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水浒: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郓哥,才是武大郎被害的幕后推手

 贡子曰 2023-10-19 发布于吉林

武大郎是水浒中最为悲剧的形象之一,他父母的好基因都遗传给了二儿子,唯独没有给他。武松长得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偏偏他长得又矮又丑。提起武大人们总喜欢叫他三寸丁谷树皮。

人们之所以记得武大这么个角色,离不开他那勇猛过人的兄弟和红颜祸水的妻子。

他的妻子潘金莲是个尤物,此女年方二十,颇有颜色。长着一张桃花脸,眉宇间万种风情。

能娶上这样长相的妻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可惜的是,金莲的水太深,短小的武大把握不住。

自从潘金莲嫁给武大起,她的桃色新闻就不断,当然,武大家门口那些轻浮的泼皮们也没断过。武大逼不得已,只能搬离清河县,到临近的阳谷县居住。

然而,命运暗中的馈赠,早已标好了价格。武大娶了如花似玉的美娇娘,代价却是自己的生命。

关于武大之死,我想就不需要我再赘述了,今天我们需要聊一聊武大之死背后的故事。

究竟谁害死了武大郎呢?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恐怕都会想起潘金莲那句“大郎,喝药了”的台词,没错,武大郎正是喝了潘金莲的药才毒发身亡的。药是哪来的呢?奸夫西门庆家就是开药铺的,砒霜正是他提供的,而武大郎那一身的致命伤也是西门庆给打的。谁出的主意呢?隔壁卖茶叶的王婆子是这背后的策划人。

那么,害死武大郎的人找全了吗?在我看来并没有,还有一个关键性人物没有被揪出来,这个人就是郓哥。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这郓哥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他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二:

其一,武大本可以忍,却被郓哥忽悠瘸了。

武大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心眼也实在,当初潘金莲在王婆家里吃了酒、偷了情回到家时脸上依旧有些红润。在潘金莲告诉他是在王婆家里吃了答谢酒后便不疑有他,更是让潘金莲拿着银子回请。

潘金莲和西门庆在王婆家里厮混,恩情似漆,心意如胶。接连半个月,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是啊,武大对这件事一点也不知情。他每天重复着做炊饼、卖炊饼的劳动,虽然辛苦,日子也有些盼头。

偏偏在这个时候郓哥出现了,他的出现不是偶然。

郓哥被王婆打了这几下,心中没出气处,提了雪梨篮儿,一径奔来街上,直来寻武大郎。

他找武大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出气”,王婆子打了他,他打不过王婆,只能找更弱小的武大撒气。

找到武大,郓哥就开始变着法地骂起武大郎,他暗讽武大郎是鸭子。

鸭子这东西,恐怕只有在餐桌上的时候才是好的。放在平日里,形容人是鸭子那绝对是羞辱人的话,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武大郎虽然懦弱,但还没沦落到被小孩子随便欺负的份上,尤其这种事涉及名誉问题一定要争。

“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

在被郓哥讹诈了一顿饭后,武大郎才得到想要的答案。当然,郓哥还提出了一个他很难拒绝的建议“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

郓哥还给武大郎具体策划了如何去捉奸:

你今日晚些归去,都不要发作,也不可露一些嘴脸,只做每日一般。明朝便少做些炊饼出来卖,我自在巷口等你。若是见西门庆入去时,我便来叫你。你便挑着担儿,只在左近等我,我便先去惹那老狗。必然来打我,我先将篮儿丢出街来,你却抢来。我便一头顶住那婆子,你便只顾奔入房里去,叫起屈来。

郓哥的计划很完美,实施起来也很顺利。武大郎顺利地将潘金莲和西门庆捉奸在床。

不过,捉奸的结果却和武大预料的有些不一样,“三寸丁儿没干才,西门驴货甚雄哉!”,拿着刀去捉奸的武大郎最后是被王婆和潘金莲掺回家的,回家后的武大一病不起,最后被潘金莲毒死。而被捉奸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二人依旧日日笙歌,唯一改变的是二人不在对武大遮遮掩掩,他们已经摊牌了,不再装了!

而郓哥呢?在武大被西门庆踢倒,众人忙着救武大的时候,他慌忙地溜走了。

若不是郓哥捅破这层窗户纸并且怂恿武大去捉奸,那么武大的命运就不会如此悲惨。或者武大郎能等到武松回来那天,自然就会扬眉吐气了。

其二,郓哥虽小,却“人小鬼大”

很多人都认为郓哥是武大的朋友,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丑事告诉武大郎是为了对方好。毕竟郓哥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可能有那么多坏心思。

其实,郓哥虽然年纪下,但是肚子里的坏水可一点也不少,甚至可以用人小鬼大来形容。

作者施耐庵称他是个“乖觉”的人,郓哥虽然也做买卖,但是他并不像武大郎那么死板,他的目标人群是有钱人,他卖的是时新果品,西门庆就是他的主顾之一。

只是,进来西门庆钟情于“金莲”,一直在王婆家厮混,照顾不了他的生意。他只能去王婆那里寻找,他客客气气地喊王婆为“干娘”,在王婆不打算让他见西门庆后,他立刻拿武大作为威胁。却不曾想王婆非但不吃这套,反而把他痛打了一顿,这一下激起了他的怒火:

“老咬虫,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

他找武大告状,目的之一就是报复王婆这种吃独食的行为。武大郎前去捉奸自然就坏了王婆的好事,你不让我得到好处,你也甭想好,这就是郓哥的心理。

当然,把这事告诉武大,郓哥也是要收一些好处的。他从武大那里讹来了一顿酒肉,在把事情的原委和捉奸的计划告诉武大后,他又得了数贯钱、几个炊饼,自去了。

在何九叔带着武松前来找郓哥作证的时候,郓哥表现地也十分圆滑:

郓哥那小厮也瞧了八分,便说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我却难相伴你们吃官司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想打官司也可以,但是没有好处的话免谈。

武松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立刻给了他五两银子,在吃饭的时候,又许诺给他十四五两银子。有了银子,郓哥立刻热情起来,给武松做证人。

别看郓哥还是个“孩子”,但是他的心眼可一点也不少。虽然他出场不多,但是他很少吃亏,即便吃了亏也要马上报复回来。

就是这个表面上人畜无害的孩子,就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选择了报复王婆,而他报复王婆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怂恿武大去捉奸。

至于武大的死活,他是不管的,在他的眼中武大只不过是枚棋子罢了,他要的只是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