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北极熊788 2023-10-19 发布于浙江

1:大树、古树、老树的分别。

有观点认为,大树即树形大的树,古树则代表树龄超过一百年的树,而这几年,又出现了老树,概念愈发多了。

但从业内人的认知习惯看,但无论怎样划分的词汇是大、老还是古,说的是一个事儿,就是树龄,即古树的树龄最大,老树的树龄次之,大树的树龄最小;

但实际做茶时候,最关注的点还是树形,古树的树形最大,老树次之,大树又次之。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虽然大家也知道,树龄大,树形未必大;树形大,树龄未必大,但还是习惯性的通过这种方法去判定。

比如,走进一片古茶园,制茶者习惯性将这片茶园里树形最大,树高偏高、树围最大、未经矮化的茶树定义成古树;将古树剔除,剩下的没经过矮化,树形大,树围粗的树,就是老树;而一些可能经过矮化,树形较小,与二三十年的树有明显差异的树,称为大树;再次之,成为中小树。

当然,不同的茶区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古六山,划分就相对简单:高杆、古树、乔木,乔木说的就是小树茶了,近年也有细分大树的,但就个人经验看,古六山划分的大树略显鸡肋,因为古六山的大小树的品饮体验差距小,甚至是模糊;但临沧、勐海的大小树品饮体验之间,是有本质差距的。

这样的划分,不能说准确,但从最后的茶叶品质结果导向来看,还是相对客观的,简言之:古树的品饮体验就是要比老树好,老树的就是比大树的强。

当然,你说三者品饮体验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我们第三段再详细说。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2.为什么古树茶的品质要比中小树茶的品质更高呢?

决定原料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态环境、土壤肥力、茶树品种,小区域气候、树龄等等。

但就树龄(树形)造成的品质上的差异,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那为什么古树茶的品质要比中小树的品质高呢?我翻阅了许多资料,结合自身对于原料的理解,给到三个观点:

1. 古树根系更发达,扎根更深,能汲取土壤更深层次的营养,中小树则相反。个人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古树茶品饮体验更丰富、细腻且纯净度高的缘故;

2.营养物质的运输路径不一样。紧皆上面的说法,古树的营养物质运输路径明显要比中小树的营养物质运输路径长,做的功更多,其直接体现在品饮体验中,就是茶汤的穿透力不一样;

3.古树的出芽率要更低,中小树的出芽率更高。这一点很好理解,假设一棵茶树的营养物质总量不变,营养物质被10个芽分走还是被100个芽分走,其品质肯定不一样啊。这一点可以举两个例子:

a.古树经过矮化后,发芽率增加,但品质就明显降低;

b.整个曼松王子山山脉,主要以乔木茶为主,但曼松的品质为什么这么高,原因很简单,茶树树型偏向高杆,树虽然小,但发芽率很低;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3.树龄的品饮差异到底在什么地方?

树龄会带来品饮体验的差距吗?当然。

不过绝对没有网上说的这么玄乎,一口就能喝出树龄是多少年,这太夸张了,且毫无底层逻辑可言。

但可以确信,且有共识的点是:

1. 古树茶与小树茶之间的品饮体验差距是明显的,清晰的,且只要通过长期的品饮经验积累,几乎可以做到“入口即辨”。

2.古树茶与大树茶老树茶之间的品饮体验差则相对模糊,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我们先说第一点:

判断古树茶与小树茶之间的品饮差距,说清楚了很简单,几乎每个维度都会有不同。

比如一款茶的品饮体验包括:滋味、香气、汤质、口腔韵感、身体体感,以及协调度与特征性;

古树茶的滋味丰富,小树茶淡薄;

古树茶香气基本都能入汤,都能感受到一定的水含香或水生香,而小树茶几乎是水飘香,香气与茶汤的融合度低,且持续性不好;

古树茶的茶汤要比小树茶茶汤厚实,回甘生津的速度持久度都不错;且目前个人没有喝到过拥有身体体感的小树茶;

当然了,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小树茶涩感要清晰的多,茶汤稳定性不好;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4.那古树茶与大树茶之间的品饮体验差距在哪里呢?

这个难度比较大了,需要长期的品饮积累,在具有完整品饮体系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品控能力,在具备这种能力的同时,还能快速清晰捕捉茶汤的每一种感受,但仍然未必准

这确实是一项难练易破的本领,练起来很困难,但经常容易翻车。

我先说我遇到的同行是如何判断的,再说个人是怎样判断的,大家自行斟酌一下,选取适合自己的。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同行能判断高古、古树和大树之间的差距。

第一种,他亲自参与了品控,对这个山头(或这个茶园)已经深度把控,那别说喝出来,有时候通过气息就能辨别,这不算真本事;

第二种,有同行认为高古、古树和大树之间在品饮体验上存在着“清晰度”的差距。怎么理解品饮体验的清晰度呢?和看电影的清晰度类似

小树茶的清晰度是270p;大树茶的清晰度是480p;老树茶可能是720p;古树茶的清晰度是1080p。

个人的看法,这个比喻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恰如其分。但除此之外,就很难通过具体维度去评价了。

个人能理解的成分就在于高古、古树确实要比老树、大树丰富一些,细腻一些,某些细化的品饮体验确实要更清晰,更容易捕捉一些。但老实说,确实极难把控。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5.我个人是怎么来判断高古、古树、老树、大树的呢?

首先,必然是通过综合品饮体验来判断。

比如滋味的协调度、丰富度,香气与茶汤的融合度,香气的持续性;茶汤的质感是否细腻团滑;回甘生津的表现以及身体体感的反应;从个人所能体验到的所有维度来进行客观的分析;说实话,这种方法未必能准确的判定树龄,但可以准确的判断一款茶好不好。

个人认为:只有判定一款茶的品饮体验是高级的,协调且有特点的,再来判断其树龄才有价值;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其次,是通过捕捉茶汤的运动轨迹来判断。

我的文章里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入喉感”,即茶汤的入喉感。我想表达的,并不是喉韵。入喉感的意思是,茶汤的运动轨迹经过喉咙,是即时的;喉韵的意思是,舌底到喉咙一段的感觉,是滞后性的。

按照常理,这其实是很荒谬的一种判断方式,茶汤怎么会不入喉呢?但事实上,这个方法确实很好用,虽然到现在我也还没弄清楚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但不妨碍我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

一般来说,老树和大树的茶汤几乎捕捉不到入喉感,老树可能能到舌底,或者勉强入喉,也是极其模糊的;但大树茶的入喉感极差,几乎捕捉不到,而古树和高杆古树是能清晰捕捉入喉感的,甚至茶汤流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尤其是大古树,高杆古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一口入喉,肺腑震荡”。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有必要说明的是,掌握这个方法有几个难点:

1. 你确实能感受到,我上面这段表述。我个人喝山头古树茶的时间长达十多年,喝过的山头古树不计其数,每日的饮茶量在同行里也算比较大的;但也是最近这三四年的时间,才清晰感受到这些东西;

2.掌握了这个方法,依然会翻车。

a. 工艺将茶汤的水路破坏后,这种感觉会不清晰;

b.有些茶在新茶的时候很容易捕捉茶汤的运动轨迹,但经过仓储后,入喉感明显变差甚至是消失,这依然是树龄不够导致的,所以不要以某一次的品饮体验来判定;

c.精通冲泡的人,也容易泡出茶汤的劲道,增加茶汤运动轨迹的清晰感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最后,会通过涩感、茶汤的稳定性来判断;

理论上来讲,同一个山头,在工艺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树龄越大的茶,涩感会越弱,茶汤的稳定性会越好。当然,涩感受树种、工艺、冲泡方式以及品饮时间的诸多限制,不能以此作为唯一判定标准。

还有,大家仔细的去感受古树茶的涩感和小树茶表现出的涩感,同为涩感,但表现形势是有差异的,古树茶的涩感并不会表现的清晰尖锐,化不开的情况。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6.树龄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

毫无疑问,整个行业都在刻意的增加树龄(树形)在品饮体验里的占比。

虽然大部分商家在推广古树茶时都会刻意强调这款茶的树龄是500年还是800年,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出现一种让行业信服的古树树龄的测算方式,这是当然是行业的悲哀,但也不得不承认,树龄(树形)在推广的过程中,最具表现力,当一个山头古树茶人听到看到哪些所谓500、800还是1000年时,心中多少都会泛起点涟漪。

但我还是要负责任的告诉诸位:树龄在品饮体验中的占比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

一款茶的品质由什么决定呢?原料决定了其上限,工艺决定其下限。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原料包括了这款茶的茶树和生长环境。茶树包含了树种、叶种和树龄;生长环境包括了土壤、海拔、生态、气象等等。工艺又包括了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

这么看来,树龄在一款茶的品饮体验里只能占到最多10%的比重。

所以与其将所有的品饮重心都放在树龄上,不如多关注一下一款茶的树种和生态环境,以及工艺。

举几个真实的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

1.

易武方向的茶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常常分为,家边茶和森林茶。顾名思义,森林茶就是长在森林里的茶树。家边茶,就是生长在寨子周围的茶树。

今年茶农给我带了两个样,都是来自弯弓的,一个是弯弓森林乔木,一个是弯弓的家边古树。但家边古树除了古树茶该有的气韵外,无论是滋味的丰富度,香气、水路、甘津都不及森林乔木。

我曾笑言,这个家边古树除了没有高级感,啥都有;这个森林乔木也是穷的只剩下高级感了。

2.

曼松王子山山脉古树茶的量少的可怜,几乎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所以大部分茶树树龄都不大,核心产区里的茶树以乔木和小高杆为主,树龄大约都不会超过100年,有的可能只有二三十年。

但曼松茶只要来自核心产区,稍微挑树形大一点点的原料制成普洱茶生茶,几乎具备了古树茶所有的特征,从香气、滋味、韵感、水路各个方面都不差。

3.

许多茶友热衷于高杆、单株等超大树形的原料。但这些原料未必好喝,有些单株的品饮体验可能非常极致,但有些单株的品饮体验却乏善可陈。这是单株本身的树种、小区域气候、生长阶段决定的。我们常说古树纯料,但最好喝的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料,因为每颗茶树的品种可能都不一样,事实上,大自然才是最顶级的拼配师!

关于古树茶,你在别处永远都学不到的六大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