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小平说,毛主席晚年的出发点是伟大的,可是却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毛

 翠竹明月 2023-10-19 发布于四川
邓小平说,毛主席晚年的出发点是伟大的,可是却走向了错误的道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就是为了清除在中国建设他所构想的“最纯洁、最完善”的社会主义的障碍, 清除其他国家没有消除的弊端, 创立一个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 挽“修正主义”狂澜于既倒 。毛泽东自以为发现了一个共产主义的新世界, 而实际上却陷入了一个“左”倾空想的带有浓厚历史遗痕的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错误模式之中。

'建国以后,毛主席依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当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冲天的干劲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毛泽东感到无比兴奋,他说,'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革命热情,极为宝贵。'毛泽东十分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护人民群众的'干劲'、'热情'。他多次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认为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是向人民群众的头上泼冷水,是方针性错误,是政治问题。他认为,气可鼓而不可泄,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在毛泽东看来,搞社会主义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冷冷清清、慢慢腾腾,另一条是高高兴兴、轰轰烈烈。他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高高兴兴、轰轰烈烈,不要冷冷清清、寻寻觅觅。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毛泽东倡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毛泽东把群众的'热情'、'干劲'看作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重要条件。他说:'共产主义精神在全国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群众中的落后阶层奋发起来努力赶上先进阶层,这个事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革命(生产关系方面尚未完成改造的部分)、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正在向前奋进。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

1959年2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今后搞'大跃进'的几个条件时,把'群众的干劲、劳动热情'放在首位,可见其在毛泽东心中的分量。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我很担心,我们一些同志在这种热潮下面,可能被冲昏头脑,提出一些办不到的口号。我不是想消灭空气,而只是压缩空气,把脑筋压缩一些,冷静一些,不是下马,而是搞措施。应该看到,毛泽东注重焕发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干劲的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当时人们头脑普遍发热的情况下,只提'压缩空气'并不能起到迅速降温的效果,反而为高指标、浮夸风的盛行留下了可乘之隙。

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毛泽东对'热情'、'干劲'的认识又正确地回到了辩证的理解上,他说:'头脑要冷又要热,又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冲天干劲是热。科学分析是冷。在我国,在目前,有些人太热了一点。他们不想使自己的头脑有一段冷的时间,不愿意做分析,只爱热。同志们,这种态度是不利于做领导工作的。他们可能跌筋斗,这些人应当注意提醒一下自己的头脑。另有一些人爱冷不爱热。他们对于一些事,看不惯,跟不上。对这些人,应当使他们的头脑慢慢热起来。'

毛泽东强调主观精神的动力作用,并没有否认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毛泽东指出:'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物质利益看作'刺激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社会主义经营的根本方法之一'。毛泽东对此的看法是:''决定因素之一'、'根本方法之一',这个提法可以赞成。但是当作决定性动力,就不对了。要保证人们吃饱饭,然后人们才能继续生产。没有这一条是不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