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传129

 兰州家长 2023-10-18 发布于甘肃

原则性、纪律性和灵活性

黄镇严格按照党性原则进行外交队伍建设。他说,外交人员是代表国家的,我们是代表新中国的。做外交工作必须从根本上确立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是要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要站稳立场,掌握政策,认清敌我友。他说,这个问题,从大原则、大道理上讲,似乎都懂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上,就不一定头脑清醒。因此,要从大处着眼,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还要联系工作实际,在具体问题上,时时处处注意,从点点滴滴做起。

他经常提醒大家,一定要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坚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倾向。“天涯处处有芳草”,世界各国人民都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对驻在国更要注意。他要求同匈方人员接触时,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一视同仁,一概热情友好,不亢不卑,谦虚谨慎,以礼相待。他风趣地把做团结友好工作比喻为“烧香拜佛,礼貌周到,大小菩萨,各得其所”。他还常说:“礼多人不怪”。每次在使馆以外举行大型招待会,送走宾客以后,他总要亲自下厨房向匈牙利厨师敬酒致谢。逢年过节,他总不忘邀请使馆的匈方警卫和职工同我馆人员一起欢庆。由于黄镇的言传身教,全馆人员形成自觉行动,在日常交往中,匈方人员来访我使馆,都受到热情友好相待。

黄镇很注意培养队伍的纪律性,并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他是遵守纪律的模范。他经常在大会上讲到周总理的指示:“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外交无小事”,要求大家加强请示汇报。而他自己更是牢记周总理关于“特命全权大使授权有限”的告诫,严守外交工作事前请示、事后汇报的原则。他对中央和外交部的一切文电指示,都同馆委会的同志们认真研究讨论执行。使馆的一切外交行动事项,每次重要约见、谈话、出访、宴请、招待会等活动,他都一一向中央和外交部请示报告。在使馆内部,他要求除遇到急事随时商量处理外,外交人员每次对外约见、会见都要事先拟好谈话要点,事后写会谈记录。在部队时,他要求参谋们每天作记录。在使馆,他也要求各部门每天办的事不分大小一律记在日记本上,每天下班前报送办公日志,写明请示报告事项,由他审阅批示,以免误事。部队首长向下级口头下达命令后要求下级复述一遍再去执行,在使馆他口头交代年轻干部对外办事时,也要求接受任务者复述一遍再去办,办完后一定要有汇报。

他对干部的纪律教育,既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又灵活掌握、注意方法,循循善诱。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和部队来的老干部,对工勤人员和领导干部,对一般的思想认识、工作态度问题和严重的违反纪律的行为,他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

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不懂得内外有别,打国际长途电话办事时,误说了一点儿内部情况。黄镇知道后立即叫秘书再打一次电话予以补救。黄镇看到这个年轻人受到秘书批评后面带愧色、如坐针毡的样子,显然是知错了,就没有再批评他,只是笑着用手指了他一下。而这一指却使这个年轻人终身记取了教训。但是,老干部出了错,就不一样了。主管行政工作的二秘是黄镇很熟悉的从部队调来的老同志,有一次他未经请示就花了一大笔钱到外面去修汽车。黄镇除严肃批评外,还叫会计把这笔修车费从这位同志的工资里扣出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黄镇又把这笔钱还给了他,并告诉他这样做是为了要他记住这个教训。这件事,几十年后这位老同志谈起来还感慨万分。还有一次,发现3个工勤人员晚间不见了,待他们回来后经询问,说是到匈牙利老百姓家做友好工作去了。黄镇听了便耐心地对他们说,不能这样做友好工作,不能随便进民房,解放军就不能随便进老百姓的家嘛,何况是在国外。他还以此为例,在全馆大会上教育大家:友好工作是要做的,但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一切对外活动都要请示汇报。

烫头发、镀金表和一盆牛奶

黄镇非常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很注意对干部思想品德的教育。他经常用毛主席讲的有些同志可能经不起革命胜利的考验而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的话来告诫大家。他还经常现身说法,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那时使馆人员多数是旧社会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他在馆内常讲的一句话是:“不要忘本。”

出国后,物质生活比国内优裕。时间一长,问题也来了,有的同志开始在生活上讲究起来。黄镇发现后及时抓苗头,进行教育。有两位司机大概是觉得外国男人天生的波浪式头发好看,就把自己的头发也烫了一下。黄镇见到后,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问他们为什么要烫发。他们编了个理由,说是为了避免开车时头发垂下来遮住眼睛,妨碍开车。黄镇说,你们在国内没有烫发,头发不是也没有垂下来妨碍开车吗?他们无言以对,再也不烫发了。还有一位工勤人员,是曾经长期跟随黄镇的老警卫员,黄镇对他的要求更严格。他出国前已经同大家一样买了块手表,质量虽属一般,但在当时已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了。出国几个月后,他又买了一块镀金手表外加一条镀金表链,戴在手腕上,觉得挺漂亮。黄镇看见后,除当面提出批评外,还几次在大会、小会上以此为例,告诫大家不要追求物质享受。

初到使馆时,条件比较差,大家都很注意节约。但随着条件的改善,有些同志慢慢不太注意了,出现了长流水、长明灯,餐具稍微损坏就扔掉,老鼠偷吃食品也没人管。黄镇就几次在馆员大会上讲:我们要永远保持坚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油瓶倒了没人扶!坚持优良传统,贵在坚持,不能有头无尾。他通常是苦口婆心地提醒,但也偶有发火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厨师端着一大盆牛奶往外走,便问他干什么。厨师答说是自己不小心,牛奶坏了,只好倒掉。黄镇一下就火了,说:“这要值多少小米呀!过去我们喝不上牛奶,现在大盘往外倒,怎么对得起老百姓?你不心疼吗?”厨师立即承认错误,表示以后一定注意。黄镇平时对这位厨师很好,派去学做匈式菜肴的就是他。这次看到大盆牛奶被泼掉而感情激动起来,显然是想起了过去的艰苦岁月。

黄镇夫妇自奉节俭,但在遇到国家大事时,又很大方。抗美援朝初期,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使馆内部也开展捐献活动,大家都自愿捐出一部分工资支援前线,表现了同国内人民一样高涨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热情。黄镇和朱霖带头捐钱。他们的工资是委托会计代管的,每次捐钱,报个数,由会计从他们的工资里扣。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捐过了头,直到离任回国时算账,才发现还欠公家钱。这笔欠款直到他们到驻印尼使馆后才还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