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为苍生说人话丨《教育慈行》

 东篱悦读 2023-10-17 发布于云南

《教育慈行》是著名杂文家徐迅雷先生“慈行三部曲”之一,近日读毕,思绪万千。

先是折服于他极具辨识度的文字。

不愧为《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先生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仅凭目录就足以征服一大票读者:“师道一灯燃”“授业一稔熟”“解惑一寸金”“毕生一乾坤”“文苑一字锦”,五辑文章,标题便气势不凡。从封底可以看出,另外两部依旧是这样的结构,“阅读一枝栖”“锦瑟一弦心”“护生一苇行”等等,让人无比神往。

徜徉于徐先生的文章中,感觉会更加明显,各种对仗工整的词句信手拈来,金句迭出,勾画批注都有些跟不上的感觉。说到人才使用,他点评“一定要把人才当人才使用,而不是把人才当人手使用,更不能把人才当奴才使用”;说到孩子成长,他总结“小学重习惯,初中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努力”……想让人不记住都难。

但你若以为作者只注重表面花拳绣腿,那就大错特错了。

全书收录文章116篇,皆与“教育”休戚相关,既讨论师道师魂这样的永恒话题,也评述火爆媒体的热点事件;既关注教育公平、大学体制这些“大课题”,也留意家庭教育、作文考试这种“细问题”。

倾注其间的,是作者独到的眼光和深邃的思考,说到改善教育环境,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么多部门拿着文件、扛着大旗,通过各种渠道把活动项目挤进校园、挤进课表,这是扎扎实实的'增负’”。

谈及教育资源,他不无痛心地直言,“多年来造成了优质资源向城市集中,而为城市建设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农民工(他们对城市财政的贡献则是隐性的),却难以让自己的下一代享受城里孩子读高中的待遇”,寥寥数语、切中肯綮,令人不禁掩卷叹息。

书中文章大多直抒胸臆,作者喜恶爱憎倾泻而出,个人觉得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观点。

如《尊师重教与教师法修订》一文说到,“尊师重教是必须的,绝不能让教师成为'高危群体’和'巨累群体’。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总觉得这个“首先”有点怪怪的,不可否认教师群体中确有极个别害群之马,但从整体而言,“尊师重教”恐怕首先不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屡屡见诸报端的家长甚至学生殴打辱骂老师事件,难道是教师自己没有做好?

又如《救救“不良父母”》写青岛女孩跳楼自杀事件,女孩不堪忍受父母家庭暴力而轻生,可写着写着,导火线来到了家长会,作者感叹,“老师们,你们组织的家长会,就不能变一变主题,换成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励每个孩子进步的'赏识会’吗?”话是好话,可放到这起事件中,难免让人感觉——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老师开的家长会!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即便老师家长会上公布排名之类的,难道排名靠后的只有这一个学生不成?况且,如果只是一味“赏识”“鼓励”,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清醒地给自己定位?

再如《腿是干吗用的》一篇最后提到营养问题,作者呼吁学校和家长,“给我们的孩子吃一顿15-20元的午餐,天会塌下来吗?放心,不会!”只能说,这样的标准恐怕得看在什么地方。

徐先生称写作“慈行三部曲”的主旨是“为苍生说人话”,综观全书,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他看透了;很多别人不愿说的,他说穿了。无论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不妨一阅。

2023.1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