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痛,可用肾着汤

 经方人生 2023-10-18 发布于四川

学好经方,用好经方。胡冯经方体系倡导“六经来自八纲”,根据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和病性(阴、阳),分为表阳证(太阳病)、里阳证(阳明病)、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表阴证(少阴病)、里阴证(太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六类病证。经方辨证依据患者整体的症状反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某男,56岁,主因“尿痛7天”于2023年8月29日初诊。
患者反复尿痛10年,抗生素治疗有效,曾诊断为尿道炎。7天前又出现尿痛,尿末明显,服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4天,效果不明显。刻下症:尿末尿道灼痛约30分钟,白天尿频不明显,夜尿3次,汗不多,口中和,纳可,大便日1-2次,手足不凉,性生活勃起困难。苔白腻,脉细弦。
辨六经:太阴阳明合病。
辨方证:肾着加薏苡仁血余炭汤证。
处方:干姜15g,麸炒苍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薏苡仁30g,血余炭10g。7剂,水煎服。嘱患者停服西药。
2023年9月5日二诊:服上药4天后尿痛已,尿频,尿不尽,夜尿2次,阴茎收缩,汗不多,口中和,纳可,大便日1-2次,手足不凉,眠可,勃起不坚。上方干姜增至20g,继服7剂。
2023年9月12日三诊:尿频及尿痛已,夜尿1次,尿不尽,阴茎收缩,汗出不多,口中和,纳可,大便日1-2次,手足不凉,眠可,左侧肩臂酸痛,恶寒轻,性生活能勃起并完成性交。
辨六经:少阴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二加龙牡去白薇加生地炭茯苓苍术汤证。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地炭12g,炒苍术15g,茯苓15g,生姜15g,大枣20g。7剂。
 
按语:患者病史10年,反复尿痛,以往诊断为尿道炎,抗生素治疗可缓解。详细问诊可知,此次尿痛以尿末明显,伴夜尿增多,考虑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性大。患者已服用二种抗生素4天,检查的价值不大。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并非实验室指标和西医诊断。
辨病性,尿痛、夜尿多,看似为阳热证,但口不渴、汗不多、无发热,并结合舌脉,整体为阴性证。排尿异常为里证,无明显表证和半表半里证。口不渴、夜尿多为里阴证,尿痛为里阳证,辨六经为太阴阳明合病。太阴里虚寒,口不渴,小便数,为寒湿下注,宜肾着汤;阳明里热之尿痛,为湿郁而化热所致,加薏苡仁、血余炭祛湿清热,通利小便,辨方证为肾着加薏苡仁血余炭汤证。服药4天后,尿痛已。尿频,口不渴,阴茎收缩,为里虚寒明显,增加干姜用量温里逐饮,排尿症状基本缓解。
 
体会:冯老强调孤症不辨。尿痛是里热证,但局部服从于整体,辨证必须四诊合参,即中医整体观。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排除西医诊断、实验室指标以及六淫病因的干扰,回归辨证施治的实质。
肾着汤是治疗排尿异常和腰痛的常用方,临证如何使用?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是,只有在六经八纲理论指导下去解读原文,才能理解肾着汤证,并正确使用肾着汤。《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肾着病,是里虚寒,胃虚失于运化,水饮内停。正与邪相争,机体欲通过小便驱水邪外出,因机能不足,虽小便频数但仍祛除不了,致水湿停于下焦,而见腰以下冷痛、小腹坠胀、小便自利等。口不渴,是应用肾着汤的扳机。《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明确了口不渴属太阴,为里虚寒,当用温法,宜服姜附类方。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