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

 司敬雪书院 2023-10-19 发布于河北

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

毛泽东主席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 图片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1963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为治理海河,一场以河北为主体的大规模群众性治水运动在华北大地展开,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

整个工程持续近20年,使用土方量达13.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如果将所用土方修成厚4米、高8米的城墙,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其工程量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近代著名工程相比毫不逊色。

以我省民工为主力的治河大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一把把铁锨和一辆辆独轮车,成就了海河的安澜局面,基本解决了海河流域的水患问题,其所凝铸的根治海河精神代代传承,永载史册。

特大洪水坚定

中央治河决心

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

1963年海河水灾淹没了农田和民居。 图片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1963年11月17日,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收到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书信,其中写道:“林铁同志:遵嘱写了几个字,不知是否可用?”

这是一封回信,前不久,林铁请求毛主席为我省当年的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

1963年夏,海河流域暴发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我省受灾严重,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3亿元,间接损失13.1亿元。

1963年12月13日,在河北省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上,观众看到了毛主席为治理海河题写的振奋人心的口号——一定要根治海河。

海河,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它西起太行,东入渤海,北跨燕山,南界黄河,流域面积31.78万平方公里,全国七大流域之一。

海河,流经众多省份。它地跨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部分和河北省大部,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东部和东北部也有它的足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河流经了我省70%以上的土地,在我省的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我省三分之二河流属于海河水系。

历史上海河曾是一条桀骜不驯的蛟龙,流域内水旱灾害频发。1368年到1948年的五百余年里,共发生水灾387次,旱灾407次,平均三年四灾。

1949年至1963年15年间,我省平均每年洪水沥水淹地2016万亩,减产粮食10亿公斤,各项损失合计109.1亿元。

水灾给国家增加很大负担,仅中央从各方面支援我省抗洪救灾的物资等折款就达60多亿元。“兴水利、除水害”,是海河流域人民的迫切愿望。海河流域的治理成为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

1963年9月21日,中央救灾工作会议发出关于治理海河水系的决定。

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发出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也都为我省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

中央领导人的题词表明根治海河水患已经引起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海河治理,完全提上中央领导的议事日程。

1963年洪水后,我省总结治水经验教训,制定了“上蓄、中疏、下排,以排为主”的治理方针。

上蓄,即在上游修建和加固水库,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拦蓄洪水,发挥综合效益;“中疏”,即疏通中游河道,使其顺畅泄水,不致泛滥;“下排”,即在下游开辟入海尾闾,使洪沥水通畅入海。

不久,在水电部的指导下,海河的“两个十年”治理规划出台。

按照规划,根治海河工程分两个十年实施。第一个十年,即从1964 年到1973年,工程重点放在中下游防洪河道和排沥骨干河道治理方面。第二个十年,即1974年到1983年,续建、新建、扩建、加固大中型水库,提高防洪安全标准;扩建排渠,提高黑龙港流域除涝标准,扩大水源,增加灌溉面积。

1965年3月24日,中央书记处第395次会议决定:“由河北省派人担任总指挥,水电部派人担任副总指挥,统一领导工程的进行。”

7月1日,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在沧州正式成立,随后不久,邯郸、邢台、石家庄等8个专区及所属有关县都成立了根治海河指挥部。

由此,一场大规模根治海河的运动全面展开。

一场大规模群众性

治水运动

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

千军万马战海河。 图片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根治海河是一项宏伟的治水工程,也是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

1964年至1980年,我省每年组织七八个地区,八九十个县市,三四十万民工,大协作,大会战,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一条河系一条河系地进行治理。

参与治河的民工主要是来自天津、保定、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唐山等8个专区,绝大多数是年龄在18岁至50岁的农村男劳动力。

各级海河指挥部采取“自愿报名,领导审查批准相结合的办法”,一支“以农民组织起来的革命化的兴修水利的民工大军”组建而成。

动员几十万人参与治水工程,组织和管理尤为关键。我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将军队的各种规章制度灵活应用和实践于整个治水工程。

首先,对民工实行军事化的组织形式。民工队伍以原有民兵组织为基础,采用团、营、连、排、班建制。

同时,从上到下建立一系列的政治工作机构,配备政治工作人员。营设营长、教导员,连设连长、指导员,分别负责工程指挥和政治思想工作。

为了严明纪律,也为了鼓舞治河大军的士气,施工队伍组织起来后,以大队或生产队为单位对民工进行短期培训。

这些培训内容包括,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邀请复员军人向民工讲解解放军吃苦耐劳,勇于战胜困难的硬骨头作风,使民工坚定根治海河的决心;带领民工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三八作风”,针对民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简单易记、切实可行”的行动纪律。

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较困难,国家积极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精神,这项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是以“补助”的形式完成的。

为了节约治河经费,国家确定了“生产队集体出工,义务劳动,国家管饭,不记工资”的出工政策和详细的补助标准。

翻开史料,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当时的补助标准。

民工每个标工补助生活费4角5分,贸易粮1公斤……

民工进出场,步行不足15公里不补助,15公里以上不足30公里每人补助3角,贸易粮0.5公斤,30公里补助6角,贸易粮1公斤。小车、小型工具、排水机械、炊事用具、工棚物料均由生产队或社员自带,国家给予一定补助……

工棚费补助,民工尽量借住民房。必须搭设工棚者,每期工程每人补助物料费2元5角……

这种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特殊的治水用工方式,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的利益。尤其在根治海河初期,出工补助对于农民出工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

自力更生,勤俭治水也是各级指挥部的原则。

1964年冬,沧州地区依靠群众大干一个冬春,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原计划3年、投资3900多万元才能完成的宣惠河疏浚工程;1965年,黑龙港排水工程,原规划投资3亿多元,后压缩到1亿元;海河工地各级指挥机构,治河十年,转战各河系,不搞基建,也基本不置买家具。

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施工办法,缩短工时的同时还节约了资金。

在子牙新河穿南运河枢纽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如果按老办法全部采用倒虹吸结构,工程量大,建设时间长,投资需要4000万元。经过反复研究,采取平交、立交相结合,井桩架渡槽的建筑形式,工程当年建成生效,投资减少到650万元,节省资金80%多,工期缩短2/3。

十几年间,数百万燕赵儿女不计报酬和名利,奔赴远离故土的海河工地。一时间,全省涌现了诸多妻送夫、母送子,父子兄弟同上海河的动人故事。

这些故事的主角,不止有作为治河主力的男性,还不乏女性的身影。

本来根据规定,是不让女性上海河,但藁城、迁西、保定等地妇女自发组成“红姑娘排”“铁姑娘连”,一次又一次地开赴工地,参加了一期又一期的根治海河工程,促进了根治海河各项工程的顺利完成。

凭借一双手、一把锨、一辆独轮车,根治海河运动的历史,也成为了海河民工的奋斗史。

治水工程换来

近40年安澜局面

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

海河工地上推独轮车的民工们。 图片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海河治理的历史,不仅是省内各地区之间团结治水、相互支援发展的壮歌,更是京津冀三地团结协作、协同治理海河的开始。

1970年海河施工中,我省与北京、天津并肩战斗,一起开挖永定新河和北京排污河。北京派技术民工主动为我省解决了工地的排水困难,承担了部分应由我省修建的桥梁任务,还派出汽车支援我省运输建闸物料。天津不仅提前完成了分担的建筑物施工和移民迁建任务,还担负了我省当时20多万治河大军的物资供应。

1980年,大规模治水工程基本完成。

整个工程先后开挖疏浚了黑龙港河、子牙新河、滏阳新河、大清河、永定新河等53条骨干河道,总长度3641公里;修筑防洪堤3260公里;修建闸、涵、桥等建筑物3445座;在上游续建、扩建和新建大中型水库30多座,总投资17.25亿元,共使用土石方、混凝土13.35亿立方米。

自此,海河流域各水系都有了单独的入海通道,排洪能力比大规模治理前提高了4.34倍,洪水危害得到了初步控制,创造了海河近40年的安澜局面,确保了华北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1989年统计,我省的防洪工程已拦蓄超过下游安全标准的致灾洪水394次,累计减少淹地8818万亩,减少粮食损失9.7亿公斤,减少经济损失282.9亿元,是国家对防洪工程投资的10多倍。

同时,我省易涝面积大为减少,海河流域盐碱地大部得到治理。

通过扩建原有的排沥河道,新辟排水骨干河道及其配套工程,使排沥入海能力由大规模治理前的414立方米/秒增加到3180立方米/秒。我省平均每年因涝成灾面积,由1964年的1107万亩减少到1985年的353万亩。

我省原有的2361万亩盐碱地,在根治海河过程中,通过开挖排水河道和大搞排水河渠配套,采取除涝治碱、修建台田条田、机井抽水等措施,到1985年,全省盐碱地面积已减少到433万亩,占原有盐碱地面积的19.3%。

黑龙港地区原是海河流域盐碱地集中而且碱化程度十分严重的地区,经过开挖疏浚河道,沿河两岸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农业生产由低产变高产,粮食年年获得丰收。过去的不毛之地,成为了重要的粮棉基地。

更重要的是,根治海河工程使我省灌溉水源大大增加,改变了我省海河流域农业生产的面貌。

由于充分利用了根治海河中修建的大、中、小型水库调蓄地表水和机井建设开发地下水,到1979年末,全省有万亩以上灌区159处,配套机井48.6万眼,灌溉面积发展到5506万亩,比1949年增加近4倍。

据1989年的统计,全省灌溉工程累计浇地9.2亿亩,增产粮食1587亿公斤,增产棉花37亿公斤;全省70%以上的粮食和绝大部分经济作物都是在水浇地上生产的。

根治海河工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我国水利部门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许多国外水利考察团及水利专家参观根治海河工程,提升了我国水利的国际影响力。

1972年4月9日,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教授约翰斯·胡姆隆到沧州、衡水参观根治海河工程,考察了子牙河兴济枢纽、南排河南家楼倒虹吸等工程。同年,瑞士日内瓦国际高等学院教授麦坚参观了根治海河工程沧州青县兴济穿运工程。菲律宾水利考察团、巴基斯坦低洼盐碱地水利考察团等都到我省参观过根治海河工程。

1980年7月9日,河北省水利局与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合并,组建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挥部的历史使命至此结束。

燕赵儿女认识自然规律、不畏险阻、兴利除害、根治海河的精神,被载入史册,代代传承。  (冉世民)

■相关

历史上海河为何频发水患

为何海河治理前的几百年里,频繁暴发水患?这与海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许多人为因素相关。

首先,海河流域以北有东西走向的燕山,西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军都山、太行山等山脉环绕,它们联合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每年夏秋之交,来自东南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此遇高山阻挡发生抬升作用,极易在山前地带形成暴雨。加之山区河道坡度较陡,山洪来势迅猛,一旦进入平原,因河道坡度突然变缓,致使河水宣泄不畅而容易决口。

而在气候、气象方面,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为四五百毫米,其中70%-80%的降水常集中在七、八两月的几次暴雨之中,甚至集中在几天之内,因此造成秋涝。如遇降水多的年份,则更易洪涝成灾。

而且,海河是典型的“扇形”水系分布。海河流域东西方向较短,南北方向很宽,支流繁多。这种“扇形”水系分布的形式,容易促使洪水集中。特别是下游一带,直接威胁北京、天津以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

而海河流域各河的泄水能力大都是上游大、下游小,上下游极不相称,有的相差几十倍甚至一二百倍。尤其是海河上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沉积造成了各支流的下游及海河干流在平原皆为“地上河”,河道流水不畅。如果堤防失修,在洪水冲击下,很容易溃堤决口,洪水横流,泛滥成灾。

此外,也有人为和社会原因。北宋以后,海河流域森林滥伐,土质疏松,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下游平原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淤塞,形成海河水系“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易发生水灾。

历朝为保持大运河畅通和增大运河流量,把原本分流入海的几条大河连接在一起,又把原本与大运河不相干的河流人工截流改道,迫使其流入大运河。众多河流汇入天津,经由一条并不十分宽的河道入海,这就超越了海河本身的承受能力,使本来地势就十分低洼的下游地区,始终处在洪灾威胁之中。

所以,我省在根治海河时将治理关键确定为“将海河流域的各大河流分别开辟导洪入海河道,加大行洪能力,分流入海”,正是切中要害。

文/记者 李冬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