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在日本火车上

 铁血老枪 2023-10-18 发布于上海

·钱振文·

日暮里和水户

鲁迅在日本火车上

  1904年4月,鲁迅从东京弘文学院普通速成科毕业。在考虑接下来继续深造的专业时,鲁迅接受弘文学院日语教师山口的建议,决定改变原先续读采矿冶金专业的计划,学习医学。鲁迅决定学医,想找一个还没有中国留学生的清静地方去读书。同学王立才告诉鲁迅说,仙台地处偏僻,还没有一个中国学生。鲁迅便决定到仙台去。

  仙台到东京大约351公里。鲁迅是怎么从东京到达仙台的,坐火车。《藤野先生》对这次旅行的描述是很简略的: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当时从上野到仙台的铁路有两条,一条是1887年建成的干线铁路也即后来的东北本线,1890年时,仙台和东京之间每天有六列火车对开。而另一条是1897年在太平洋沿岸建成的海岸线,也叫常磐线。海岸线在19世纪90年代每天有五列火车对开。鲁迅所说经过水户的线路,显然是海岸线也就是常磐线。常磐线整条线路有77个车站,是很多的,但鲁迅只记住了两个,日暮里和水户。

  日暮里站是从上野站出发后经过的第一个车站,鲁迅记住了日暮里,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个名字真的很有诗意。

  水户是海岸线上一个比仙台还要小的城市,是明末遗民朱舜水曾经讲学和最后客死的地方。鲁迅曾经在1905年暑假从仙台回东京的时候在水户中途下车,凭吊了朱舜水在这里的遗迹。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东京正是革命者聚集的中心。朱舜水、张煌言等明朝遗民的言论、事迹一时成为“助革命成功”的重要资源。

让 座

  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中讲了一段鲁迅向他说过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从东京返回仙台的火车上:

  有一次,他从东京出发往仙台,付了人力车资,买了火车票之后,囊中只剩银币两角和铜板两枚了。因为火车一夜就到,他的学费公使馆已经直寄学校留交了,他便大胆买了两角钱的香烟塞在衣袋里,粮草既足,扬长登车。不料车到某站,许多乘客一拥而上,车中已无座位,鲁迅看见有一个老妇人上来,便照例起立让坐。这位妇人因此感激,谢了又谢,从此开始攀谈,并且送给他一大包咸煎饼。他大嚼一通,便觉得有点口渴,到了一站,便唤买茶,但是立刻记起囊中的情形了,只好对卖茶人支吾一声而止。可是已经被老妇人听见,以为他是赶不及买,所以一到第二站,她急忙代为唤茶,鲁迅只好推托说现在不要了。于是由她买了一壶送给他,他就毫不客气,一饮而尽。

  让座是个小事,但其实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普通民众的文明水准。日本比中国开通火车要早三四十年,但在明治维新这个所谓“文明开化”的时代,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能做到文明礼让。明治三十三(1900)年到英国留学的夏目漱石在伦敦给夫人的信中提到了欧洲民众在火车上的处事方式,深感日本和欧洲之间的文明落差:

  火车上如果没有座位,即便是看上去下等的劳力也会给你匀出个位置。在日本,却还有一人占据两个位子而洋洋自得的蠢货。

鲁迅在日本火车上

  在鲁迅1924年翻译的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第七段《聪明人》里,也有一段作者乘坐火车时的“出行描述”。厨川白村文中最痛恨的还不是那些“互相推挤”的“不成样子的群众”,而是通过玩弄出人意料的“小聪明”而获得座位的“一个30岁上下的洋装男人”。

  但他说他最反感的就是这样的聪明人,日本最不缺乏的,也是这种“绝顶聪明人”。他说他最希望日本出现的“第一必要的人物”,“只是一直条条的热烈而无底的呆子”。

松岛和箱根

  从横滨到东京的铁路是日本建成的第一条铁路。1872年10月,日本天皇参加了在横滨举办的开通仪式。

鲁迅在日本火车上

  鲁迅在横滨站乘坐火车并不只是1902年4月第一次来日本和1905年暑假来横滨接留学的同乡。除此之外,他在1903年暑假和1906年6月曾两次回绍兴探亲,1911年5月也曾从绍兴短时间来日本促周作人回国。这三次在中日之间的往返大概都是从横滨上下船,也大概都会乘坐京滨线上的火车来往于横滨和东京之间。但这些都是猜测。和这类似的,是1905年春假期间,鲁迅曾经从东京到箱根旅游了一次。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里说:

  1905年春,我在东京高师学校读完了豫科,趁这樱花假期,便和钱均夫二人同往箱根温泉,打算小住十天,做点翻译的工作。路上偏遇到大雨,瀑布高高地飞着,云被忽然来裹住了,景色实在出奇。所以我住下旅馆,就写了好几张名信片,寄给东京的友人何燮侯、许缄夫、陈公孟、鲁迅等——鲁迅在春假中,也来东京,和我同住——报告寓址和冒雨旅行的所见。隔了一二日,收到友人的回片,或称我们韵人韵事,或羡我们饱享眼福,我们看了不以为意。后来,公孟忽然到了,鲁迅也跟着来了。

  箱根是日本的旅游胜地,距离东京90公里,包括京滨线在内的从新桥站到神户站的东海道线于1889年开通后,从东京到箱根变得非常容易。

  鲁迅在仙台的时候曾经游览过仙台的松岛,他在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的《后记》中曾经说到他的松岛之旅:

  我先前寓居日本时,春天看看上野的樱花,冬天曾往松岛去看过松树和雪,何尝觉得有著者所说的那些可厌事。

  曾经游览过松岛和箱根,这对于出国前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不爱旅游的鲁迅来说是很难得的享受。

  1919年12月1日鲁迅回绍兴接家眷来京团聚。这就是鲁迅在小说《故乡》开头所说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路途很是遥远和艰苦,但“我”和后辈宏儿“闲话”时,宏儿对即将到来的旅途还是无比向往,因为去北京是要坐火车的:

  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摘自《博览群书》2023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