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真的是病吗?从信仰角度,来看见更深的启示

 在溪水边 2023-10-18 发布于湖南

- 成长365 -

Life style

在微小的事情上改变自己

经历生命更新而变化


图片

欢迎转发,将这份爱与祝福传递出去

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抑郁症的主题。

在分享之前,请大家仔细回想:你是如何认知抑郁症的?抑郁症是病吗?你认为用什么方式可以使人们从抑郁的情况中走出来?读完本篇信息,希望可以听见你的思考、感受、收获,欢迎留言给我们。

分享开始,首先需要请朋友们对“不料”公众号有一个认知:我们是JiDuTu,因着审核机制的一些缘故,我们没有直接在文中使用经文等信息,只是分享如何使信仰成为生命、改变生活。但是我们全部的信息,都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们聊的是,以信仰的角度来认识抑郁症。

人是按着他的形像样式所造的,他的形像样式有:尊贵、荣耀、智慧、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谦卑、公义、圣洁、诚信、真实、勇敢、担当、守约施慈爱、丰盛、创造,甚至无法数算清楚……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认识他的形像、认识他的属性、认识他的作为,还要知道,我们既是从他而出,除了全知全能以外,我们有他一切的形像样式,有他的DNA,这一切也是我们的自我形像

然后,他托付人三样事务:一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这是对婚姻的祝福,生养肉身的孩子,也生养属灵的孩子(就像保罗与提摩太);二要治理管理他所创造的一切,在永恒里是与他同作王的生命,这是权柄的托付,还有他应允的一切丰盛三要审判那不顺服的恶天使(因着人的顺服就审判了那不顺服的,所以钥匙是【顺服】)

这三样的托付,更是彰显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价值。

所以,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不是向外面去寻找的,不是去从人找肯定、找满足的,而是与生俱来,且在起初,是非常健康的。

我如此总结人起初的底层核心是:

1、有归属感-父亲与孩子的关系,知道生命的源头,也知道生命的归属;

2、有安全感-有他同在的平安,不可震动不会改变也不会朽坏;

3、有满满的爱-因为他就是爱,是爱的源头,而人是为爱而生,孩子是爱的礼物,也就是每一个人自己,人知道自己是被爱的,也有爱的能力;

4、有满足感-与他同行,有权柄治理管理,有一切的丰盛。

这样美好的生命:爱、平安、喜乐、归属、满足,还有各样美好的事物、丰富但不劳苦的工作,绝对不可能抑郁的,对不对?

那从哪里发生了改变,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就是那个“关键时候”

和大家一起回顾这个过程和过程中的启示。

父亲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这是一个命令,也是唯一的命令。父亲将孩子可以做什么样的选择、以及将选择之后的结果与代价,已经讲的清清楚楚了。他之所有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是因为他还给了孩子最宝贵的礼物:自由意志。他没有让孩子像机器人一样地无条件服从他,也没有只给丰盛和永生,使孩子不懂得什么叫爱与恩典。就如现在的父母需要给孩子上一堂必要的死亡课一样,父亲也教导了孩子什么样的选择会走向死亡。

可惜的是,两个孩子,能够与他日夜同行,住在他的爱中,却没有选择走近他的道路,没有去吃到那棵生命树的果子,而是选择了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

这个过程值得我们无数次的查阅与思想。

首先发生的是,“蛇”去问女人:他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他岂是真说”--这是一个质疑,更是一个试探,蛇的终极目标是与他为敌、拉人下水;此时,它的目的是要试探出人对他的认识、对话语和诫命的了解与顺服的程度,同时,它要将一个怀疑的种子,种在人的心里。

其次发生的是,女人的回答,她这样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他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大家一定要仔细地看到每一处的细节。前面的记载中,完全没有讲明这棵树的位置,但是到了女人口中,成了:园当中。“当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正中间,为什么这棵树在女人眼中成了正中间的位置?说明她日夜想着这棵树,但并不代表她想着的是诫命,而是这棵树的吸引力,以至于这树占据了她的思想,主导她的行为。然后,女人的回答,变成了“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是不是和他吩咐时的“吃的时候必定死”,有了极大的出入?这就是增加了人意,以及想当然的认为,还有讨价还价的中间地带:从必定,到免得,这就是心怀侥幸,而本质是不信的恶心

然后,事情的发展:蛇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他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和他一样能知道善恶。

从必定,到免得,再到这里的“不一定”,是进一步将怀疑放大,使人轻看他的话,从心怀侥幸,到不以为然。然后又补了一个致命的吸引力: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能明亮,就能和他一样,表面上说的是“知道善恶”,实际的意思是“像他一样全知全能”。这不仅是使人产生不信的恶心,更使人开始产生“作王”的欲望,激发人里面的私欲与贪心

然后,事情来到了这一步: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好作食物,这是肉体的情欲;悦人的眼目,这是眼目的情欲;使人有智慧,这是今生的骄傲,想要像他一样全知全能。

摘下果子吃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事情,从思想的“当中”,化为了行动--从思想到行动,知行合一,人的情况是,会明白什么是恶、且也会做恶的行为;会明白什么是善,却没有行出善的能力

又给她丈夫:罪性是会传染的、罪行是会传递的,罪人的生命也会发出影响力,会催发更多人走向犯罪。

然后发生的事情是: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其实这个时候,看不见的灵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人身上的荣光已经不再,羞耻感进入人的心里,羞耻、逃避成为了驱动人的底层意识,于是人用无花果树叶子编作裙子,开始虚假和遮掩,不再真实与敞开

(有一个词叫做:羞愧而死,极度的羞耻感,是会使人致死的。)

接下来,他们藏起来,躲避他,面对他的呼唤“你在哪里”,回答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至此,恐惧、害怕已经进入了人的心,人开始隐藏,不再想与他同在,于是,人的安全感就没有了,开始活在惴惴不安中、恐惧当中

然后,男人向他和女人推卸责任、女人向蛇推卸责任的行为,推卸责任也进入了人的底层意识。

最后,人离开生命的源头,孤儿感出现了;离开那丰盛之地,缺乏感出现了。

人的自我形象变成了:孤儿、惧怕、缺乏、贪婪、逃避、谎言、虚假、隐藏、骄傲、自我中心,人和他的关系破碎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开始破碎,出现了嫉妒、凶杀、淫乱、醉酒、不圣洁、不公义、不敬虔、无爱情、无亲情、冷漠、以害人为乐……

我用了这么长的篇幅,讲明了人的自我形象与自我价值的转变过程:从爱子,充满爱、平安、喜乐、归属、满足,变成了无主无父的孤儿,充满惧怕、缺乏、贪婪、逃避、无亲情……罪的DNA就如此一代接一代传递了下来。

这是人的变化。

仇敌的作为,就是:谎言(篡改、使用似而非的话语欺哄)、拆毁(人的形像、价值、婚姻、家庭、亲子)、偷窃(治理管理的权柄、托付的产业,人的价值感)、杀害(定罪控告的话,使人失去更多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试探(人心、信心)

当你明白人的变化与仇敌的作为,你就能明白,人们彼此对待的作为,也是一样:无爱、冷漠、拆毁、杀害、否定、拒绝、溺爱……这些作为,尤其会发生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人与人之间。于是伤害是以家族为纵、以家庭为横,发生在童年的伤害可能会影响一生,还会影响下一代,真的可以称之为:无差别无死角且超越时间空间的攻击与传递。

每个人的心灵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伤害,会体现在行为上、健康上、人际关系上、婚姻家庭中。

人都没有爱,出于利益、情欲的婚姻结合,缺乏感作祟,人心不满足,夫妻彼此指责、自相纷争,出问题不会去解决问题,用离婚做解决方法。没有爱的家庭,父母争吵,孩子流泪;父母离婚,孩子受伤,父母不爱或溺爱,孩子生理年龄长大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受伤之时;没有界限,没有公义,没有真理,外面生活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心已塌成一片废墟。

指责的话、抱怨的话、比较的话,用语言去杀人且诛心,计算、争竞、嫉妒、恨人……哪一样,都会让人受伤,反击,受伤,绝望,心灵荒凉。

特蕾莎修女有一句话这样说:人最大的贫穷和疾病不是没有饭吃,而是不被爱、不被需要,不被接纳。

不被爱、不被需要、不被接纳,心灵受伤,这就是抑郁的心灵形成的原因了,轻重之分,在于受伤程度。

所以,抑郁症是病吗?严重的心灵伤害肯定会影响身体,神经受损、癌细胞出现、失眠、内分泌失调等。

但抑郁症又真的是病吗?它是心灵的“癌症”,上文中人的变化,就是一个健康的心灵“癌变“的过程,所有加粗或标绿的字,都是关键因素,然后,这些因素还会再生出更多的杀伤心灵的能力。

所以,不是单单去医院去治“抑郁症”,也不是去心理咨询去看“抑郁症”(心理咨询不了解人起初被造时的形象和发生变化的过程),而是为心灵寻求医治

心病需要心药医。一切生命问题的答案、一切生命问题的解药,都在他那里,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要回到那健康的心灵,就要先恢复与他的关系。信仰从来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信仰就是:生命的回归、关系的恢复。我们看有几卷经文记载了家谱,一代一代的追溯,就追到那生命的源头;关系的恢复,就是与他恢复关系,才能明白我们自己是谁、有怎样的生命形象,与自己恢复关系;当我们可以接纳自己,生命的品格越来越被建造起来,也就能与人恢复关系。

爱、喜乐、平安、自由,这就是我们生命的特质,也是我们心灵的形像。

再回到这些美好的灵性上:尊贵、荣耀、智慧、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谦卑、公义、圣洁、诚信、真实、勇敢、担当、守约施慈爱、丰盛、创造,甚至无法数算清楚……

拥有如此美好的生命,就必然会远离抑郁、不会焦虑、没有忧虑,自我形象健康,自我价值稳定,即使遭遇再多的拒绝否定不接纳(当然这些事情天天发生呀,因为身边都是受伤的生命状态),也都能坦然面对,可以允许一切事情发生、接纳一切的结果,可以尽情体验喜怒哀乐,体会痛苦和幸福,人生不设限,未来精彩无限。

如果你身边的人正在抑郁中,那么医治的方法就是:面对自己或他人,就是无条件的接纳、爱人的心、服务的双手和具体的行动,陪伴他们走出黑暗,进入光明。

正在抑郁中的人们,医治的方法就是:寻找有爱的人或有爱的地方(你看得到的有爱的能力的人、活出爱的人),然后,勇敢的、不计代价的、排除万难的,经由道路真理,进入到这份爱通过人可以感受到他的爱,而最终是需要你自己与他建立关系,感受到他的爱,在爱里被医治,灵魂苏醒,枯骨复活。

爱是医全体的良药,祝福你早日得到。

最后的最后,再讲一下“死亡”。

人在被造之初,生命里是有一套完整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大家肯定都知道身体会在各样危急的时候完成对人的自我保护,在心灵深处,更有一个保护机制完成对人生命的保护,所以,人是不会主动选择“自杀”的,即使是不断地被灌输错误对待生命的方式,但人也不会选择主动死亡,会有“求生的本能”。

那什么时候保护机制会失效呢?

不被爱地对待、不被尊重、不被接纳,是对心灵的伤害,长期受到否定、受到拒绝、受到无爱无亲情的伤害,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会被摧毁,而人失去喜乐的能力、失去信心、失去对生活和生命盼望,是一个心灵迈向死亡的过程。一旦人的心灵完成了“死亡”,它会对“死亡”有着强烈的冲动,因为它会认为自己属于“死亡”,它开始对死亡产生盼望,此时,心灵会指挥大脑,大脑会做出命令,身体会带出行动。

所以,“盼望”,是个关键钥匙,你对什么有盼望?这盼望就会牵引你。

我们要选择生命,这就是起初那园中隐藏起来的礼物:生命树。使生命有能力、有活力的,惟有爱。爱会成为我们的力量,更成为我们的铠甲,我们就不惧怕死亡,也不会主动死亡,而是:活着就是为他,死了就有益处。

祝福大家,让自己成为爱,他用慈爱吸引你我,我们也因这份爱能将人吸引到我们的生命中、接待在我们的生活里;也听呼唤,翻山越岭去到那需要爱的地方,去爱那不可爱、但极其需要爱的人。

最近我听诗歌的时候,有一句简单的歌词是:来爱你。突然就感动了,原来,爱他,不是他的需要,而是我们的需要。当我们学会爱他,我们才能拥有爱的能力,拥有爱的生命。

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们,愿你经历被爱。唯有先感受到被爱,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然后一定会从心里想要去爱人。爱人,不是别人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爱是生命之恩、又是生命之果。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愿你我皆能为爱,双向奔赴。

祝福大家^o^
得胜

请点亮[在看],使更多人看到这份爱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