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自然篇(蠸)

 汉字历史 2023-10-19 发布于黑龙江

    一种完全变态昆虫    

   自然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蠸”quán,形声字,从虫雚声,'蠸’字目前最早见于《尔雅》(战国—两汉),东汉《说文》小篆也收录了此字,另据《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推测,此字的创造时间应不晚于战国中晚期。虫,与昆虫或小型动物有关;雚,喙部或颈部延长的鸟(雈),此处引用'持续地’的引申义。造字本义:一种完全变态昆虫(持续地变换形态)。

备注:目前所看到的《莊子·至樂篇》的译文都不太准确,我们只需要知道文中的“生乎”是何意即可。“A生于B”即为“B生A”;“A生乎B”即为“A生B”。

“瞀芮生乎腐蠸”中的“瞀芮”应是“腐蠸”的前形态,即幼虫或蛹。“腐蠸”一词可见,'蠸’是古时一类常见昆虫,'腐’为其特殊性。重点即在于“瞀芮”是何物?

“芮”,从艸从内,植物内部(软的部分)。'瞀’,从目敄声,目眩。“瞀芮”应是指一种视力不好(或是古人看到的复眼形态)、柔软的昆虫,符合蛹的形态特征。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故“瞀芮”指的应是“腐蠸”的蛹形态,由此可知,'蠸’即指一种完全变态昆虫,'雚’在其中引用'持续’的引申义,旨在描述此类昆虫持续变换形态(完全变态发育)的特殊性。

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全世界来看,仅鞘翅目的昆虫已知约33万种,约占世界已知昆虫总数的1/3,我国已知约近7000种。

鳞翅目以单字命名的常见昆虫有蝶、蛾;双翅目以单字命名的常见昆虫有蚊、蝇、蠓、蚋、虻;鞘翅目以单字命名的常见昆虫有甲(䖬、吉丁虫)、龟(金龟、水龟)、萤、蠹、蚤;膜翅目以单字命名的常见昆虫有蜂、蚁。

显然,我国先民定义昆虫不可能像西方的科、目那样系统。我们的先民更多地是用'虫旁’形声字来描述其特殊性,用以对昆虫及小型动物命名。而且,中国古时一种昆虫的不同生长周期的命名也不同。当然,在前文的分析后可以肯定的是,'蠸’指的是昆虫的成虫期。那只能从'腐’字进行分析了,食腐性是指以动物尸体为食料的一种食性。成虫、食腐、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蝇、蛾蠓、黑水虻、马粪金龟子、土元、埋葬虫、白蚁等数以千计。

足见,要想弄清楚'蠸’具体所指的为哪种昆虫,是需要对比这些昆虫的各个时期才有可能的。介于文献所提甚少及昆虫资料有限,在我这恐怕难以实现了。纵观全篇分析,'蠸’极有可能是鞘翅目的昆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