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那些事,举例6次最大的战争

 978地球物语 2023-10-19 发布于山东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与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等国接壤,并且濒临地中海。该国地势东高西低,气候属于地中海型。依据1947年联合国有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约为15,200平方公里,但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的面积已达25,000平方公里,拥有长达198公里的海岸线。以色列分为6个区域、30个分区和31个市,建国时首都设在特拉维夫,1950年迁至耶路撒冷,但是该决定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得到的土地主要是肥沃的沿海平原,反观阿拉伯人的领土,多集中在贫瘠的内陆丘陵地带,这种分配差异明显是一种偏袒和挑衅。在实力上,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面前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得到了超级大国的支持。

截至2022年9月,以色列总人口约为959万人,信仰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多个宗教。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英语也被广泛使用。犹太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代闪族支脉,起源于大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因此被称为“希伯来人”。自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他们开始从埃及迁徙至巴勒斯坦地区。

2023年10月7日凌晨,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在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了几千枚火箭弹,这次袭击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号称全球四大情报机构之一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也没有预测到这次突袭。以色列在哈马斯的袭击下遭遇了严重的损失,500多人死亡,1500多人受伤,惊慌失措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将动员全部军事力量,展开了“铁剑行动”来消灭哈马斯,随即两国陷入了“战争状态”。

以色列自1947年建国以来,和阿拉伯国家就大小战争不断,长期而持久的中东战争引发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当今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战争中,发生过1948-1949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1967年六日战争,1973年赎罪日战争,1982年黎巴嫩战争和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本文今天就着重介绍下这六次著名的战争。


1948年至1949年: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7年11月,联合国(UN)投票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将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随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爆发。犹太和阿拉伯势力都参与了对抗行动,由于冲突不断升级,英国军队准备从巴勒斯坦撤军。在这次冲突中,最著名的事件发生在1948年4月9日,当时迪尔伊亚辛的阿拉伯村庄遭到伊尔贡·兹维·勒乌米(Irgun Zvai Leumi)和斯特恩集团(Stern Gang)的武装力量残酷袭击,引发了阿拉伯的恐慌和报复行动。几天后,阿拉伯势力袭击了前往哈达萨医院的犹太车队,造成了78人的死亡。

1948年5月15日,英国撤军前夜,以色列宣布独立。随后,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阿拉伯势力占领了联合国划分给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南部和东部地区,并夺取了东耶路撒冷旧城区的犹太人区。他们的目的是以迪尔伊亚辛等事件和邻近阿拉伯国家日益增长的难民危机为借口,在英国撤军后恢复秩序。与此同时,以色列控制了通过耶路撒冷的主要道路-犹大山脉,并击退了多次阿拉伯的进攻。到1949年初,以色列设法占领了除加沙地带外的内盖夫地区,一直延伸至以前的埃及-巴勒斯坦边界。

1949年2月至7月期间,根据以色列与各阿拉伯国家分别签署的停战协议,以色列与其邻国之间建立了临时边界。以色列把这场战争被称为独立战争,而在阿拉伯世界中,由于战争造成了大量难民流离失所,所以把这场战争称为“纳克巴”(Nakbah或Nakba; “灾难”)。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


随着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上台,紧张局势再次升级。纳赛尔是一位坚定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对以色列持敌对立场。1956年,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是一条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水道,主要控制在由法国和英国公司的手里,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法国、英国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在以色列入侵埃及的同时,法国和英国以和平调解的名义进行干预,来达到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1956年10月,以色列入侵埃及的西奈半岛,仅用五天时间,以色列军队占领了加沙、拉法和阿里什,俘虏了数千人,并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大部分半岛。随后,在法国和英国的联合干预下,联合国紧急部队驻扎在该地区,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撤出。同时,埃及解除了对埃拉特港的封锁,并在西奈半岛部署了联合国缓冲部队。尽管埃及军队在各个战线上失败,但是在阿拉伯世界中,这场危机埃及才是胜利方。


1967年:加沙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至10日,阿拉伯和以色列军队发生了第三次冲突,后来被称为六日战争(或六月战争)。在1967年初,叙利亚加强了对以色列村庄在戈兰高地的轰炸,作为回应,以色列空军击落了六架叙利亚米格战斗机。1967年5月,纳赛尔动员军队靠近西奈半岛边境,解散了联合国部队,再次封锁埃拉特,然后和约旦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6月5日,以色列通过突然空袭的方式,摧毁了埃及的军事力量,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以色列不仅击退了叙利亚军队从戈兰高地区域的进攻,还夺取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控制权,并将约旦军队赶出了约旦河西岸。最重要的是,以色列成功保持了对耶路撒冷的实际控制权。


1973年:赎罪日战争


六日战争之后,零星的战斗终于在1973年再次演变成全面战争。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以色列意料之外的冲突,埃及军队越过苏伊士运河,叙利亚军队越过戈兰高地,以色列军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随后,以色列军队扭转了早期的战局,进入了叙利亚领土,越过苏伊士运河并在其西岸建立部队,包围了埃及第三集团军。战斗一直持续到伊斯兰教斋月,于10月26日才结束。

以色列于11月11日与埃及和叙利亚签署了正式停火协议,1974年1月18日,以色列和埃及签署了脱离接触协议,规定以色列撤退到西奈半岛米特拉和吉迪山口以西的地区,同时埃及减少在运河东岸的军队规模,在双方之间成立一支由联合国维和部队组成的军队。1979年3月26日,以色列和埃及签署了一项和平条约,正式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30年的战争状态。根据1978年签署的《戴维营协定》的条约规定,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全部归还给埃及,埃及作为回报,也承认了以色列的生存权。随后,两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1982年: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5日,以色列从西奈完全撤军还不到六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以色列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据点所在地贝鲁特和黎巴嫩进行了轰炸。第二天,以色列入侵了黎巴嫩,冲突持续到6月14日,以色列陆军已经包围了贝鲁特的郊区,并进行了大规模炮击,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多国部队的监督下撤离了该城市。最终,以色列军队从贝鲁特西部撤出,1985年6月,以色列完全从黎巴嫩撤军。


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2006年7月,真主党为了迫使以色列释放黎巴嫩囚犯,对以色列发动了一次军事行动,行动过程中,真主党击毕了一些以色列士兵并俘获了两人。

作为回应,以色列发动了一场进攻,进入南黎巴嫩解救被俘的士兵。这场战争持续了34天,造成了一千多名黎巴嫩人死亡,并导致大约一百万人流离失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