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芭萨提的颜色》观影有感

 丰羽之冀 2023-10-18 发布于河北

请为祖国从现在开始改变

——《芭萨提的颜色》观影有感

最近对印度的电影挺感兴趣,看惯了欧美大片,对于这样歌舞结合的电影有些小清新的感觉,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芭萨提的颜色》, Basanti:春季,又意金黄,印度的爱国色彩。影片又名《青春无敌》,我正是看的《青春无敌》,所以没有在心里事前存有爱国与青春的色彩,关于影片的主题当然是观影之后又查了影片的背景才知道的。

先从影片的大结构谈论下,我是利用两个值班的晚上观看的,第一个晚上看了很青春的那部分,我原以为这就是一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麻木而放纵生活、无拘无束的青春故事,可是随着他们的朋友Ajay坠机,造成了整个剧情的急转直下,也就是我第二个晚上所看到的充满责任、爱国与悲情的第二部分。整个影片近三个小时,漫长的双线索的交叉,把现代与反殖民地的英雄故事交相映衬,而电影的最精彩的40分钟,虽然只占到影片的四分之一,可它恰恰升华了整个影片,使前后连为一体,古与今的结合,爱国与非爱国的讨论。

我之所以对影片感触很深,不是因为我第一次只看了半部就看不去了然后又翻出来再看,而是因为我看完之后却久久不愿意关机。整个影片带给我的思考很多,而最核心的一个就是关于愤青与爱国,有人说这部影片是“印度的风情 中国的影子”,我说这个总结太到位了。我们历史上,有无数的青年志士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中有着爱国的思想和秉承的信念,而放眼如今,我们的青年人又何尝不是影片中的那个样子,对于发生在校园之外的事、对于发生在身边以外的事漠不关心,“祖国”在青年人的脑海中还剩下什么?不仅如此,我们很多人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对国家的腐败妄加评议,就像电影中的印度青年一样对于国家与英雄的漠然。我们的很多青年已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信念。

再说说电影的故事,在电影的讲述中,英国姑娘苏是其中一个线索的主角,她想要把爷爷的日记拍成印度反殖民地时期英雄的记录片,然后来到印度的一所大学招募演员,而这些成为她电影主角的青年们最后被历史人物感染,成了像历史人物一样给世人造成清醒认识的小群体。片中的男女,本来是享受着毕业前的狂欢,但是随着苏的到来和影片的拍摄,让他们从中渐渐懂得了责任和面对。在片中,友谊与爱情、爱国与宗教、压迫与反抗成了主题。尽管,故事总归是故事,他们刺杀国防部长、占领电台的作法着实“死罪”难逃,但是他们因为朋友的牺牲和对腐败的痛恨而爆发的惊醒,给印度青年,抑或是中国青年,一个震撼的行动,由他们行为展现出的台词,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电影中,通过革命者的口吻喊出了“ 如果血液不沸腾,血管里流的就是水;青春美好有何用,如果不奉献给祖国”这样大气的口号,不仅如此,影片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从侧面宣传了正能量的爱国情怀,这其中,有飞行员Ajay一直传递的为祖国献身的准备,有政治圈内的差人报效国家的反应,可是当因为腐败造成坠机事件频发,让这帮年轻人看到了肩上的责任,他们要为死去的飞行员Ajay做点什么,于是在对抗政府的过程中,这些青年人之间没有了教派的分歧,没有了漠不关心的态势,让所有人聚在一起,像反殖民的先辈一样“叫醒聋子们的耳朵”。

我们要改变自己从而带来改变”,我想,这应该是我们青年人从这部影片中获得最大的感触,我们的祖国也不完美,我们的政党也不完美,但是我们与其抱怨,不如行动,影片中有句台词:“置身事外评论很简单,责怪他人更加简单,你们怎么不出去改变着一切?勇敢站起来,加入政界、警局、政府,清理社会。可你们不会!我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那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抱怨要容易得多”。这是影片振聋发聩的呐喊,是的,我们习惯了抱怨,习惯了忍受。我觉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与其做一个愤青,不如尝试着去改变。如果每个青年人都认识到这点,那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家会变的,我们会改变它”。

文已至此,突然想到上学时很流行的一句话,说的是“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生命有两种活法,忍受现有的方式,或者,负起责任来改变”,希望朋友们有时间看看这部电影,也希望很多人能够从点滴开始改变,更期待中国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