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25)大肠俞

 奇奇中医堂 2023-10-19 发布于北京

(25)大肠俞

【名词释义】

大肠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

大,与小对言。肠是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大肠”即从盲肠肛门的一段,为六腑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大肠者,传导之府。”此处大肠大肠本腑。大肠传导,主变化,体之俞,腑之应也。本穴系大肠在背之俞穴,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因而得名。

【定位】十六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

标准定位: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大肠俞穴。

  

  

  



【功效】疏调肠腑、理气化滞。

1大肠俞具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功效。

2大肠俞为治疗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也是治疗腰部疾患的主穴

3大肠俞位于第4腰椎旁,与大肠内外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之处,大肠传导之官,故可治疗肠病、痔疾。大肠俞位于腰部,故可治疗腰痛

4大肠俞有通调大肠之功,主治大肠疾患。治肠鸣泻痢、绕脐切痛、腰痛腹胀、食不化、大小便难。诸症之关于大肠者,皆可取此以舒之,凡取用大、小肠俞穴,可与足阳明太乙门互参。

5大肠俞既为大肠之俞,其与大肠定有通感。至如阳明腑证大肠有燥粪,甚则狂躁神乱,治法取本穴及阳关。以医理揆之,刺阳关者泻督脉也,刺本穴者泻大肠也。若究之病理,大肠热邪所以上升头脑者,应有导致而然也。其或本穴与阳关之间,有微细横络,可以通督上脑也。由此观点,再再揆之,则本经背部诸俞,俱可横通督脉,若采用本经背部俞穴,兼取两俞中间之督脉穴,则疗效或能更大。

【主治】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中气胀,绕脐切痛,多食身瘦,肠鸣,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小腹绞痛。

1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肠鸣,痔疾,腰痛泄痢腰脊痛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肠出血遗尿肾炎淋病等。

2大肠俞穴主治腰脊疼痛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

3大肠俞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以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4、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刺灸法】《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刺法直刺1~1.5寸。注意大肠俞深部近于肾脏,故不能深刺

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特效按摩

拇指指端,往里向下叩按大肠俞,以小腹舒适为宜,可治腹痛腹泻大肠疾病。

【穴位配伍

1大肠俞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

2大肠俞肾俞关元,治直肠脱垂

3大肠俞至阳腰阳关,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4大肠俞命门肾俞,治腰痛

5大肠俞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作用,主治便秘

6大肠俞中脘天枢支沟足三里,治便秘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大肠俞八髎大小便不利。

2、《千金翼方》:主肠癖泄痢

3、《外台秘要》: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之。

4、《医学入门》:主腰脊痛大小便难,或泻痢

5、《医宗金鉴》:大肠俞腰脊疼,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

6、《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

7、《针灸大成》: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中气胀,绕脐切痛,多食身瘦,肠鸣,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小腹绞痛。

8、东垣云:中燥治在大肠俞。(大肠燥气上冲,导致神昏癫狂谵语)

【附注】大肠俞大肠背俞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