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洪顺:鹿家沟村建置考——刘氏“家谱碑志”被发现,该村建置史提前了310多年

 御云斋艺术馆 2023-10-19 发布于北京

鹿家沟村建置考

——刘氏“家谱碑志”被发现,该村建置史提前了310多年

       肥城市鹿家沟村隶属于仪阳镇,距镇驻地3公里,距肥城新城2公里。该村由北山、下沟、周家山子、前小西山、后小西山五个自然村组成,整个村落背靠阳山,村前有一条季节性小河。据传,建村初始有一位叫作鹿广奎的人家在小河北侧置业,以磨香油谋生,人们以其姓氏将此地称作“鹿家沟”。因鹿家沟村位于“大栲山”和“小栲山”之西的沟边,旧时曾称作“栲山西沟”“西栲山”,又泛称为“栲山庄”。

       由于年湮世远,几个自然村刘、李、周等各姓家谱失传,鹿家沟村准确的建置年代已经无据可考。在此情况下,只能根据人们口耳相传的信息来确定其建置年代。

    《肥城县地名志》(1988年肥城县地名办编)载:

       据传,该村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约1863年)......

        2007年,鹿家沟刘氏家族在编修族谱之初,把隐藏起来的“刘氏家谱碑”发掘了出来。《刘氏家谱碑志》的面世,为鹿家沟村的建置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该“刘氏家谱碑”建于大清同治八年(1869年),《刘氏家谱碑志》载:

        我刘氏祖居站南刘家庄......,大明始祖名合者自山右迁发,前代世系述之甚详,继祖名山......,祖名汝颐生四子,长子名曰申,次子名曰逊,三子名曰兰,四子名曰章。分著其乡:..... 四支迁居刘家台,余属三支迁居于此考山庄......”

       根据《刘氏家谱碑志》的描述,在安临站南刘家庄所存《肥城刘氏族谱》(民国五年1916年)中见:

        始祖讳合,由洪洞迁于肥邑卜居,安临社东南刘家庄墓碑在焉......

  该《肥城刘氏族谱》世系图载:

      始祖庠生合,二世庠生山,洪武年岁次戊辰附榜贡,三世达,四世任,五世庠生子南,六世汝颐。

       鹿家沟《刘氏家谱碑志》与安临站刘家庄存《肥城刘氏族谱》相互比对,二者所载史实完全合璧,且衔接无隙。

        根据史料调查考证:刘氏祖先奉诏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己酉岁,由山西洪洞迁居肥城安临站南刘家庄建村;刘氏分支,即六世汝颐之三子刘曰兰(七世)由安临站刘家庄迁居鹿家沟村(泛指考山庄),时间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前后,此前鹿氏已先于刘氏在此置业谋生。

       结论:鹿家沟村的建置时间,最晚应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距今(2012年)最少已有460多年。这与《肥城县地名志》所载的建置时间提前了310多年。

2012年2月

【附录】

给肥城市地名办的信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肥城县地名志》,翻检有关鹿家沟条目,当时第一感觉:建村年代可能有误?为此,我经过了近四年的考证。

       一、走访调查:因我在鹿家沟长大,从小对这里口耳相传的东西多有所闻。我走访了比我年长的前辈们,听听他们对祖先们留传下来的建村传说。

       二、追寻谱牒:鹿家沟村主要由刘、李、周三大姓组成,各姓氏族谱均在“文革”中损坏或丢失。根据留下的些许线索,我到安临站南刘家庄刘氏宗族中求索族谱,没想到这里的《肥城刘氏族谱》保存完好,且有鹿家沟刘氏一支的记载。这给鹿家沟村的建置考证提供了重要佐证。

       三、查找碑刻:各类碑刻和族谱在“文化大革命”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片纸只字无存。幸好,鹿家沟“刘氏家谱碑”被两位敬畏传统、尊宗敬祖的老人给保护了下来,这成了鹿家沟村的唯一历史遗存。《刘氏家谱碑志》的记载与安临站南刘家庄存《肥城刘氏族谱》的记载完全吻合。

       四、查阅了有关移民、迁徙的报章、典籍。

       现将综合族谱、碑志、报章、典籍及口耳承传的多方资料写出的《鹿家沟村建置考》送上,供市地名办的同志们参考、补正。

       通过这次考证,我认为:对于村庄的建置时间,由于年代久远,除有明晰记载外,多数是难以考证确切的,只能根据各方资料,再加上口耳承传的种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近乎合理,与实际年代更贴近一点就是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妥否,请参酌。

刘洪顺

(原载刘洪顺著:《洪顺随笔》,花城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刘广迎代为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