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旧忆,浅说兴华路中西段我知道的故事(下)

 唯我英才 2023-10-18 发布于河北

本文要讲到的是“…浅说兴华路中西段我知道的故事”拙文的(下)部分,为讲明白故事,我还得把(上)部引用的图1和图2原样搬过来了。



“淮軍公所'在保定的古典建筑中,它最具南方特色。

在保定提起这“淮军公所”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了,可说起它的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知道的人就不会太多的了。

它的具体位置在图1中4所指的地方,处在兴华路最西端的路北,坐北朝南,它是一个面积很大的院落。淮军公所是中国北方保存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祠堂建筑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南北兼容,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占地面积约40亩,古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它是在清光绪年间(1888一1891)由大臣李鸿章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合一的的建筑群。

它是继苏州、无锡、武汉之后为祭奠阵亡的淮軍将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祠堂时,南北巧匠齐集,各显身手,互比高低,力尽其能,大展绝技,把这座祠堂建成了集南北建筑神韵的艺术精品。

1901年,淮军的创始人,在世为官四十年的清朝重臣李鸿章病故,保定府奉昭将“淮军昭忠祠”东路並往东扩展(原准军公所小学址),为李鸿章改建祠堂,历时约一年“李文忠公祠”落成,原昭忠词西路仍为淮军祭祀场所。

“淮军昭忠祠及公所”自建成后一直是淮军在保定的大本营,因此,民国以后称之为“淮军公所”。淮军公所先后于1908年冬,所内曾设“防疫医院”,1909年春改为“卫生医院“。民国建立不久办过戏园,民国13年(1924年)私立志存中学借此广场盖过教室,北洋军阀王占元和北京商人王福绳之兄在此开办过“乾丰织布厂”和“义大织布厂”,日伪时期整个公所成为日本军营,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仓库。

1948年11月保定解放,冀中军区司今部后勤处驻入,1949年8月河北省政府成立,将祠堂内的大戏楼改为军区大礼堂,1958年省会迁往天津后,祠堂东西部归省财贸干校住用,至1960年代迁出,之后,祠堂西路由华北电力学院作为职工宿舍。北部平房区由省银行、省财政厅、保定金融学校家属居住。1970年代,市房管所在西部校场里盖起排子房,迁进200余户居民入住,至此淮军公所成了一个大杂院。

时间到了2003年根据旧城改造规划 除保留淮军公所外,拆除了所有建筑,建起了小区。2008年10月28日启动了淮军公所的拆迁修复计划。






在淮军公所的建筑中,南方建筑的风味十足,我只向你推荐两处

诺大的淮军公所,他让人难忘的地方很多,我就重点地说两处,请见下面照片。


以上这张照片介绍的是淮军公的最具特色的大戏楼,照片的上部是这戏楼的俯瞰图,下部是戏楼内部的情景。




好看的垂花月亮门,它极具江南风情

请看以下两张照片,这是在淮军公所后院东廊边完好保留着的一个垂花月亮门,建筑工艺独具匠心,月亮门上悬着一个木雕门楼,翘起的飞檐宛若展翅的巨鸟,覆盖着细腻的灰筒瓦。梁架下有两对撑弓,一对雕刻着狮子滚绣球的花样,另一对是双鸟聚首,玲珑剔透,精巧入微,极为别致。



对于“淮军公所”这一座近代的优秀建筑,曾经获得以下的殊荣。

1984年,保定市政府公布淮军公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拟定维修和保护措施。

1991年,淮军公所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近现代优秀建筑”。

1993年,淮军公被河北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淮军公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淮军公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面将军庙”,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下面的这张照片,是从“铁面将军庙”街的中段向南拍摄的,它摄于1990年代,右侧第一根电线杆后的围墙,它曾是北洋軍阀王占元的私人花园。



上图是从自陈伯涛老师的精心著作“保定古城街巷史话图说”中选取的,意在让你能明了这个街巷的平面位置情况。

“铁面将军庙“位于兴华路西段路南,与路北的“南唐家胡同”对接,原为“L”形街巷,向南通往现在的“天威路〞,向西通向希大寺胡同,街北路西,原有一座“铁面将军庙“而得名,铁面将军庙又叫铁面五道庙。

在这个街巷中段西边有一处花园,它曾是北洋军阀王占元,在1921年低价买进当时的“清河道署”之后,同时又在此处购地修建的私人花园,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他又以2千银元,将这花园卖给了清苑人氏刘青圃,改称为“刘家花园”了。

此片区于1999年9月进行城建开发,现建成淮军公所小区和兴华小区,原胡同展宽成现在的样子了。

这里曾住有一位正骨名家,他叫李普南,清苑县张豋人,他先在家乡开药铺,並自学中医,专注正骨和针灸,1946年来保后住于此街他的亲戚家继续行医,那是在1949年,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路过保定,腰痛病突发,经人推荐由李普南医生予以治愈,为此特书匾以送之。

李普南医生之孙李砚芳,恰巧和我同是四中八班的同学,我们上学和放学还是同路相伴者,后来他随其祖父李普南学了正骨医术,学成之后自开诊所行医,他医术高超,口碑很好,很有建树和名气的。

兴华路南故事不多,也有些可说道的地方

就在这“铁面将军庙”,街北口东侧兴华路的南边不远处,有一个大院,日伪时期曾由日本株式会社占用,建起了十间二层楼房和东西厢房十二间,院后西临“铁面将军庙〞东侧那填建的场地,那时它有日本汽车30辆,经营往返保定至各县的客货运输业务。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前后,有人在这个院子里试做电焊条,那时我经常路过这个院子,从大门向里望去,院子里满地晾的都是他们用手工沾制的电焊条,从那露出的焊芯上能看出它用的,那就是我们电工打拉线常用8#镀鋅铁丝,再后来他们在三丰路北边南阁外的化工二厂对面,建起了“八一电焊条厂”,生产出了多种规格的电焊条,远销到了全国各地,这在当时,这个厂的产品很受广大用户欢迎的。

.

这街两边的多处胡同,也有它们的故事

在这兴华路中段,“育婴堂”的东边有一条向北又向东然后又转向北去的胡同,它叫“仓门口〞,原来这胡同向东处是县衙的仓库,这胡同向北到头的这段,路西是个叫“许家大院”的人家居住着的,再向东路北处是曾经的“保定女中”的校址,再向东是“仓门口小学〞后来这里调直改叫了“永华南路”,那学校也改名叫“永华南路小学了”,那“保定女中”也改名叫“保定第十七中学”了。

对着这“仓门口”的南口,过了兴华路就是“解放胡同”,它向南走去,那是南半城有名的“西河坑”在这坑的东北原来有座坐北朝南三间殿堂的“红关帝庙”的,原来在这老保定城里,仅有两座“红关帝庙”,那座“红关帝庙”,位于仓门口一直向北到了现在的“裕华路南的西南把角处,它正对着在早的炮台,它有向东的三间殿堂这两处关帝庙供捧的关公是“面如重枣”的红脸关公,而城里其它关帝庙供捧的是平常脸色的关公。

再说回来,这解放胡同向南往西,正处于西河坑北岸的一片开阔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它那时是“保定女中”在校外的一个操场,女中的学生上体育课就会到这里来的。那个以前叫“仓门口”的胡同,随着“永华南路”的扩建,现也已消失多年了。

在兴华路西段,还有“唐家胡同”、“车营坊”“九圣庵”和“多祥街”等处,它们各自也有很多的故事,由于篇幅所限,只好忽略了。

综如上述,这兴华路的中西段的故事,加上上两文写的兴华路东头的故事,我想你会对这条叫兴华路的老街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了,而我写的拙文也算到此为止,这里面如有不足或错误,敬请批评指正,在此谢谢你了。关于保定的那些老街道的老故事,我以后还会择机写出的,欢迎你到时参阅。

本文写于2022年12月1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