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统一天下路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其艰辛被贾谊在《过秦论》中一句话加以概括。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就是说秦国的一统天下共经历六代人的努力,历时上百年才得以完成。 这六代分别是第一代的秦孝公、第二代的秦惠文王、第三代的秦武王和秦昭王兄弟、第四代的秦孝文王、第五代的秦庄襄王,以及第六代的秦始皇嬴政。 ![]()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那么在秦国的统一之路上,哪一任秦王的贡献最大呢? 其中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在位时间较短,秦武王在位四年,秦庄襄王在位三年,而孝文王在位更是仅有三天。时间如此之短根本来不及有大的作为和影响,因此三人直接就可以出局了。 能参与竞争的也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和秦始皇四位了。 秦孝公是秦国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君王,他启用商鞅推行变法,立竿见影的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一扫秦穆公霸业以来几百年的没落,具备了和东方六国掰手腕的实力。 秦孝公在位时期是秦国的转型期,也是秦国命运的转折点。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秦国的富强开辟了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为之后秦国的强盛打好了地基。 ![]() 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继位后,打压守旧派继续推行新法,巩固了商鞅变法的成果,保障秦国继续走在正确的强国之路上。 他在位期间不拘一格重用他国人才,连横合纵在政治外交上纵横捭阖,打破了六国对秦国的孤立。 军事上屡败魏国吞并河西全境,平灭义渠、巴蜀,不但扩大了疆域也稳固了后方,从此可以专心对付东方列国。 秦惠文王最大的贡献是让秦国拥有了稳固的后方和掌握了东出的主动权,在位期间国力蒸蒸日上,单挑已不惧任何一国,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让一统天下开始成为可能。 ![]() 秦昭王是秦惠文王之子,他在位长达五十六年。 秦昭王在位期间秦国打了多次硬仗,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不但攻城略地,更重要的是消灭了敌国大量有生力量,将韩国、魏国彻底打残,完全构不成威胁,将庞然大物楚国和军力强横的赵国打成半残,仅仅只能自保。 秦昭王时代的秦国已经凌驾于各国之上,已经具备了灭国一统之力。 历史学家翦伯赞就认为秦昭王时“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 秦始皇在位期间消灭六国完成统一,这固然有秦始皇雄才大略,更多的还是前辈已经打下的坚实基础。 不是要贬低始皇帝的功绩,而是以当时秦国凌驾于六国之上的综合国力,统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难度是有的,但比起秦昭王时还是要简单的多,毕竟实力已经完全不对等了,耗都能耗死六国,像楚国就是两军对峙一年多后耗不起撤军时被击败,赵王为什么要替换李牧其实和长平时替换廉颇一样,除了不信任之外也是耗不起了想速战速决。 综合来看,秦孝公是根基,秦惠文王是发展期,秦始皇是因利乘便,而秦昭王时则是关键时期,个人认为秦昭王才是贡献最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