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学母校

 雁冰与书 2023-10-19 发布于广东
       

图片来自网络,这是我们学校的钟楼

昨天,按说这篇文章应该昨天发表的,因为昨天是我的大学母校36岁的生日,不过我知道的时候,昨天写好的内容已经发表了,就没有机会再次发表了。所以这篇文章给我的母校送上一个迟到的生日祝福。

我的大学母校是西安翻译学院,是在西安长安区翠华山山脚的学校,因为靠山近,周末没事的时候我们就爬山。学校是从1987年成立的,前身是一个外国语培训部,在1987年的时候才正式成立先翻译培训学院,到2005年升格为民办本科高校后,学校的名称也正式更名为西安翻译学院(其实我们私底下会亲切地称它为“吸烟翻墙学院”)。至今已有36年。我是2011年高考后考上这个学校的,不过由于我的成绩不太好,也只是读了该校的专科。另外,我学习的专业和翻译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听到我说我学校的名字后,以为我就是搞翻译的,根本不是。我的专业是经管系企业管理,虽然也有外语课,但学得也都很浅显。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还真的很后悔没能好好学习英文,不然的话,我现在也能够去读英文原著了。但我读大学,也并非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我小叔在西安的缘故,他对那边的大学也比较熟悉,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就一手包办了。说真的,当时的我也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专业,也就听从了我小叔的选择。

说来我的母校当时还被称作是西安最牛民办大学,不过我看了最新的排名,在西安的民办院校里,我的母校也只排第三,前五分别是西京、培华、西翻、外事和思源,我记得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这五所学校我填报了四个,西翻是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是西北政法(没要我),不过第一志愿也往往是尝试性地报一所更好的学校。当时报西北政法的那个专业好像只录取了五个人,我看第一个被录取的成绩有580多分,而我当时只考了380分左右,不要我仿佛也很合理。

我是2014年毕业的,至今已有九年了,现在回想起来,有些记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入校报到,是我堂哥陪我一起去的,因为我去得比较早,我是我们班第二个报到的,我堂哥就和我一起住在了宿舍里。我到之后的第二天开始,宿舍的其他舍友才陆续报到。我还记得当时我们舍友第一次见面时,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哎呀,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啊。

再后来,就是大学三年的时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五个地方。

一个是我们的班级,大多课程都是在班级上的,早自习和晚自习也是。一个是宿舍,我们宿舍共六个人,两个陕西的,三个河南 ,一个宁夏的,我们一起共度了两年多的时间,毕业后便各奔东西。一个是“万人晨读”的广场,就在我们教学楼对面,每天早上,全校人都会在一个时间段里带着书到广场上晨读,在当时这可是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过贪玩的我,在晨读上也没有学到过多少东西。一个是图书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真的蛮大的,包括负一层共八层,除了七层是多媒体室外,剩余七层都有很多书籍,我经常会去图书馆,但不是为了读书,而是因为它冬暖夏凉,唉,可惜了这么好的资源了。还有一个便是我们学校的吊桥了,因为有一条河是贯穿我们学校的,于是就有了吊桥,有时我还会刻意绕远路走一走吊桥,蛮有意思的。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只是在大一的下半学期,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全校师生悲伤的事:我们学校的创始人,也是我们的院长丁祖诒,在2012年的3月12日去世了。我真的伤心了好久,我蛮喜欢这个院长的,我还以为他能伴随我整个大学时光呢。但时间也是最残忍的,它会随时带走生命,带走你身边珍贵的一切。所以我们才需要珍惜。只是,我们往往会等到失去后才想起珍惜。我到现在还记得,入学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在中秋晚会上丁院长为我们唱《荷塘月色》,那是他很喜欢的歌。

我在大学里也受过伤,因为一次打篮球,一不小心摔到了胳膊,还因此打上了石膏,养了半年才算恢复正常。不过现在想象,当时幸亏是胳膊先着地了,要不然便是头先着地了,那后果真的就不堪设想了。不过也因为我摔了胳膊,我们舍友也有机会不用上课了,他们都请假陪着我一起坐公交车到骨科医院治疗,理由是:怕一个人应付不过来。我的班主任也同意了。其实啊,他们也不想上课的。我也一样。

我很怀念我的大学时光,真想重新再上一次大学。但人生便是如此啊,时光无情,我们都不可能重新来过。所以我奉劝各位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你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谈个恋爱、做点有意义的事……因为等多年后的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无比怀念那个时候。倘若我们能珍惜,那这怀念便是甜甜的。

很可惜的是,当时的手机并不好,也没能留下什么照片,我记得当时也拍了些,不过我翻了好久我的朋友圈、QQ空间相册、网盘等我能想到的一切存储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和那时有关的照片,真的很可惜。

最后,祝福我的母校越来越好吧,有机会我也要回母校看一看。

end


文/雁冰

图/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