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无心堂主人 2023-10-19 发布于黑龙江

农场主+

第2108期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在源味君采访的众多人物里,郑信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

他身上有诸多标签:学霸、名企高管、研发狂人、智慧生态循环农法首创者、创业者……

也是性格鲜明的矛盾体:

做过全球最大塑料制品公司Rubbermaid的中国区总监,后半生却励志要搭建零化学污染的高端食材供应体系;

靠“植物梦工厂”积累过数千万财富,却因为执着于做鱼菜共生,欠下巨额债务以致变卖别墅。

很多初接触老郑的人,会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子狂妄与偏执,细聊之下,又会被他对技术的熟络而折服。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花猫农业联合创始人兰姐与源味君

即便是5年之内,被拆掉5个农场,损失几千万,他仍眼里有光。采访时,他告诉我,他们正在规划第6个花猫农场。

我在他身上,看到一种打不垮的创业者精神。

以下为源味君对郑信舟的采访。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智慧循环农法:产量与品质可以兼得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源味君: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对鱼菜共生感兴趣?

郑信舟:最早是2008年,在和乐瑞公司高管鲍勃的一次闲聊中,他说:未来的中国,最有市场潜力的是建立高端食材供应体系。

一句话便点醒了我,从此就有了去做生态农业,为国人提供真正高端食材的念头。

几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做生态农业设施的研发。2013年,受澳洲鱼菜共生专家Murray Hallams教授邀请,参与迷你鱼菜共生教具制作,开始了解“鱼菜共生”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这是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系统: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化肥,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使鱼、微生物、植物三者之间在水体循环中达到和谐共生的生态平衡。

任何一个环节涉及农药或抗生素,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

这可以彻底解决国人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确信,这就是我一直想做的零污染、节能型产业,我终于找到余生奋斗的方向了。

源味君:对鱼菜共生感兴趣的大有人在,业内也有很多成功的探索。相比之下,你们的技术优势在哪里?

郑信舟:从2009年开始,我一直致力于让鱼菜共生系统更为科学,更为完善。

我们共获得了太阳能驱动种植系统、360度无影种植灯两项发明专利,以及24项实用新型专利。

同时,花费360万在小榄镇,建了一个4亩的“植物梦工厂”,作为科研样板间。

小榄基地,虽然后面不幸被拆,但对于我们意义重大,就是在这里,真正实现了智慧生态循环农法。

渔业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植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液,经植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形成生态循环关系。

再结合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鱼菜共生的智能化管理。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小榄基地

我花了五年多时间,耗费大量精力与财力,翻阅大量论文资料,找到国内外顶尖专家学习,最终发明了花猫独创的微生物菌群,可以实现高效低能耗处理餐余垃圾、家禽和畜牧排泄物等。

通过微生物菌群与大自然的园林垃圾、秸秆等碳质废弃物反应,加上火炭灰的除臭和发酵,制成碳氮平衡的有机肥,供鱼菜共生体系利用。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这项技术,在解决有机农业用肥难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社会处理垃圾废弃物的成本。

以我国为例,农田中有9亿吨秸秆;养殖场有38亿吨畜禽粪污(仅猪粪就达6亿吨);屠宰场有6亿废弃物内脏、下水等;城乡生活垃圾中有4.1亿吨可降解的植物光合产物。

这一切,均可通过花猫独创技术进行处理,转化生成为大量的粮食、果树、蔬菜、中草药等高品质产品。

这将颠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让有机农业循环高产成为可能。同时,保护土地、保护水源,还地球绿水青山有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创业者的无奈:5年被拆5个农场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源味君:从2018年开始,你们的农场一共被拆5次,被迫不停换地方,是什么原因呢?

郑信舟: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因为做设施农业被村民投诉;有因为当地要建工业园区被迫拆迁;有鱼菜共生系统需要开挖水塘,被村民说影响风水;也有因为与合伙人理念不同,被迫放弃。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被拆后的翠亨村基地

源味君:农业投资回报周期很长,频繁更换场地,对你们损失是不是很大?

郑信舟:是呀,从最早的小榄基地,再到后面的沿江农场、黄屋村花猫农场、翠亨农场,每更换一次,之前的设施、设备、种苗等投入,都打水漂了。

我们从几年前住360平的别墅,到现在一家人租房住,连家都没了,感觉特别对不起孩子们。

除了金钱的损失,更多的还有心血的付出,我和爱人、儿子,每天17、8个小时都花在农场运营上,这一切都随着被拆,付诸东流。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农场被拆后,在很多忠粉的请求下,老郑开了社区直营店

源味君:是什么让你们还愿意继续坚持?

郑信舟:有一次,一位客人打了个滴滴,跑了40公里,来农场买了几斤鸡蛋,他说附近也有土鸡蛋卖,但还是花猫的鸡蛋孩子最爱吃;还有客人从别的城市专程赶过来,想吃一顿我们的彩虹鲷和手撕鸡;更多的客人是吃过餐之后,直接跑到厨房排队购买食材……

每当这种时刻,真的会油然生出一种幸福感。

屡次遭遇变故,没有让我们灰心丧气,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大家对我们食材的认可。让我们深信,几千个日夜的坚守,是值得的。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花猫农场与高端私房菜馆合作

源味君:你们在资金链断裂之后,是怎么能继续鱼菜共生事业的呢?

郑信舟: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位食客朋友,偶然吃了我们花猫农场的鱼,交口称赞,说很像小时候在老家河水里捞出的鱼,他离开家乡后几十年间都没吃到过。

聊开之后,我们也如实说了花猫的遭遇和处境,这位朋友一直推崇的是“无我利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我们做生态食材的理念不谋而合,他爽快地表示愿意加入我们。

也是在他的帮助下,花猫农业有了新的转机。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未来可期:1亩地年入10万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源味君:就目前来看,纯粹做鱼菜共生的农场似乎很难赚到钱,只从投资回报比的角度,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郑信舟: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实践验证,如果通过智慧生态循环农法来做,要赚到钱并不难。

在黄屋村花猫农场,我们已经落地了鱼菜共生系统的商业模式。

农场面积不大,只有50亩左右,种植作物多达60多种,产能非常可观。

第一年,便实现单月17万多的产值,也积累了一大批认可我们食材的粉丝。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鱼菜共生系统”比较理想的模式:

30亩地,包含蔬菜、主粮、水产、禽类、畜类等,每亩产值可达10万/年,总年产值为300万。

源味君:鱼菜共生作为一个封闭系统,是不是意味着农业不用再看天吃饭了?

郑信舟:可以这么说,我们用简易的大棚和智能的立体种植设施化技术,结合大自然的力量解决作物温度、光照,让农业生产,类似于工业化流水线作业。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各种农作物在系统内的最佳生长方式,同时,提升动植物的幸福指数。

花猫系统里的生命,是最幸福的生命。

我们观察发现,很多禽畜,一进入我们系统,颜值都提升了很多,毛发变得油亮有光泽,果蔬也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源味君:有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一条路?尤其是在几经变故,连住所都变卖掉之后。

郑信舟:倒回十年前,我仍会选择做这个项目。除了技术端我们已经足够成熟,可以生产出顶级食材,征服所有挑剔食客的味蕾。

更重要的,我们这一套智慧生态循环农法,也符合低能耗、可持续的节约型农业特点。

我们不用任何化肥、激素、除草剂,就可以生产出这么多健康的农产品,生灵越来越多,种出来的作物,味道也越来越好,花鸟鱼虫在此共生,这是一件有福报的事业。

30亩地年入300万,他凭什么做到“鱼菜共生体系”的天花板?

花猫农业为客户定制的家庭微循环系统

未来,我们会用自己的技术指导农民生产和销售,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富强,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然,颠覆农业上千年“看天吃饭”的桎梏,真正实现“有机好吃不减产”的理想,这,应该是花猫能为社会作出的最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