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与规律

 秦声何来 2023-10-17 发布于重庆

昨日聊到《知识的个人化》,是因为我早起听了得到精选的文章而触发的思考。然而,昨天早上的触点不仅只有“知识的个人化”,还有“习惯与规律”

01

为什么会想到“习惯与规律”呢?原因有二

第一是,前一天我在《哲学的意义:继续拿“水壶烧水”说事儿》一文中谈到要发现自己的规律。

既然说了,就要做到。于是,我总结了一条自己的规律。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又起得早的话,那么,第二天我的精神状态就会差。换句话说,睡眠不足精神差,睡眠充足精神好。这是我的规律。

第二是,我意识到“习惯与规律”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于是,我上网查询了一下两者的定义,辨析了两者的不同。

习惯是无意识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而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既有异同,又有联系。习惯可以由人的意志来决定,规律则不能。习惯受规律影响。而懂得规律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习惯。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发现早起听“得到”音频是我选择的行为。而这个行为暗合了一条规律:早晨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适合思考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此时头脑效率高,不适合安排不动脑的琐事。否则,属于资源浪费。

而我把上述两条规律和我早起听“得到”音频这个行为结合起来,我就形成一条符合我自身规律的行为准则:

早睡早起听“得到”能促进思考,会有收获。

当然,这样的领悟,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我长期自我观察的结果。

02

实际上,我在跟随师父学习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通过不断观察和反思来认识自己。比如,我会观察自己一天之中的状态受什么影响。什么时候我的头脑灵光,状态好,什么时候我容易迷糊,状态差……类似的观察很多,有些会触发我的思考有些不会。

而关于早起醒来之后做什么这事儿的观察,我也是在不断尝试中反思与总结。比如,除了听得到,我试过听歌,看视频,看书,写作等。

只是最近我发现早起躺在床上听“得到”,是一种享受。不仅能唤醒我的头脑,促进我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在听完之后,我有明显的收获。我能够把收听的知识与我遇到的问题相结合。

03

为什么说是“最近”呢?

因为之前,我早起也听过“得到”,但收获不如最近这么明显。

最近为什么会如此明显呢?

我的判断是这或许与这段时间我在师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高价值的书有关。这样精准的高价值阅读,让我的认知水平与领悟能力明显提高。

相比而言,过去的我听“得到”或许只是在听知识凑热闹,而现在则是转化与应用。而像这样满满地价值感和满足感,或许才是让我愿意早起收听得到的主要原因。因为有收获,所以愿意做。这是一条规律。

反之,倘若一个人做一件事,既不能发现这件事对他的价值和意义,也感受不到做这件事的乐趣,那么,他多半做不下去。倘若他是被强迫做的,那么他哪怕在做,大概也是身心分离的状态,做着这事儿想着那事儿。然后,时间久了,身心分离也会慢慢形成习惯,他也会变得麻木,但他未必能够觉察。而这也是一种规律。

04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可是这个习惯从哪来的,是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我们未必思考过。因为没有思考过,所以我们会依着这个惯性往下滑。然而,顺其自然与随波逐流,多半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因为这是一条规律:若无外力干预,事物都会往无序混乱的方向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说发现自己的规律是正确使用自己的前提。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不可实现的难题,而是一件需要我们动脑思考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实现,既需要我们不断观察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从中发现自己的决策动机、外界环境与最终结果之间变与不变的关系,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知识,增涨见识和积累经验。既需要主观的觉察判断,也需要客观的现实发现。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觉察行为习惯对我们的影响,也要思考习惯形成的原因,更要理解习惯背后不变的规律。而这正是习惯与规律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表象的多变,一个是本质的不变。

而只有抓住和理解那不变的规律,弄清不断变化的环境与我们的行为动机,我们的自由意志才能正确使用自己达成我们的目的。

而这是“习惯与规律”带给我的启示。

知识的个人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