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赠扇答客难

 赶场子的程逛客 2023-10-17 发布于江苏

数年前,句容县文化局在征集地方戏曲资料时,意外地征集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67年前赠送给郭修仁先生的一把画扇,这当中有我国剧坛的一则轶闻哩。

郭修仁又名郭定荣,笔名竽客,句容人,是雨花台著名革命女烈士郭纲琳的叔父。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时,曾因爱好京剧学艺于名师陈彦衡先生的门下,专攻旦角,成了北京京剧界知名的票友。他不仅与言菊朋是师兄弟,还与名满天下的陈德霖、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新艳秋、李万春等同台演出过。

当时《晨报》编辑逸文先生曾如此评论郭修仁说:“吾友竽客,精通剧学,文武昆乱,无不擅长,票界名宿如侗将军、袁寒云、陈彦衡等,皆推重之。至其关于旧剧著作刊于京、沪各报无不乐为传观惟其性情刚直嫉恶若仇,遇有阿谀逢迎、淆乱视听者,笔诛墨伐不遗余力……其为人之持正,可知矣

19252月,郭修仁在北京开明大戏院观看了梅先生主演的《战蒲关》后,面对着一喝彩之声却不以为然。本来,他想让梅先生的弟子李斐叔介绍自己去见梅先生,当面陈述己见,但他的师父陈彦衡存门户之见,怕郭有失身份,不许他前去见梅。于是,郭修仁便在《北京晨报》上发表了《梅兰芳之战蒲关》,尖锐地指出:“兰芳在此剧中所搬()为徐艳贞,儒将王霸之妾也。其身份自非今日军阀家之姨太太可比,其扮相乃以素雅为宜,不佞见兰芳珠玉满头,只顾台下观者视为可爱,妖艳非常,不暇顾及戏情……

郭修仁还在《评兰芳黛玉葬花》等文章中说:“盖艺如谭鑫培、陈德霖者,始可够上一捧;艺如梅兰芳、余叔岩者,始可够上一骂:艺如高庆奎程砚秋者,始可够上一提……这些论点,引起了北京剧坛的大地震,许多持相同或不同观点的戏剧学者、名流、票友、观众都卷入了这场历时8个月之久的大论战。

对于郭修仁先生这些尖锐的批评文章,梅先生异常冷静,他既没有撰文解释或反驳,更没有请笔杆子们对郭进行讨伐。

19265月,也就是郭氏剧评发表后的第二年,梅先生见剧坛因己而起的论战已烟消云散,才亲自画了一把扇,并请弟子李斐叔郑重转赠给郭修仁先生。

这把折扇,扇面中间画了一株盛开的红梅右角写了署名慎生的四句诗,左角署修仁先生雅属庚寅五月梅兰芳等字。其诗云:

不见梅郎已卅年,澹妆照影却悠然。东风吹落胭脂雨,着在寒枝花更妍。

这四句诗似在向郭作婉转的解释:您不见我这三十年来一直不喜欢浓妆艳服的人么?我是以朴素为悠然的。不过,倘若把春天的胭脂色着在寒冬的梅花上,那花不是更好看了吗?

梅先生亦以这首诗含蓄地向郭修仁阐述了戏曲服饰可以烘云托月的道理,同时从侧面巧妙地回答了郭氏对他在《战蒲关》中扮相的批评。

由于梅先生的气量如海,不但没使他与郭氏的关系受到任何损害,反而使郭氏大大增加了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后来,由于郭修仁的家庭以娼优吏卒,有辱门庭为由,坚决阻止郭下海唱戏,郭先生才不得不改任教授之职。不过,梅先生赠他的这把画扇,他一直视为珍宝,虽迭经浩劫,仍保存至今,时时把玩。

这则剧坛的轶闻,对当今某些动辄为一言半语大打官司的文艺界人士来说,不啻是一面镜子。

199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