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吉林万寿宫不是皇帝的行宫,碑记在北山公园,“宫”在西安路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10-19 发布于吉林

在吉林市北山公园的关帝庙正殿东侧石阶旁,空地上立有一座青砖影壁状的建筑物,这面“影壁墙”正中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石刻,虽经岁月磨砺,石碑上的字迹尚清晰可辨。由落款可知,此石刻名为《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是铁保撰文书写的真迹史载铁保号梅庵,满洲正黄旗人,姓觉罗氏,曾官至两江总督。这位铁保算是清代的名士,这不仅源于他曾担任清代“两江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之职,还在于他是公认的书法大家。后人将他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并称为“清朝四大书家”。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京发生了天理教起义者攻击皇宫的严重事件。当时有200人在林清带领下,以宫内太监为内应,一度冲入紫禁城内。此事虽然很快即被平定,但清皇室颜面扫地已成事实。事后追责时,时任清廷尚书的铁保,极力追查通匪太监,触痛了清皇室未愈的伤疤,遂被革职,流放吉林城。《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正是铁保谪居吉林城期间留下的墨宝之一。

受评书演义等民间故事影响,提到万寿宫,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皇帝出巡时驻跸的行宫,实则不然。据地方史料记载,清康熙帝、乾隆帝在东巡吉林期间,居住在将军府(也有资料记载为将军署)中的行宫——太和宫。光绪十六年(1890年)长顺重建毁于火灾的吉林将军府时,也重建了太和宫正殿五间及东、西翼室,“供奉神御之所,避不敢居住”。

其实关于万寿宫的功能,《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中开篇就有定义:万寿宫者,地方大吏拜牌之所也。其制宫中设万寿龙牌一,每逢万寿圣节皇帝生日及元旦、冬至、夏至令节,守土大吏率所属文武官于丹墀左右,行九叩头礼”。由此记载,万寿宫可被理解为地方官吏形式上参拜皇帝的特殊礼堂,或者可理解为乾清宫驻吉林城分号。由于这个分号不讨论政务,只是隔空给皇帝祝寿、问安的礼节性场所,因而理出重点,便用“万寿”为名。

在介绍完功用之后,铁保又用一定篇幅强调了这种隔空遥拜的重要性,以及万寿宫倡议修建的情况梗概。据碑刻记载,万寿宫建于吉林城西关外的一块夹空地,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了清廷对此类建筑给出的规定:正殿三楹,东、西朝房各三间,宫门、丹壁等专有附属建筑一应俱全。整个万寿宫规模宏大宽敞,工程质量精良。由于铁保曾在清廷礼部任职十余年,对清廷礼法十分熟悉,故被吉林将军富俊(字松岩,蒙古正黄旗人),副都统松宁(字心庵,蒙古正蓝旗人,碑上的“庵”写作通假字“厂”,后来松宁避道光帝旻宁讳,改名为松箖,此人还担任过两任吉林将军)找来观摩万寿宫,并做了这个碑记。

《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可知,万寿宫落成于嘉庆二十一年四月(1816年),直至清朝灭亡,该建筑应得到了很好的管护。不过进入民国后,万寿宫即因缺少管理而日渐凋敝——《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也湮没荒草丛中。民国十三年1924),李敬山主持建设吉林北山公园,在修建澄江阁时,将《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镶嵌于澄江阁东壁之上,碑与阁浑然一体,成为一处特别的人文景致。1933年更被吉林名士孙介眉以“澄阁藏碑”之名,推为“吉林新八景”之首。

吉林西关的万寿宫的位置在当时的迎恩街(今西安路)路北。据前辈张晓光先生回忆,这个建筑群就在西安路双阳李宅的西面,即大致在今天西安路船营四小路北。这里伪满时已为民宅,为韩姓人家居住。另外,许多吉林人误以为万寿宫就是行宫,除“万寿”之名外,还缘于将这处建筑与城隍行宫相混淆。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城隍行宫,虽也位于西安路上,但位置要比万寿宫更靠西一些。

时移事易,作为特殊的历史建筑,万寿宫并没有如石碑赞许的那样“足以垂久远”,很早就湮没于岁月侵蚀。甚至连拥有吉林新八景之首名头的澄江阁,也没有熬过屹立百年——在2008年便颓塌成为过眼云烟。好在因万寿宫而生的石碑,历经原址废弃、“小将”泼漆、易地竖立等波折坎坷,却还被保留在北山公园的关帝庙内,尽管失去了当年景观翘楚的风头,总归悄悄地见证了吉林城的风雨变迁。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贾大为(易林学馆)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