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推进特色高中建设 撬动高中教育变革
2023-10-18 | 阅:  转:  |  分享 
  
——屏山县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发言 李巨龙 2023·08·18推进特色高中建设 撬动高中教育变革?
普通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普及水平显著提高
,整体办学水平也逐步提升,已经进入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
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加以破解和应对。本文从特色高中建设的视角
切入,解析特色高中对普通高中学校整体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型牵一发动全身的带动效应,力求达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一、特色高中建设的目的
和意义  当下特色高中建设热潮正高,不少地区推出了高中特色优质发展的政策文件,在上海,以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协同推进的特色高中
研究与建设已近9年。特色高中建设,本质上是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变革探索,从学校内外看,主要着眼以下问题。  (一)破局,即
打破普通高中分层发展日益固化的格局。 普通高中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招生政策、学校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校际差异等多种因素的
综合作用,学校之间逐渐产生层次差距,这些差距又因升学考试的捆绑而加剧,普通高中整体上日益形成分化分层的格局并且不断被固化。学校的类
型分层、资源配置分层、招生分批分层,以至于学校潜在的发展机会和隐性资源也被分层。适度的分层在特定发展阶段原本可以激发学校之间你追我
赶形成良性竞争局面,但是分层格局一旦固化,就会导致不同层级学校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形成阻碍学校晋升的“玻璃天花板”。学校发展就可能
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怠惰,另一种是蛮干,进而引发多种问题。这种分层格局需要打破,需要找到撬动的支点。 (二)破解同质发展问题。
面对学生需求和家庭教育选择日益多样的趋势,高考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考核科目多元组合、录取方式多样化已经成为趋势。这要求高中教育
必须转轨,从依据分数、分层培养的惯性中解脱出来,实现分层与分类结合。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学校办学,在目标上过度偏倚升学而弱化人的整
体素养提升,片面追求升学知识技能的掌握,选择性遗落升学之外的关键素养培育;在育人素材上,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自主权没有得到科学有效
发挥,课程的差异度、多样化不够,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在方法手段上过度依赖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纸笔考试,追求在校内“一站式”
速成,学习的广度、深度、丰富度缺失,纸上谈兵,知行联结不够;在管理运行上高度服务于应试升学,效率虽高,但只是朝着单一升学目标迈进,
导致育人宗旨片面化、畸形化。因此,迫切需要学校能切实地从单一分数竞争的思路中解脱出来,结合自身的办学基础、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
教育理想,反思并重构办学定位,开展特色办学,转变育人方式。 (三)引导学校做好课程育人的大文章。比如,国家批准的上海普通高中课程
方案包含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大类,每类课程都有规定的课时数,其中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为学校提供了一定自主权,用以满足
学校自主特色发展个性化育人的需要。虽然实际上每一所高中学校都有自主探索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一度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现之
一是拓展型课程空间全部被学科拓展挤满,自主有特色的校本拓展课程被边缘化乃至零存在(拓展型课程包括学科拓展和自主拓展等类别),拓展型
课程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学校急需提高用课程做好办学模式创新和育人方式转变的大文章的意识和能力。二、特色高中的内涵理解 (一)特色高
中的内涵本质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高中教育“到2
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的总目标,并将“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
成”作为6个具体目标中的一个。特色高中是促成这一目标达成的主要抓手。那么,什么是特色高中?第一,差别化教育服务。高中学校能在办学思
想、育人目标、课程结构、师资资源和平台等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提供具有学校特点的教育服务。 第二,兼顾不同需求的学生。特色高中学校要能够
立足学生的基础素养的培育、满足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相关兴趣、支持少数学生的相关更高层次的需求。做不到三者兼顾,最多只能说学校办学
有特色。 第三,高度与比较优势。能在特色领域上体现出比同类学校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育人质量。比如法治素养培育的特色高中,学校在培养法
治素养的课程、资源、手段上应较其他同类高中更丰富更高效,学校相关教师在法治领域教学教研上应建立地区高度和影响力,学生在法治素养相关
的领域上要能展现出较其他学校学生的优势。 第四,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不变。万变归宗,上述三点都要立基于普通高中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
之上,立基于高质量的“五育并举”,特色高中始终是普通教育和特色教育有机融合的普通高中,而不是办成职业中专。 在这样的内涵定位之下
,特色高中无论规划还是建设,始终需要正面回答办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的三个核心议题。 一是教育的底色和特色的关系处理的问题。
底色是普通教育,是特色的基础,是本体;特色是重基础、有层次的专长教育,与底色有融有分。学校可以通过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课程结构与实
施计划的科学设置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是全体、部分和少数学生兼顾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是任何高中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特色高中也不
例外。但是学生之于特色教育客观上会形成不同的群体。如体育特色高中,学生客观上会出现完成基本学习要求即止、可以完成拓展学习要求以及希
望接受更高运动学习要求三类。如果过多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特色教育的总体高度和层次的丰富性可能会受影响;而片面着眼于部分乃至少数学生,
特色教育的广度厚度则会受影响,自然也违背了特色高中是普通高中的先决属性。所以,每一类群体都应该被有效面对。 三是基础性、发
展性和拔尖性需求如何满足。 不同学生会对特色教育产生不同的需求,一个学生对特色教育的需求可能会随着学习进程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学生对特色教育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差异的,总体而言,存在基础性、发展性和拔尖性需求。所以,学校的特色教育内容要尽可能丰富并体现层
次变化,从而做到应答基础需求、鼓励兴趣发展、支持拔尖提升。(二)特色高中建设的三大挑战 挑战1——特色认知不清。对“特色的
本质是什么”“特色从何而来”的正确认识,是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逻辑起点。当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词汇常被理解为特
色和特色发展路径。笔者认为,上述对特色的理解是失之偏颇的,原因在于,求变、求新并不是特色的内在属性和特色生成的基本逻辑。一个事物的
特色,反映的是该事物满足某个(类)主体的特定需要的程度,即特色的本质属性是服务和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一个事物是否有特色、特色鲜明与
否的评判者,是其服务对象,而非自身。 举例而言,在评价菜品是否有特色时,厨师和顾客两者的评价,显然是后者的更具说服力。在学校
教育语境中,不论是“特色”项目、学校“特色”,还是“特色”学校,其最终评判者是学生、家长等服务对象,而非校长、教师,也非教育专家。
只有令学生心神向往、家长趋之若鹜的学校,才是真正有特色的学校。 在新时代,一所普通高中只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为学生适应社
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上,做到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特色的学校。 一所学校特色生成
的基本逻辑是从无特色,即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的需要,到有一定的特色,即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要,再到有鲜明
的特色,即学校教育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要。与此相对应,一所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理念恰恰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得到学生
、家长充分认可的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因此,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就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可持续地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以不断满足学生
、家长教育需求的过程。 挑战2——特色定位不准。特色定位包括三方面,即谁来定位、定位什么、怎么定位。 谁来定位,是指特色定
位由谁来决策。调研发现,一些普通高中在特色定位时主要依赖和听取专家指导与意见,作为学校发展方案制定者的校长和教师,往往处于缺位状态
。之所以出现特色定位“主体失当”“决策越位与错位”等非正常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专家的角色应为参与者,而非决策者,应积极发挥咨
询和指导的职能;二是校长没有树立起作为学校领导者所应有的特色定位决策者的身份意识;三是“理论优先”的文化心理使得校长在与专家对话时
心理上处于相对弱势,导致专家在学校特色建设中掌握决策权。事实上,一个概念在学理上的正确,并不必然保证其在实践中的理想化推广和应用。
因此,专家与校长、教师应以平等、有效沟通的姿态,找到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的契合点。 定位什么,是指特色定位的指向性。特色定位的
指向性可以归纳为局部定位和整体定位两种类型,前者指向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某一个局部,例如,某个学科、某种核心素养、某种学校管
理方式等;后者指向于学校工作的全局,例如育人模式、学校文化等。特色定位应遵循先局部后整体的思路。一部分普通高中在特色建设时存在一个
突出问题,即特色发展的阶段性与特色定位的指向性不相匹配,表现为处于发展特色项目和形成学校特色阶段的学校采用了整体定位,而处于创建特
色学校阶段的学校却采用了局部定位。 怎么定位,是指特色定位的方法、策略。调研发现,普通高中在特色定位上大都缺乏整体性思维,对
特色定位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考量,这也是一些学校特色定位不够准确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尝试建构了影响特色定位的“五因素”结构模型,包
括理念因素、背景因素、政策因素、资源因素和主体因素。其中,理念因素对特色定位具有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背景因素关照的是学校
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普通高中的育人目标;政策因素要求特色定位不仅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还应符合区域教育政策的要求,体现区域教育定
位;资源因素是特色定位最为直接的现实性影响因素;主体因素是特色定位中“人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普通高中特色定位应遵循的思路是:
特色定位以教育理念(理念因素)为出发点,以有关普通高中的国家和区域政策(政策因素)为依据,以人才培养目标(背景因素)为中心,以统整
办学资源(资源因素)为依托,以充分发挥校长和师生员工(主体因素)在特色定位中的主体作用为要领。 【笔者建议】可以参照国际经验
进行特色学校分类。我国可以在普通高中设立综合高中、科技高中、数理高中、人文高中、经济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等类别。其中,综合高中
兼顾学术与职业,具有具体的学术和职业项目,提供多轨道发展通道,提供多个课程方案。科技高中以科学、技术学科教育为特色;数理高中以数学
、科学学科教育为特色;人文高中以文史学科教育为特色;经济高中以金融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艺术高中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体育高中以体
育教育为特色。除综合高中外,每所高中应选择一个或两个特色进行发展。建议可以参照新高考综合改革先行区近几年学生选考学科的大数据分析及
高校招生学科要求信息,对区域内学科发展需求进行引导性比例分配。以大市为单位,根据学生学科选择大数据,配置科学高中、人文高中、科技高
中等特色高中比例,引导区域内学校进行交错式优势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笔者建议】学校自主申报确定特色类型。尤其在新高考采取“
赋分制”的方式下,学校应该转化思路,进行精准定位,从“一个不落”尽力发展每一个学科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各所高中根据学校历史
、发展方向、学校资源等具体情况,进行自主申报,以4年作为一个建设周期,提出特色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发展方案,包括特色学科课程、学习方
式、评价等具体方案。 挑战3——特色建设落实不力。调研发现,部分普通高中在落实特色发展工作中面临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课程设
计轻课堂落实、重环境布置轻理念引领、重制度建设轻主体践行。 重课程设计轻课堂落实,表现为学校在特色建设中存在课程与教学脱节现
象。当前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构建符合特色定位的课程体系。但如果体系构建时只侧重于课程名目多样化,就会流于“表
面的繁华”,未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 重环境布置轻理念引领,表现为学校在对特色发展理念作用的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当前,
绝大多数普通高中为让全校师生员工能够方便、直观而全面地了解学校的特色发展“蓝图”,都非常重视环境布置,在大厅、楼道、教室、会议室、
校史馆、校园围墙等地方,设计装饰物、摆放展板,以各种物化形式,展示特色发展的价值陈述和阶段性成果。然而,一些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却收
效甚微,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对特色发展理念作用的认识不到位,所主张的特色发展理念在科学性上缺乏严谨的论证,在可行性上缺乏充分的民意
基础,导致学校环境布置虽亮眼,但教师对学校所倡导的特色发展理念往往视而不见、闻而不语、语而不知。 重制度建设轻主体践行,表现
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仍基本停留在文本规划层面,尚未深入到实务操作层面。制度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有力
保障。需要指出的是,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和制度内容的全面性,并不必然促成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制度应该具备四个特性,即适
切性(制度符合学校实际,针对学校在特色发展中面临的真实问题)、系统性(各项制度彼此呼应、联系,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效性(制度
能够切实落实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和开放性(制度本身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适应不可预期的外部环境的变化)。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
一些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定了制度,但这些制度要求却无法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故此,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不仅要关注制度的“
有没有”,也要关注制度的实效性即“管不管用”。三、如何建设特色高中(一)特色高中建设的关键是课程  特色高中建设从办学改革的使命上
来讲主要是用特色带动学校的系统改革,从转变高中育人方式的使命角度看,特色高中建设也是对育人方式的一种创新的实践。办学整体改革和育人
方式创新的触点在课程。课程是办学基本循环中的核心一环,办学的基本循环是“确定办学理念—树立培养目标—开发建设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实
施管理评价”。各环节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课程是学校基本育人行为的蓝本,学习行为、教学行为、管理行为、师生交往行为主要都是以课
程为蓝本发生的。课程既是特色高中建设的内容,也是手段。 要把握这个触点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益,需要建构系统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要
在准确定位课程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结构内容上科学完成“一图一表”,在这里,“图”是指富含特色的课程图谱,“表”是学校的课程表。
富含特色的课程图谱从对象上必须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部分学生和面向少数学生相结合;从能级上必须能做到学生之于特色的基础性需
求、发展性需求和提高性需求的兼顾;因而,从类型上看应该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如上海一所创建航空航天文化教育特色的
高中,构建了金字塔式的课程结构图,分三层,底层是基础型课程,有基础学科+航空航天教育,也有航空航天专题教育课程和文化浸润,这层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中层是拓展型课程空间,除了学科拓展外,主要是航空航天教育专业类拓展课程。这个层级瞄准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顶层是
研究型课程,进一步聚焦少数学生,应答其拔尖性需求。三个层级的定位很清楚,第一层面向全体培养兴趣,第二层提供选择培养能力,第三层创新
实践培养志向,这个就是图谱。  当然光有图谱还不行,必须要有课程表,通过课程表的编制进一步明确特色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时、年级、
教师、修习方式等,这是确保课程能真实转化成学生学习行为的显性标志。虽然特色课程建设的四大要素(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都是不可回避
的,但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路径可能是多样的。从上海的大量案例来看,至少可以有两种选择:对于特色课程基础较厚实的学校来讲,达到特色高
中要求,关键是对课程的结构和功能再升级,自上而下完成;对于特色课程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从课程局部(如拓展型课程)进行植入,逐步拓展
提升实现课程点线面体的结合,自下而上完成。总之,因校而异。【笔者建议】普高学校可以从制定多样化校本课程方案入手,细分学生群体,做好
学生生涯发展情况调查。学校以特色为基础,在满足本校必修课程的需求基础上,通过对学生“6选3”选科分析和估算,以3-4个组合为特色学
科组合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设计学校特色课程方案,清晰地呈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轨迹和路径,并积极配备课程咨询导师,提供选课帮助。学
校还需以“系统思维”推动改革,促进高中和大学、企业、博物馆、图书馆等其他组织的合作,丰富特色高中的课程资源。 (二)特色高中建设离
不开机制与共识 特色高中建设要做到持久有力,离不开思想共识和机制配置。 在思想认识层面,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已然形成趋势
,但还是有一些疑虑乃至错误认识。 比如认为“特色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存在矛盾”。一所学校的特色相对是单一的,如艺术、体育、外
语等,但有人疑虑特色的单一性与学生需求多样性是否矛盾,与高中多样化是否矛盾?笔者以为,这样的疑虑并无必要。第一,学校从无特色到有特
色,是一种进步,至少满足了学生在该特色领域的一些更高层级、更多样的需求;第二,特色高中内在要求之一,是面向全体、部分和少数学生的结
合,人人有机会;第三,高中不是义务教育,高中招生本就有选择,学生选择了某一所有特色的高中,即意味着对该特色的认可;第四,多样化是群
体概念,是地区高中生态的一种描绘,只有通过一所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发展起来,多样化才可以实现,没有学校的特色,就没有高中的多样化。 再
比如“先提高质量再搞特色”。毋庸多言,这里“质量”实际上就是高考升学率。这种观点既把质量的内涵窄化,同时也把质量与特色对立起来。事
实上,到目前为止,上海没有一所因为办特色教育而影响了所谓的“质量”,反之,学校因为特色办学获取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学生的学
习过程更为丰富,学校的精气神被再次提升。显然,特色和质量本质上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  思想有共识就容易形成合力,但是建设过程中
的问题解决则需要机制。尤其是今天的特色高中建设,是从办学和育人整体改革的高度加以设计和推进的,必然在课程、资源、人员、机构等学与教
的关键要素上产生新的变化和需求,有些甚至是连锁反应。如同济大学二附中围绕特色教育专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教研组,因为传统的基于学科的教
研组不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实施需要。所以,推动特色高中建设还要在治理机制上下功夫,丰富机制配置。如建立政策的杠杆机制,要有政策对区域
特色高中建设的定位、方向、要点和策略予以明确。再如建立阶梯入门的开放递进机制。特色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个手段应该对每一所学校发挥作用
,但是学校特色的基础毕竟不同,如何保护和发展相对薄弱学校的积极性,又如何让建设中的学校有明确的晋升阶梯? 对此,需要建立
类似阶梯式入门的开放递进机制。再如以校为本的多主体协同建设的机制。学校基于特色的系统改革,至少关涉行政、教科研、评估、社会资源机构
四大类机构,形成合力才更有支撑力。再如围绕过程建立组合拳式的推进机制。特色高中建设是长期的,用阶段性评估引导长期的建设其实很难,急
功近利则会导致特色建设流于形式,出现瞬间挂牌和翻牌现象。所以需围绕特色发展的关键环节设计必要的要求制度,如项目申报、分组交流、公开
展示等,利用这些环节建立推进和竞争机制,不断推动学校持续探索。当然,还需要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让评估与建设保持分合有度的关系,
研制评估指标时评估方与建设方合二为一,过程推进以建设方为主,结果评估由评估方独立进行。【链接】2011年,上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划
要求,结合上海普通高中发展的实际情况,正式启动以项目引领的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作。通过“学校自主规划、区域推荐、项目滚动指导、分阶管
理”的建设机制和“申报市级项目学校—实践建设—分组交流—举行全市展示—申请初评复评”建设行动框架,推动一批高中学校长期、持续地开展
特色办学探索。上海还通过研究,开发了指向高中特色建设核心领域的观测点系统,形成了以评导建的驱动机制。到目前为止,上海全面完成了第一
轮特色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产生了55所项目学校(占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1/5以上),其中有9所学校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特色
通高中”,第二轮特色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也即将公布。(三)特色高中建设的操作提醒 第一,高中特色发展切忌“穿靴戴帽”,急功近利。第
二,高中特色发展的本质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课程特色是高中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第四,助力普通高中更具特色,可以整合和利
用高校资源,转变学校发展方式。 第五,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应成为高中校长办学的责任和自觉追求。 第六,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要改变教育行政部
门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四)特色高中建设的他山之石 1.实施方案参考——XXX县(区)特色高中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文化独特、育人成果丰硕” 【格局】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满足多元需求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新格局。【领域】德育、科技、人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7个/人文、科技、艺术、外语、体育、海洋、金融、民族教育、国际教育等9个。 【任务】 方案1 方案2(一)培育特色学校文化 (一)建设特色课程体系(二)创新特色培养模式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三)创新育人方式探索(四)探索特色教学方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加强特色队伍建设 (五)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六)健全特色评价体系 (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实施】推进机制/实施步骤 实施安排【保障】 方案1 方案2(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强规划指导 (二)加强政策扶持(三)加强经费保障 (三)加强督导评估(四)加强特色引领 (四)加强总结提升(五)加强宣传引导 2.特色学校建设参照“五个立足确立高中特色建设”——立足校园文化、立足生源基础、立足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立足师资队伍、立足科学合理评价机制3.特色学校建设框架图
献花(0)
+1
(本文系清狂文人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