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

 一中大语文 2023-10-17 发布于福建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共5段,是一篇议论文。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用洞穴过深则手臂不能探底的现象作比,引出中心论点:智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然后以蹇叔哭师为例证明之。

这篇阅读,巧妙地回应了教材所学。教材所选议论文均为经典范文:《劝学》《师说》《六国论》《过秦论》《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伶官传序》等。

【原文】

穴深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则(那么)人之臂必不能极(达到极点,尽头)矣。是(这)何(为什么)也?<手臂短>不至(到达)故(缘故)也。智(智力,智慧)亦有所不至(所字短语,所达不到的地方)。<智>所不至,说者(shuì劝说的人,进谏的人)虽(即使)辩(擅长辩论),为(阐述)道(道理)虽精(精辟),<也>不能见(知道,理解,此为被动句,被理解)矣。
【译文】

洞穴深达八尺,那么人的手臂必然不能到达洞穴底部,这是为什么呢?手臂短到达不了的缘故。智慧也有达不到的地方。智慧达不到,进谏的人即使然擅长辩论,阐述道理即使精辟,也不能被理解接受。

【原文】

昔秦缪公兴(发动,调动)师(军队)以袭郑(郑国。主要版图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战国初年,被韩国灭亡。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国都。郑国的国都是新郑)以(凭借)车不过(超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依靠)其气(气势)之趫(qiáo壮盛)与力(力量,体力)之盛(旺盛)至(到达)是以(因此)犯(袭击)敌能灭去(驱赶,使离开)之能速今行(行军)数(几)千里,又绝(穿过)诸侯之地(秦国攻打郑国,要经过晋国,即《烛之武退秦师》所说的“越国以鄙远”)以袭国,臣不知其(代词,它,代袭击郑国一事)可也。君其(表祈使语气,还是,应当)重(重新)图(考虑,计议)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名叫)申与(和)视,与师偕(一起)行。蹇叔谓其(自己的)子曰:“晋若(如果)遏(阻拦,阻止)师必于(在)殽。女(“汝”,你们)死,不于南方之岸(山崖),必于北方之岸,<那区域>为(是)吾尸(收尸)女(“汝”,你们)之易(“埸”,边界)。”缪公闻之,使人让(责备)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怎么样)。今哭而(表修饰)送之,是(这)哭(为……哭泣)吾师也。”蹇叔对(回答)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bì等到)其反(“返”,返回,回来)也,非(不是)彼(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死,则(就是)臣必死矣,是故(所以)哭。”

【译文】

从前秦缪公兴师以袭击郑国。蹇叔劝谏说:“不可以。下臣听说,袭击他国城邑,凭借战车行军不能超过百里,凭借人徒步不能超过三十里路,都要依靠气势的壮盛和气力的旺盛,到达目的地,因此袭击敌人能消灭敌人,驱赶敌人才能迅速驱赶。如今行军数千里,还要穿越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去袭击他国,下臣不知是否可行。希望君主重新图谋。”秦缪公不听。蹇叔送军队到城门外而哭泣说:“军队呀,能看见其出发而不能见到回来啊。”蹇叔有两个儿子叫做申和视,与军队同行。蹇叔告诉儿子说:“晋国假如出兵拦截必然会在殽地。你们没有战死在南边的山崖,必然就在北边的山崖,我就去那边收尸。”秦缪公听说后,派人责备蹇叔说:“寡人兴师,还不知怎么样,如今哭泣而送行,就是哀哭我们军队。”蹇叔回答说:“下臣不敢哀哭军队,下臣老了,有两个儿子,都与军队同行,等到他们返回,不是他们死去就是我必然死去,因此才哭泣。”

【原文】

郑贾人(gǔ商人)弦高、奚施将西(向西面)市(经商,做买卖)于周(状语后置句,将西(西面)于周市),道(名作状,在路上)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定语后置句,所从来者师远矣),此必袭郑。”遽(立即)使(派)奚施归告,乃(于是)矫(假托)郑伯之命以(来)劳(犒劳)之(代秦师),曰:“寡君固(本来)闻大国(敬辞,敬称别人的国家)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私下)为大国忧,日无所与(所字短语,所帮助的东西)焉,惟(只)恐士卒罢弊(罢,“疲”,疲乏,疲劳。也作疲敝,疲弊,疲劳困乏)与糗粮(干粮,干的食品,一般指事先做好供外出路上食用的主食,如馒头烙饼等。糗,qiǔ炒熟的米麦等干粮)匮乏。何(为什么)其久也,使(派)人臣犒劳以璧(碧玉,古代贵族在朝会或祭祀时用作礼器),膳(饭食,做饭食)以十二牛(状语后置句,使人臣以璧犒劳,以十二牛膳)。”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shuò多次)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代袭郑之事)矣,此其备(防备)必已盛(极点,顶点)矣。”还(huán使返回)师去(离开)之。


【译文】

郑国商人弦高、奚施打算西去周经商做买卖,在道路上遇见秦国军队,说:“唉,这个军队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必然是要袭击郑国。”于是让奚施回去报告,弦高假借郑国君主的命令慰劳军队,说:“我们君主本来很久以前就听闻你们的军队要来。你们的军队不来,我们君主与士兵们都私下为你们担忧,每天都忧虑没有做什么来帮助你们,只是担心士兵们疲劳困乏和干粮匮乏。为什么这样久才到呀。我们君主派我用玉璧犒劳军队,并奉上十二头牛给军队食用。”三个主帅有些恐惧而谋划说:“我们行军数千里,数次穿越其他诸侯国的土地而准备袭击别人,还未到达而别人就已经预先知道了,想必他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于是撤退回国。

【原文】

当(在)是时也,晋文公适(刚刚)薨(hōng周代称诸侯死亡),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去世),尸在堂(庙堂),见<击>秦师利而因(趁机)击之,无乃非(不是)为人子之道(方法)欤(无乃……欤,恐怕……吧)!”先轸曰:“不吊(慰问,凭吊)吾丧,不忧(为……担忧)吾哀,是(这)死吾君而弱(欺凌)其孤(幼而丧父)也。若(如果)是(这时)而击,可大强。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答应,允许)之。

【译文】

在此时,正值晋文公去世,还没有安葬。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国军队不可以不攻击。下臣请求攻击他们。”晋襄公说:“先君去世,尸体还在庙堂上:看见攻击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他们,恐怕不是作为人子的道理吧?”先轸说:“他们不凭吊我们的丧事,不忧虑我们的哀伤,这是因为我们国君死了他们就欺凌国君的遗孤。如果这时攻打他们,就可以大大增强我们的力量。我请求袭击他们。”晋襄公不得已就同意袭击秦军。

【原文】

先轸遏(阻拦,阻止)秦师于殽而击之(状语后置句,先轸于殽遏秦师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白色冠服,凶丧事所用。名词作动词,穿素服)庙(宗庙,祭祀的地方。名作动,到宗庙)临(lìn吊丧哭泣),以(来)说于众曰(状语后置句,以于众说曰):“天不为秦国,使(让)寡人不用(采纳)蹇叔之谏(谏言),以至于<遭到>此患(祸患)。”此(这)缪公非(不是)欲败(被打败)于殽也(状语后置句,此缪公非欲于殽败也),智不至(达不到)也。智不至则不信(相信)。言(言论,主张)之不信(被相信),师之不反(“返”,返回)也从此生。故(所以)不至(智慧达不到)之为(造成)害大矣。

【译文】

先轸在殽山阻击秦国军队,打败秦国军队,俘获三个主帅而回到晋国。秦缪公听说后,穿上素服到庙堂吊丧哭泣,对众人说:“上天不为我秦国,让寡人不听从蹇叔的劝谏,以至于有这次祸患。”这并不是秦缪公想在殽地失败,而是智慧达不到的缘故。智慧达不到那么就不相信,言说不被相信,军队不能返回的因素也就从这里产生了。所以智慧达不到的危害是很大的。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B. 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C. 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D. 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四项全正确 )
A. 绝诸侯之地的“绝”指穿过,与《逍遥游》中“绝云气,负青天”的“绝”字相同。
B. “君其重图之”的“其”表祈使,翻译成“还是,当”,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其”不同。
(其可怪也欤:其,难道)
C. “使人让蹇叔”的“让”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字相同。
(“大礼不辞小让”的“让”是“责备”的意思)
D. 庙,文中指宗庙,古代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情,国君往往亲临宗庙祭祀,文中“素服庙临”即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文章开篇采用比喻论证,用洞穴过深则手臂不能探底的现象,来说明智慧也有不能触及的范围,生动形象。
B. 秦缪公不顾蹇叔的极力劝谏,发动大军奔袭数千里之外的郑国,可见秦缪公刚愎自用,且智谋不及蹇叔。
C. 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在周的都城遇见秦军,一面回国报信,一面假 借郑君的命令犒赏秦军,化解了郑国的危机。
(原文:“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

D. 秦军果真如蹇叔所预料的那样,在殽山被晋军打败,秦缪公却把战败归咎于天,并没有认识到败的真正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
译文:我们君主与士兵们都私下为大国担忧,每天都忧虑没有做什么来帮助你们,只是担心士兵们疲劳困乏和干粮匮乏。
(采分点:“窃”“所与”“罢弊”“糗粮”)
(2)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
译文:先君去世,尸体还在庙堂上,看见攻击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他们,恐怕不是作为人子的道理吧?
(采分点:“薨” “因” “无乃……欤”   建议增加采分点:“省略句,见<击>秦师利而因击之,省谓语”)

14.本节《悔过》,主要探讨的是后悔过错的问题,阅读之后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本简要作答。(3分)
答案:①人的智慧总有不足,要察纳雅言,才能避免犯错后悔;
【信息源】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
②有了过错,要敢于正视和改正,避免再次犯错。
【信息源】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
(1点2分,2点3分)
愚见:
③犯了错误,要多找内因,不要只找外因,推卸责任。
【信息源】“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
④行事要量智而行,不要因轻举妄动而带来悔恨。
【信息源】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