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里宁:买书拾趣

 杏坛归客 2023-10-17 发布于山东

买书拾趣,拾的什么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梁实秋先生在《书》一文中这样写道:“买书就是一乐,旧日北平琉璃厂隆福寺街的书肆最是诱人,你迈进门去向柜台上伙计点点头便直趋后堂,掌柜的出门迎客,分宾主落座,慢慢的谈生意。不要小觑那位书贾,关于目录版本之学他可能比你精。搜访图书的任务,他代你负担,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数,一有所获立刻专人把样涵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气气。书价么,过节再说。”——这样买书的场景和买书的趣味,我们今天上那儿去找去。尽管这样,买书仍然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我第一次买书,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花自己的零花钱买一本冯雪峰著的《鲁迅的文学道路》,由此开启了自己买书旅程的“漫漫长路”。受这本书的影响,以后陆陆续续地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杂文和书话多种。先生胞弟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个人物,有人还特别推崇他,甚至以为他的文学成就高于他的兄长。我不懂这些,既买鲁迅的书,也买周作人的书,只不过买兄长的,要比买兄弟的多一些。

读书能收获知识,买书也一样。我在当地新华书店买到黒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屈原赋译释》和《三曹诗译赋》,就感到里面的译文很新鲜,也感到很好奇——好奇本身就很有趣。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四册)、《醒世恒言》(上、下)、《警世通言》(上、下)等中国古典小说,虽然“三言”里缺了《喻世明言》,也还是感到“三言”比较好读,《红楼梦》不那么好懂。以后凡是听到有人说自己读过多少遍《红楼梦》,有过多少多深的体会之类的话,就都不敢百分之百的相信。我不懂政治,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当我在新华书店看到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尼克松的《领导人》这本书时,还是忍不住要翻一翻。这是尼克松讲述自己接触过的一些国家的有影响力的领导人的领导艺术和领导风格的一本书,如英国的丘吉尔,法国的戴高乐等等,其中对中国同时代两位伟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买了这本书。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马德森的《心心相印》,是在我国出版得比较早的这一类图书,在这个小书店里遇见它们,让我对西蒙·波娃从社会学角度对女性地位的分析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也知道了萨特这位存在主义哲学家、不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的名字,以及他和西蒙·波娃的特殊的关系。后来买到他的《文字生涯》和《什么是文学》,更让我知道他对文艺理论还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改革开放之初我到部队去,在长沙碰到一个买书的奇观,这个奇观,是人们在新华书店那儿排着长队等待买书,这样一个奇观,不知道有多少人碰到过,我就只碰到过这一回——为他们所吸引,我不由自主地跟上这个队伍,进入书店,看到里面堆放着许许多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多得让人不知所措,就就近买了一套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上、下),一套斯威布的《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上、下),前者是周扬、谢素台的译本,从右向左,繁体竖排,后者是楚图南译的播图本,从左向右,简体横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两套书,是我最早购买的两套世界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也成为我最早认识的名著中的女主角。读托尔斯泰这部小说,最先记住的,是写在前面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最感叹的,是安娜不能和渥伦斯基一起私奔;最悲哀的,是安娜最后还要惨死在火车轮底下。英国作家毛姆,对于托尔斯泰为安娜安排的这个悲惨的结局,似乎也颇有微词,他在《书与你》中讲到这个问题时,就这样质问过:“为什么安娜不能和丈夫离婚,改嫁渥伦斯基,去过幸福的生活?”《希腊的神话与传说》则让我知道,在西方还有那么多好玩的、神奇的神话故事。

在武汉上学时,有书店到学校来卖一些折价书,我在这儿买到三联书店周国平译的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人民文学出版社黄邦杰、陈少衡、张自谋译的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上、下)。在学校大门边上的小书摊,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钱锺书的小说《围城》和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一本论学文选。钱锺书先生是著名的大学者,能在这么个小书摊买到他的书,实在令人兴奋。

我读书不多,买书自然也不会多到那里去。家里就一面四扇门的书柜,加上茶柜的抽屉用于装书,书装满了,再买书时,就整理出一些送人,有进有出,进进出出,都只是装满了,不再添加书柜。买了一点书,也读了一点书,却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这个标签,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贴上的——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也还是经常买书,光是在本地新华书店,就买过不少,在这儿买的书,差不多占了我家书柜三分之一的空间。出差在外,也会借机到当地的书店书摊去逛一逛。在北京的西单和王府井,在上海的南京路,我都逛过书店买过书。在成都街边一个小书摊,还买到过一本川端康成的小说集,收入他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雪国》《千鹤》《古都》,仅花了一块钱。在南宁书城,买的书就比较多。我是每到南宁必逛书城,而且都不会空手而出。南宁书城为我家书柜增添过不少图书。除了在实体书店买书,还会邮购和网购一些。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中国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京东网书店、当当网书店、孔夫子旧书网等,我都邮购或网购过图书。

几十年来,我每年都买一点书,从未间断,进入书店,总能呆上大半天,不买一两本书,就很难走出书店去,就会有一种失落感。打开电脑,也总是先上网上书店,一看也差不多要大半天,有合适的,很多时候都忍不住要下个单。多年买书,也买出了一点经验,这些经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买书不能犹犹豫豫,犹犹豫豫就容易与想买的书失之交臂。上高中时,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套《鲁迅全集》,大约二十多元,二十多元在当时不是小数目,对小孩来说更是如此。我多次进书店去,看了又看,不知看过多少回,等到下决心要买时,书已不在架上。后来又看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不到二十元,也不是小数目,又是看了又看,又是失去买的机会。这是我唯一一次在同一件事情上犯两次错误,教训是深刻的。二是买书不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我因为名人推荐去买过一些书,有的根本读不进去,不仅浪费钱财,还浪费宝贵的时间。现在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图书多如牛毛,好坏参差,读一本不好的书,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错过读一本好书的机会,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三是买书不要只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有人买了很多名贵的豪华精装本,根本不去读它们,有些甚至连塑料薄膜包装都未曾拆开就搁置在橱柜上,当成陈设和装点。

但凡爱读书的人,大部分也都爱买书,可买回的书,并不一定都能读得了,读不了还要买,不仅一般的读者,就连许多大家学者也一样,我在夏丏尊和季羡林二位先生的文章里就读到过,他们买的书,有不少就都没有读过,这或许就是读书人对书的一种痴情吧。人多说书非借不能读,可我确实没多少时间和多少机会去借书,即便借了也不一定能按时读完,所以我很少借书。读书和买书,读的速度又总是赶不上买的进度,估计这也是许多读书人都会遇到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