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槿印象 2023-10-18 发布于北京

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想写一篇作文,题目叫:酒。
怎么看都有一种无法言说莫名其妙的喜感。
在五道营的露台上,和小伙伴一起聊天,点了一杯“二环里的海岛”,由朗姆、椰子酒、椰汁和菠萝汁调制而成。
细细的高脚,一杯浅蓝的影,看着清新清爽。
浅浅地吸一口,朗姆酒的辛辣味布满口腔,这是3.5度的感觉吗?对于不饮酒的人来说,3.5度也可以上头。
小伙伴们开玩笑,说以后要多练啊。
我很肯定地回答,多少年了,这酒量是练不出来了。哎~以后在酒的江湖里,不会有姐的传说了。
不过,跟谁喝比喝什么更重要,不是吗?
我一向主张,喝酒这件事,应该细水长流。想想当你七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和小伙伴一起,聚上一桌,浅酌一杯,是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啊。
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喝酒的量是有定数的。记得在90年代我刚上班的时候,有位同事姐姐,她的姥爷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喝酒。据她说,姥爷屋里有一口缸,真的就是我们小时候家里盛水的水缸,里面永远都盛着酒,老爷子一天三顿,顿顿喝一提子。且每隔几天就用大塑料桶拎回一桶散酒,补充在那口缸里。老爷子就那么一口饭,一口酒;一块肉,再一口酒;来两粒花生米还是一口酒,这样悠哉悠哉的生活,一直到九十几岁,无疾而终。
提子,是那个年代的一种量具,按舀液体的斤两制成大小不等的一套,能够垂直向上舀油、酒、醋、酱油等,有很长的把儿。印象里小时候去打酱油,一提子就正好一瓶,应该是一斤。
又想起我最喜欢的作家汪曾祺,他的女儿称他是“泡在酒里的老头儿”,从这称呼上就知道,老头的最大爱好,是喝酒。

汪曾祺写《昆明的雨》:“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汪曾祺写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在他七十岁生日时为自己写诗道:“悠悠七十犹耽酒,为觉登山步履迟"。

在文人的世界里,琴棋书画诗酒茶缺一不可,酒尤为重要。

说到酒,就避不开诗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没有酒这种琼浆玉液,我们不知道李白流传下来的千古名篇会减少多少。所以说,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小伙伴围坐在露台,吹着清爽的晚风,赏金乌西坠,看不远万里的落日遥遥送来光芒,落在五道营胡同东侧的雍和宫金碧辉煌的大殿顶上。
发了一张余晖下的五道营胡同照,灰瓦屋顶鳞次栉比,游人闲闲,有一株巨大的凌霄,花开正艳,盘旋成心状。还在加班的小伙伴,评论说,你们像在丽江。然后,她发了个“累了,毁灭吧 ”的表情图。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大饮伤身,小酌怡情。我虽不善饮酒,但也觉得,三两知己,擎一杯酒,又优雅又养生,如此欢悦地活着,却也是美事一桩。

另一半为你留在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