候会跟你谈天说地,天上地下无所不谈。那我只能顺着他来,总不能说“我也不知道啊”.不能不懂装懂,是要跟上他的脚步。

读的分发出声音和默读。刚开始肯定发出声音要好些,同时可以听到声音。慢慢的可以的默读。

也分略读和精读。读要读原文,不要读译文。现在网上资料很多,原文也很容易找到。电子书就可以,实在愿意买本书也很方便。

写:

很多人感觉自己写不好,其实我觉得会写中文作文的,写英文难度就小很多。写文章的思路是一样的,让读者看懂,引起共鸣,引发思考。不一定要写的跟作家一样,工作中也用不了那么强。

译:

这个其实在听说读写的时候可以同步的。听说读写的同时在心里翻译就可以。

听说偏口语,读写偏书面。译正好把他们串起来。

口译:

很多人以为口语完全靠记忆,说一句译一句,其实不然。

比如发布会之类的,发言人一大段,这个时候就需要笔记。笔记只能记重点,边听边际。You can write something of every thing, but not everything of something.就是大方面要记全,但不一定记得很详细。记的时候是记原语言还是译的语言呢?看习惯,第一反应是原语言就原语言,第一反应是译文就寄译文。

口译的时候,通常只讲一遍,时间很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修改,而且翻译的时候,也不能修改发言人的话。所以大概意思要记下来。

另外每个句子,原则上记一行。转折要标出来,比如but, however,等要标出来。

举个例子(记上面这句话):“另,每记1。转,如 B. H标”。

只能记这样的,不然没时间全记下来。说的比写的快到了。根本写不完。

转折一般用弯箭头表示。类似于回车键那种。可以上标下标,表示后面的意思往上还是往下。

缩写很重要,然后人people worker farmer driver 等等都用"r"表示 ,

然后各种符合,你可以记上去,但是自己要知道这个符号是表示什么意思。口语一般时间很短,几分钟内要知道,时间久了可能忘记了,但是在现场一定要记住自己写的是什么。

比如“+”:可以表示(and, plus, more, higher more等比较级等等,这些内容,写一个+就完了,时间省)

比如说“/+”:表示后面递进,+上标表示递增,+下标表示递减。等等

回车符之类的弯箭头,表示转折。要有自己的符合集。俗称天书。自己知道就行。

笔译:

笔译要求精准,语法、语意、语境,包括标点符号,人文习惯等等。很明显笔译难很多。很多人觉得借助字典、翻译软件就可以,其实不行。那些太机械化,根本表达不了原意。这种只能翻译水平以内的作品,所谓的降维才可以准确,不然就会出现想当然那种情况。

不求快,求准。跟笔译完全是不一样。

听说读写译,缺一不可。他们说一起的。少了一个就不完整。

—————

同理,适用于其他外语。英语生,首先学习欧洲语言,他们的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发音很类似。容易学。其次日韩语。毕竟邻国,容易学。而且俄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等难度就大很多。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