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之四: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文/平凡)

 百年yesuo 2023-10-19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之四: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文/平凡

传承民族国粹 弘扬中医药文化



【原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1],誓愿普救含灵[2]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3],怨亲善友[4],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5],勿避险巇[6],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7]。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简介】 选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 
【注解】 
[1]恻隐之心:即不忍心别人遭受苦难的心。 
[2]含灵:就是人的意思,古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 
[3]妍蚩(chī):美和丑。 
[4]怨亲善友:怨,仇人;亲,亲人;善,交往一般;友,过从密切。表示关系亲疏的意思。 
[5]深心凄(qī)怆(chuàng):发自内心的悲伤。深心,本为佛学用语,原义为用意深重、扎根深固的求法之心。此处意为深入的,诚挚的真实内心。 
[6]险巇(xī):艰难险阻。 
[7]功夫形迹之心:表面客套做作,内心胡思乱想。 


【语译】 
凡是大医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无求,首先要对病人产生大慈大悲的同情之心,立誓愿意普遍地解救百姓疾苦。如果有患者前来求治,不得打听病人贵贱与贫富,不要在意病人的长幼美丑,不要关注病人与自己的亲疏恩怨,不要区分病人来自何处、愚笨还是聪明,都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至亲,一视同仁地对待。给病人诊治时,也不能瞻前顾后,过多考虑自己的利弊得失。看到病人的苦恼,感同身受。对于病人的疾苦深感悲痛,遇到病人求救,应当一心前去救助,不要因为路途艰险、时间早晚、天气寒热而有所犹豫,不要因为自己饥渴和疲劳而有所迟缓,也不要装模作样,推诿塞责。像这样才能成为拯救苍生的大医。如果违反这些原则,就是危害百姓的巨贼。 
【阐释】 本段文字集中展示了医乃仁术、医德致诚,为医者须牢记使命,具有仁爱之心和天使情怀,以护佑生命、救死扶伤为天职,时时处处彰显人性光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大医精诚》中,提出了一系列医家治病时的心学修养,体现出含弘光大的大医情怀。第一是安定内心。使心神安宁而不浮躁,志向笃定而不散乱,去除私心杂念,达到一种致虚守静的境界。第二是发心誓愿。人为万物之灵,医家将不忍病人遭受苦难的仁慈之心激发出来,誓愿普遍地救助人们的疾病之苦。第三是平等对待。对于前来求治的患者要一视同仁,不论地位上的高低贵贱之分、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年龄上的长幼之别、容貌上的美丑、人际关系上的亲疏,不论是过往有交情还是有前嫌,不论来自何方,不论聪明智慧还是心智愚钝,都以同一标准认真对待,都要把他们想作是自己的至亲之人而竭力救治。第四是忘我施救。救治之时,不能把自己的吉凶安危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也不能因顾虑自己的得失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遇到患者求救,应当不畏艰难险阻,不避昼夜寒暑而一心赴救。第五是感同身受。看到病人有痛苦烦恼,如同自己也有同样遭遇一般,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悲悯之情。第六是端正态度。不可装模作样,也不可居功自傲以求取名利。如果医者能够做到这几点,就可以成为护佑苍生的大医。如果所作所为与此相反,则会变成危害百姓的巨贼。

作者简介




刘高田,笔名平凡,男,山西忻州人。国企宣传干部,网络作家。《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主管:郁旦斌

         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