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读晚练:文言强化训练系列5

 一中大语文 2023-10-18 发布于福建

一、一词多义
76 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7 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6.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算术)   7.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   8.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技艺、方术)  9.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78 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4.将率不能(主将)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6.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7.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79 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明)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80 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二、文言课文复习


        (第1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有人 )曰:六国互( 相继 )丧,率( 全都,一概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 因为 )赂者丧。盖(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全 )。故曰:弊在赂秦也。
【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把中心论点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②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翻译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得分点:兵、弊、道)


        (第2段)秦以( 除了 )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 比较 )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它的实际数量 )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它的实际数量 )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 本来 )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 除了 )之不甚惜,举( 全部 )以予( 给 )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诸侯之地有限( 限度 ),暴秦之欲无厌( “餍”,满足 ),奉之弥( 更加 )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决定,确定 )矣。至于( 以至,以至于 )颠覆( 灭亡 ),理( 从道理上说 )固( 本来 )宜( 应该 )然( 这样 )。古人云:“以地事( 侍奉 )秦,犹( 如同,好像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 适宜,得当 )之。


【理解性默写】①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了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答案 ①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②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③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翻译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想一想他们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得分点:厥、祖父、暴)


       (第3段)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 已经,……以后 )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 起初 )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坚持正义 )不赂秦。是故( 所以,因此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 这 )用兵之效( 功效 )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方,才 )速( 招致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 ),李牧连却( 使……退却 )之。洎( 及,等到 )牧以( 因为 )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 几乎 )尽之际,可谓智力( 智慧和力量 )孤危,战败而亡,诚( 确实,的确 )不得已。向使( 假使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不去行刺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天数、命运 ),存亡之理( 天数、命运 ),当( 通“倘”,假使,如果 )与秦相较( 较量 ),或( 或许 )未易( 轻易 )量( 判断 )。


【理解性默写】①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②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翻译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亲附秦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得分点:继、迁灭、与)


       (第4段)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 服侍,侍奉 )秦之心礼( 礼待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句式:宾语前置句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咽下,吞下 )咽( 咽喉 )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胁迫,挟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理解性默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说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答案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翻译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得分点:积威、劫,“使”后省略“之”,被动句)


        (第5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 势力,力量 )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态势 )。苟( 如果 )以天下之大,下( 降低身份 )而从( 跟随 )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 ),是( 这 )又在六国下矣。


【理解性默写】文章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体现了文章借古讽今的特点。答案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次常用字积累】
独 dú①<形>单独;独自。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②<形>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独”。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为足。(《赵威后问齐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大同》)③<形>独特;特殊。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史记·游侠列传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④<副>只是;仅仅。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垓下之战》)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陈涉世家》)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⑤<副>唯独。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卖柑者言》)⑥<副>岂;难道。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窍符救赵》)【独步】指超群出众,无与伦比。【独夫】⒈独身的男人。⒉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独行】只身孤行。志节高尚,不随俗沉浮。


向①假设,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②朝某一方向行进。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③朝着,面对。又北向,不能得日(《项脊轩志》)④往昔,从前。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⑤刚才。与向之噌吰者相应(《石钟山记》)⑥接近。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⑦同“响”,声音。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庖丁解牛》)

一、一词多义
81 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空,白白地)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5.披心腹,见情素(真情、本心)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没有文采的)
82 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4.汤池:1.就温泉砌成的浴池2.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3 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3.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4.目泪下,鼻涕长一尺(鼻涕)
84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5.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7.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指服劳役的犯人)
85 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6.孔子伺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出外、不在) 

二、文言课文复习


(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靠近 )有道(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而正( 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第2章)子曰:“人而( 如果 )不仁,如礼何( 如……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第4章)子曰:“君子喻( 知晓,明白 )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理解性默写】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②《〈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第6章)子曰:“质胜文( 华美,文采 )则野( 粗野,鄙俗 ),文胜质则史( 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然后君子。”(《雍也》)
(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停止 ),不亦远乎?”(《泰伯》)
(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盛土的竹筐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填平洼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第9章)子曰:“知( “智”,智慧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理解性默写】①《〈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答案 ①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任重而道远 ③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翻译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贤德和才华的人,自己在心里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得分点:贤、齐、自省)


(第10章)颜渊问仁。子曰:“克( 克制,约束 )己复礼为仁。一日( 一旦 )克己复礼,天下归( 称赞,称许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条目,细则 )。”子曰:“非礼( 符合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实践,从事 )斯语矣。”(《颜渊》)
(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 一个字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大概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12章)子曰:“小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指激发人的感情 ),可以观(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可以群( 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可以怨( 指讽刺时政 )。迩( 近 )之事( 侍奉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理解性默写】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向颜回解释“仁”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②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次常用字积累】
喻①知晓,明白。君子喻于义②说明,告知。喻之以理③比喻。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


施①施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施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③设置,安放。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④用。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敏①勤勉。敏于事而慎于言②聪明,机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