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生于气,养生先静心,这句话要怎样理解?

 a岳阳 2023-10-17 发布于河南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百病生于气,养生先静心”,先跟大家说一个:“恋人吵架,气到中毒”的案例,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案例

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某医院公布了一个这样的案例:医院收治了一位因为吵架,被老公气到中毒的年轻姑娘,这位姑娘送到医院时已经有明显的“中毒”阳性体征。据该院急诊科医生介绍,该疾病为“呼吸性碱中毒”,是因为其与老公吵架,情绪激动,出现了精神性过度通气,因此导致二氧化碳呼出过多,最终引起患者体内酸碱失衡呈碱性,出现了四肢麻木,无法说话,手指僵硬得像个鸡爪等症状。

案例解析:百病生于气

从这个案例我们反思,病从口入,从小灌输人皆知。但病由心生过去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身体内脏器官功能,一般认为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

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忧郁、恐惧等加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由于情绪的变化引起体内化学物质交感神经素的改变和大脑功能的改变,而引起某些内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

祖国医学对“养生先静心”的认识

我国古代医学家认为:药之所治,另一半会不系药,而在心药也。所谓心药,指的就是情志方面。中医情志的“养生先静心”渊源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就有恬炎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论述。历代名医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充分阐述了注意“养生先静心”调节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中的重要作用。

西方医学对“养生先静心”的认识

西方医学也有类似的研究认识,他们认为一个心情好的人,虽然不至于百毒不侵,但一些小毛病却是能够抵挡住的,他们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组织了3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

首先,每个志愿者都要接受心理学家长达两个星期的访谈,以确定他或她的情绪状态。每个人的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包括快乐、高兴、轻松等)和消极情绪(包括紧张、焦虑、低沉等),心理学家

然后研究人员将可引起感冒的鼻病毒

建议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把情绪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到“百病生于气,养生先静心”我们给大家几个建议

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白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了。

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总感觉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情绪当我们勃然大怒时,会做出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把愤怒转移至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练就一种阿Q精神。

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心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