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散记】杭建伟||​​​回望南疆战旗红(十三)

 昵称70808387 2023-10-19 发布于山东



回望南疆战旗红

——“重返南疆热土  追寻血染风采”纪行

杭建伟

2019年9月17日至23日,原济南军区67军参战老兵一行23人,分别从山东济南、江苏盐城和扬州飞抵昆明集结,重返南疆热土,追寻血染风采,开启了为期6天的重返老山之旅。

在此期间,我们参观了战场故地,祭奠了麻栗坡烈士陵园,跨越国门前往越南一日游。此行了却了多年夙愿,完成了圆梦之旅,增进了战友情意,饱览了壮美山河,丰富了人生阅历,进一步抒发了老兵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斗志和情怀。

如今,一晃过去了四年,重返老山之旅依然时常浮现在眼前。细细想来,感觉有必要把那次活动,详实记叙留作纪念更有意义。近日,我对那次重返老山之旅,追思纪行,如实记述。

第一篇第二篇
第三篇第四篇
第五篇、第六篇
第七篇第八篇
第九篇第十篇
第十一篇
(点击上面篇目可查看原文)


第十三篇
         
探寻当年临战训练地
重温军长阵前壮行酒
         
到田冲有感而作
         
返程直下马关乡,
顺道来寻老地方。
坡路依稀还旧貌,
山村错落换新装。
当年帐侧小松树,
今日楼前大栋梁。
回首林间三剑客,
心如青壮鬓如霜。
         

注:田冲村,为当年连队临战训练驻地。

返回文山州的计划安排是:中途午餐,午后到达598团当年临战训练驻地——西畴县马街乡,拜访房东老乡,晚上下榻文山州。
         
         
吃罢午饭,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直奔马街乡。我和梅大铨睁大眼睛,时刻注视着路边的景物,期望眼前出现我们三营当年临战训练地——田冲村。
不一会儿,眼前的道路和村庄,依稀有点儿像当年的景象,仔细看,确实像。我和梅大铨正在犹豫不决,车子驶过了眼前的路段。再回过神来,确信无疑,车子已经驶离了田冲村。经过几道弯路,车子达到马街乡驻地。
一行下了车,李昌平、赵树铁、李兆标等人,急忙在街上寻找当年的驻地和房东,其他人自行参观。当年,我们除了开会到过乡驻地,其它时间都在距离乡驻地北面二十多里的田冲村附近训练生活。
在街上寻找当年的记忆,对于我和梅大铨来说,基本上没有意义。我们心中向往的是田冲村,那里有我们的记忆,那里有我们摸爬滚打和一同生活过的山头、田园、道路和老乡。
         
         
于是,我和梅大铨当即下定决心,租车回头,探寻田冲,此行不到田冲,决不罢休。正好路边有个出租面包车,车主是位司机女。上前问过,女司机姓李,往返田冲要一百元钱。赵树铁他们计划在马街乡停留一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足够我们到田冲村故地重游。
说走就走,妻子和我、梅大铨三人上了面包车。小李驾车,脚踩油门,绝尘而去。只是十来分钟,我们就到了田冲村附近。看到路边“田冲”两个字样的牌子,我们欣喜若狂,这里果然是我们当年临战训练的地方
         
         
我们先是继续向北走了一点儿,去看当年营部驻地。我依稀记得当年晚上在营部组织看电影的场景,其它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梅大铨还记得清晰,看到路边的房子和空地,坚信不疑确定这就是当年营部所在地。我们信步观望,一座高峰耸立面前,眼前破旧的房屋和一大片空地,清冷萧条地静卧在山脚下。走过堆放着一些饲料和物资的老房子,是一排后来建起的猪圈。当年营部驻地,已经成为养猪场,别的什么都没有了。梅大铨带着一丝遗憾,对着眼前景物拍了些照片,算是见到了当年训练驻地,也算是不虚此行。
         
         
看完营部驻地,上车向南行驶几分钟,就是我们八连、九连临战训练驻地田冲村。车子停在路边,我们循着山路找到了当年的驻地。我和梅大铨站在驻地高坡上,指着眼前景物介绍,妻子在身旁饶有兴致听着。当年驻地山坡下的沙土路,已经修成柏油公路。西面海拔800多米的青山,当年曾是我们连队训练经常攀爬的绝佳之地。当年山腰间的田冲村,布满了老百姓的茅草房,现如今都已是清一色二层小楼。当年连队驻地路边,在香蕉树下和桂花树边,仅有一家摆摊卖汽水的人家。如今这里拔地而起的几家农户别墅,恢弘气派。在公路的下面,是一条流水潺潺的深沟,山沟两侧仅有的一点田园,种植了一些水稻,稻花飘香。炊事班做饭和连队干部战士洗漱用水,都是从山下这条深沟里打上来。现如今,这条深沟似乎比当年浅了很多,那种青亮亮湿漉漉的感觉没有了,满目青绿中给人以干爽的感觉。不知是近期少雨,还是多年干旱的原因。
我们来到当年连队驻扎的山坡上,当时全连120多人,连部、9个战斗班加1个炊事班,全部宿营在方圆不足1000平米的山坡上。帐篷挨着帐篷,帐篷前面就是各班吃饭的地方。
         
         
炊事班工作间,是在一个露天处垒砌的两个大锅灶和架起的一方切菜切肉大木板。雨天,泥泞不堪,晴天,高热蒸人,多数时间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连队驻训地就是这个样子。经过一个多月临战训练,我们连从这里开赴战场,军长张志坚给我们敬酒壮行的场面,一下子又浮现在眼前:
1985年10月10日下午,连队进行了开赴前线誓师动员,接着就拆卸帐篷,收拾行囊,整理驻地卫生,准备临战训练结束后的晚餐。说是晚餐,其实也是会餐,而且军长要亲自前来为连队官兵壮行敬酒。
遍布山野沟畔的黄白色帐篷,很快拆卸完毕,连同铺板一起装上等候在山间公路上的军用运输汽车,运往老山前线后勤保障中心,留待后续部队使用。原先从老百姓家买来支撑铺板的木桩,此刻已经完成了使命,被战士们无偿地送给驻地村民。构筑帐篷的沟沟坎坎,随即被战士们夷为平地,连队驻地恢复了往日景象。唯独炊事班同志们,还在最后忙碌着,准备上前线的最后晚餐。各班排打好背包,放好枪支,组织人员严密警戒,反复检查武器和装具,等待军长的到来。
         
         
临近傍晚,几辆军用吉普车疾驰而来,停在连队驻地下面的沙土公上。军长张志坚在团首长陪同下,走向我们连队,后面紧跟着几名警卫人员。全连干部战士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成两路列队完毕,等候军长检阅和壮行。
         
         
青山巍巍,涧水潺潺,夕阳西下,炊烟拂绕。山野间一派宁静,没有一点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和怆然。全连干部战士精神抖擞,神情威严地注目着军长一行的到来。要说的话,已经说过,要表的决心,已经表过。此时再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有奋勇杀敌的决心和气概。只见连长吴数宝跑步出列,向军长张志坚报告:“军长同志,598团3营8连集合完毕,请您指示!连长吴数宝!”
军长张志坚回礼,请部队稍息,随后言简意赅地说:“8连的同志们,你们马上就要开赴前沿阵地了,我代表军首长为你们壮行,祝你们英勇作战,奋勇杀敌,勇立战功!”
         
         
回想当年此时此刻,军长为我们连队亲自壮行的场景,并不像一些影视剧拍摄部队出征时那样震撼和悲壮:首长站在高处,手持酒碗,对着部队发表慷慨激昂的动员令,然后祝大家旗开得胜,敬大家一起干杯,全场举杯,一饮而尽,酒碗掷地,铿锵哗然,高举旗帜,开赴前线。
当年军长给我们壮行敬酒的真情实景是这样:军长走向连队排头,从连长指导员开始,一一为同志们敬酒壮行,一一向同志们叮嘱要求,面目祥和,亲切温暖,没有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俨然是一位慈祥和善的长者。每个人接过军长端着的酒杯,只说一句话“谢谢军长!”举杯而饮,一饮而尽。
         
         
此时此刻,每个人的思想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说单纯,是喝了军长这杯壮行酒,马上就要开赴前沿阵地,就要和敌人真枪实弹地干,就要为保卫祖国杀敌立功,其他什么念头也没有。说复杂,是喝了军长这杯壮行酒,有决心要向首长表示,有誓言向祖国和人民表达,更有心里话要向家乡父母诉说,可是已经没有时间再说了。
         
         
军长为大家壮行完毕,连长走出队列,充满激情向全连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牢记军首长的关怀和要求,一定不辜负军首长的嘱托和期望!一定要奋勇杀敌,勇立战功!同志们有没有决心?”
全连异口同声:“有!”声震山谷,回荡不绝。
“谢谢同志们!”军长向同志们挥手致意,转身走向吉普车,赶往下一个连队。
晚餐后,全连干部战士荷枪实弹,分乘军用卡车连夜开赴老山战场。从此,告别了一个多月的临战训练场地,开向血与火的战地,书写人生壮美的画卷。
一晃34年过去了,当年军长给我们敬酒壮行的地方,如今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楼。楼前坡地被整理成一片平地,种上了辣椒和葱姜等蔬菜。小楼高大阔气,没有见到主人。小楼北侧的猪圈里,两头肥猪撅着嘴巴朝向我们吭哧吭哧发声。
         
军长张志坚在猫耳洞给战士发烟
         
我们来到坡地北面,这里曾是连队进行教育的场地。一条土路伸向东面的山间,山坡上是拳头粗的松林,松树有五六米高,路面和林间山坡形成一方天然场地,适合连队集合就坐。若是在太阳高照时,松树成荫,遮挡阳光,在这里讲课听课,倒也十分惬意。
如今,当年的松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都34年过去了,但凡什么树木也会长大成才。好在现今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留树木,绿化山川,造福子孙,百年大计,利在千秋。
         
连队干部在临战训练地合影
         
我尽情拍着照片,从每一个角度拍下当年连队驻训的地方,生怕落下一个角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越过深沟,去当面村落参观,只是深情遥望,向老乡们默默祝福,祝老乡们在新时代勤劳致富,生活越来越幸福。
田冲,我们来了。34后再次看到你,我们感到无比亲切。虽然你在静默不语,但是你一定熟悉眼前的老兵。老兵当年吃着这里的菜,喝着这里的水,从这里走向战场,奋勇杀敌。凯旋而归后,一别就是34年。老兵不死,老兵来看你了。
这些年来,你一直让老兵铭记在心,魂牵梦绕。今天我们来看你,今后会有更多的老兵和他们的家属孩子来看你。
田冲,再见!
再见,田冲!
期待我们下一次再相逢!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杭建伟,江苏东海县人。1981年9月入伍入校,服役17年,陆军中校军衔。从事税务工作25年,二级高级主办。一颗水晶心,充满精气神,浑身正能量。偶有文字诗作见诸报刊杂志。

【重要提示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