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肠孢虫”肆虐,虾体生长缓慢长不大?只有抑制孢子虫繁殖是关键!

 蛙先生 2023-10-17 发布于山东

对于现阶段的对虾养殖来说,肝肠孢虫的检出率仍然特别高,在放苗初期不重视,等到了中后期出现症状了才后悔莫及,那为什么肝肠孢虫会成为行业的痛点?该如何提前防控呢?



肝肠胞虫为什么难以杀灭



1、没有针对性的杀灭药物

目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可以杀死对虾肝肠孢虫,由于肝肠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专门在虾细胞内寄生繁殖,如果用药物杀死肝肠孢虫,相对的对虾肝胰腺细胞也受到损伤;

2、肝肠胞虫传播无需中间宿主,传播方式多样

肝肠孢虫既可以通过水体传播又可以通过摄食传播,甚至在底泥中也可以存在肝肠孢虫的孢子,如果亲虾携带,它还会感染下一代虾苗,这进一步增加了肝肠孢虫的防控难度。

比如,在水产养殖中,感染肝肠孢虫的虾,所排出的粪便中也会携带孢子,其他健康的虾在误食后也会被感染。再如,一位老板将患病池塘的水引入其它池塘,导致其它池塘的虾感染了肝肠孢虫,如果稍不注意,就会中招。



肝肠胞虫引起发病的前提条件



肝肠孢虫发生的前提条件取决于虾肝胰腺中孢子的数量。孢子越多,对虾体生长的影响就越大。那么,多少数量才能称为安全范围?建议检测数量在10的3次方以内,数量相对较小。这时应尽快采取措施控制肝肠孢虫的持续生长;检测量在10的3次方到5次方之间,这是比较危险的,但仍然可以采取措施来抑制它;当检测数量在10的5次方以上时,这时对虾已经出现了生长缓慢、生长不均、轻微白便、肝胰腺萎缩等症状。此时,应及时排塘或出虾,再去治疗就是徒增成本。

肝肠孢虫发生的前提条件取决于虾的体质强弱。如果虾的体质很强壮,即使感染了肝肠孢虫,也不会致病,最多是肝肠胞虫的“无症状感染者”,正常养到出虾是没有问题的。



如何控制肝肠胞虫的传播



1、苗种检测

苗种千万不能携带肝肠孢虫,一旦发现,坚决不用,即使前期没有问题,后期养大也是大问题;

2、做好清塘

特别是如果上一造虾感染了肝肠孢虫,下一造虾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不要担心生石灰的用量,用量一定要大,必要时必须进行翻耕,以完全杀死底泥中的孢子;

3、外源水消毒

尤其是在附近暴发肝肠孢虫的地区,进水时要谨慎

4、内服抑虫

尽管肝肠孢虫不能被杀死,但它可以被抑制,在上述数量范围内,及时内服驱虫产品,如乐畅桉树精油,可抑制其生长

5、提高体质

提高肝胰腺的健康程度,而肝胰腺是虾体最重要的免疫调节器官。保持肝胰腺的健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虾的体质。

最后,并不是感染了肝肠胞虫就都不能养殖成功,及时处理可减轻危害,早发现、早处理是关键。

点个赞与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